语文学习的清泉活水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方面对高中生有明确的要求,要求高中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怎样让中学生将书从无趣读到有趣,从任务读到习惯,从娱乐消遣读到涵养精神?给学生以指导,不仅仅是某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的鉴赏,更应该是帮助他们树立观念、养成习惯、解决方法、获得体验。
  1.灌输一个观念:读书是件很快乐很享受的事,是个促进自身生命成长、发展、完善和精神丰富、滋润、提升的过程
  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知书达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不能只有技能没有文化,不能变成工具而丧失心灵。
  2.养成读书习惯
  阅读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伴随人一生的。读书本来就是极赋个性的事,不像课堂学习定时定点,读书的时间地点是灵活的,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这里不是倡导学生也如是效仿,而是谈读书的精神意识——时时处处可以读书。
  书籍林林总总,方法也各各不同,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必须精读,细读,甚至背诵。但文学著作浩如烟海,一生能精读几本?更多的恐怕是要略读,也就是浏览,越过困难通读全文,而不是去克服困难。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先放过,读到后面有时候自己就明白了,或者在你经历了某件事、读了某本书后顿悟了。如果字字都去落实会影响读书速度和情绪,会索然无味。“略读”这种方法,前人早就采用过了,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的“独观其大略”;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都是对“略读”方法极好的应用。而前文说的“处处可以读书”,实质上更多是消遣性阅读。大众审美享受,用来陶冶性情、放松心情,在日积月累中,提升素养。
  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方式,只要肯读。刚开始可能要借助一些形式上的规定,采取强制手段,约束学生读了几本好书后,慢慢就产生了兴趣,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享受,进而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一天不读书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管在什么地方,想打发时间时,首先就想到读书。老师帮助推荐一些好书,并加以指导,做一些示范,提一些要求。这样下来,肯定会有长进。
  3.保持读书的高品位
  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书要尊重学生个性、兴趣爱好,但现在各种图书充斥市场,红的黄的黑的都有。开卷有益,一定是开好卷,同样是好书,有的书含金量更高,读了收获更大。
  高品位的阅读首推经典,青少年时期对经典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因为“这种作品有一个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是可以给我们的精神打底的。
  但也不能非经典不读,有学者说: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而又不愿去读的那些书。经典著作,内涵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层次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加之学习压力大,更会加剧他们对阅读的厌倦。时文读起来更容易些,这些书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中新的思想、新的现象、新的语言表达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引导阅读的时候得力、得法,我相信经过一定时间,学生自己会增强辨识力,觉得热门的、新潮的书广度、厚度不够了,自然会走向经典。
  4.读书要用脑,还要用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读书若只浮光掠影,那是浪费财富,突破文字情节,多方追问,深入推求,才能有最大收益。若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跟随心灵的引导,灵感将会自由翱翔。
  5.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抄写典范文章文段,虽是“笨”办法,但却对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说:“倘若你的作文成绩很低,起点较低,那么我建议你首先下点抄写的功夫,即按照这样三条来抄写:一要选合适的范文,比如报刊上比较好的散文,或同学中的优秀作文;二要成句地抄,不可看一两个字抄一两个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连标点也不得抄错;三要坚持,如果每天抄写千字,那么至少坚持两个月,即可有显著效果,如果坚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6.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注重合作學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每个人对新事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元性必然会引起学生间智慧和灵性的碰撞。在这“智慧灵性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争辩,让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唤醒和激活自己的思想,真正达到分享、共进的目的。
  普希金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书是伴随人一生、帮助人终身发展进步的导师。课外阅读不只是中学生自己的事情,它关涉一代人的素质和命运,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而,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担负起责任,而作为中学教育的首席承担者,更是任重道远。一位好语文老师,第一位的标准必然是他能使他的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认为让学生“懂得发现美”这点非常重要。很多学生甚至一些成年人都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缺乏关爱、缺乏耐心,而新教材、新课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一些调整,把美术课重新定位在欣赏与体验中,使学生不再感觉到美术课技法的枯燥、练习的乏味与授课的单调,还能使学生成功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亲情、友情的珍贵。因此笔者在美术课上做了一些改变
期刊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说生活里的“数”事吗?  生1:每一个人都一定有自己的属相。  师:你的属相是什么?(学生趣味盎然、相互诉说)告诉你们,王老师也有自己的属相,我是属蛇的。你们中有几个,就是我的几倍。  生2:我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一个钢琴家。  师: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确有这个可能,老师先预祝你梦想成真,好吗?如果你结对子,我们班的钢琴家可就有20多人了。  生3:今
期刊
为了吸取他人经验,提高自身教学研究水平,空余时间我喜欢去听其他教师上课。前不久,我听了方老师的课——《小鹿的玫瑰花》,备受启发。  教学片段: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鹿兄弟俩。谁是鹿哥哥?谁是鹿弟弟?  ……  师:瞧他们俩这么亲热地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找出鹿弟弟对哥哥说的话。  ……  师: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
期刊
指导目标:  1.分享读书乐趣,学会交流合作。  2. 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3.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指导过程:  一、聊聊书中人物  “问世间何物为贵?最无价人间好书。同学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作者留给人类的珍贵礼物。《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吗?”  一本好书就是一
期刊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一、关注细节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每天的情绪和采用的方法,是影响孩子情绪和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教师的言行有着巨大的力量,能够使学生们快乐或伤感,教师可以是遏制思维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案例一:记得我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发言积极,作业工整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县农村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每个学校都结合本校实际,开辟了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可谓百花争艳、精彩纷呈。俗话说:“师无一斗,徒难求一升。”筆者认为,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困 惑  我校远处山区,学校教师的编制和经费都极为紧张,如果每学期让大部分教师出去学习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给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
期刊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多年的带班经历让我们感到,要带好一个班,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光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还不够,还必须有一颗包容的爱心,要用一双慧眼去赏识学生。   一、包容心——赏识的心态  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是语言,而一个智力健全的孩子都会说一口地道的方言,是由于孩子牙牙学语时父母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不经意激发的结果
期刊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农民工数量达到2.2978亿人,这么大一个群体对于政府而言已经不再是作为社会的个体或者小群体问题进行考虑,而是将其上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进城务工者具有年轻化特点,因此也就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是将孩子留守家乡还是将其带到城市中接受教育,是每一对农民工父母都必须面临的抉择。  一、流动的理由与困境  学生离校可以由以下几方面进行归因:
期刊
教学目的:  1.向学生介绍《爱心树》,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观察画面,感受作品;  2.向学生介绍谢尔·希尔弗斯坦,激发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3.教学生上网搜索信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教学流程:  一、名言导入  1.师生对话交流后,展示莎士比亚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设计意图】只有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
期刊
收录到课本里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文章中的亮点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然而仅仅把这些珍珠一一把玩,课堂势必会散乱。好的串线,既是一堂课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又是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聚焦点,更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生长点。它应该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一斑”,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发”。巧寻串线,去粗取精,化繁为简,一定能取得以少胜多、高效低耗的课堂效果。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收录了牛汉的散文《我的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