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过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EY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合理的布局、完美的结构。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从激趣、悬念、衔接、评价四种形式的过渡方式出发,认识并研究它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掌握常用的过渡方法。
  关键词:教学过渡;语文课堂;激趣;悬念;衔接;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35-2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合理的布局,完美的结构。课堂上我们要有能打动人心的“序曲”,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更少不了“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过渡,使前后达到浑然一体、融会贯通的美妙境界。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认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掌握常用的过渡方法,不仅有利于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而且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因为教学有了启承转合,才能成就生气灵动的课堂。
  一、妙趣横生的激趣式过渡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上任何一个学有成就者都与他的某方面兴趣爱好是分不开的。兴趣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能促使人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有情趣、有吸引力,是否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是否能够体会积极思维的欢乐,是问题创设优劣的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难以维持长久,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上三年级上册《争吵》一课中,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在你们平时与同学的相处中,都有过争吵的事情吗?结果怎样?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劲,纷纷说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些争吵的事情。这个问题来源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孩子们热切关注的问题。创设这个问题作为这堂课的导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目光聚集到这堂课上,为这堂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激活思维的悬念式过渡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个悬而未解、极具诱惑力的问题,并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投入、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悬念式过渡”,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去寻找解决疑惑的途径。
  1.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悬念过渡,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的过渡方法。课堂中,教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口悱”的状态,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把他们的思维领到深处。可以想象,这种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例如我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之后,给学生一个“空白”:荷花非常美,这一点通过学习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可你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荷花写美的吗?于是,教师留下的这一悬念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写作形式的兴趣。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让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让他们保持一种学习的未完成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严谨、有生气,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2.激活学生思维飞跃。
  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教学中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信与信任、轻松与自由,孕育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老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例如教《西门豹》一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西门豹看到的邺是什么样的?(2)西门豹又是怎样弄清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的呢?(3)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惩治官绅和巫婆的?学生带着好奇心纷纷寻找答案。通过个性化阅读,很快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被他们一览无余。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述,学生是很难理解事物间这其中深奥的内在联系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发现问题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的途径。
  三、环环相扣的衔接式过渡
  在语文教材中,各个内容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内部联系。这些联系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如果教师创设与之相对应的过渡语,把抽象的内部联系为形象化、简单化,有机地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就能使教学内容犹如被一条线连起来,紧密联系不脱节。
  1.串连过渡。
  在课堂中,如果所学的内容由几个段落或几个层次组成,教师可以抓住教学内容段、各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点进行过渡。我在教学《画家乡》一课时,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过渡语言,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一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课堂上,我就引导孩子围绕“涛涛的家乡美在哪儿?”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划出有关句子后进行随机学习体验。抓住文本的内容联系、这段话句子的共同点,用过渡语“涛涛的家乡美在哪儿?”将整个教学串联起了搭桥、架桥的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分析过渡。
  有些教学内容有比较明显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有推论的逻辑连接。我们首先要讲前一个内容所得出的结论,其次向同学揭示该结论的逻辑原因。如在教学完《惊弓之鸟》1~8自然段之后过渡:“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了下来,他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吗?当然不是!
  其实是他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九自然段找找原因。”通过分析过渡,不仅让“生了解文本前后的逻辑关系,还让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思维态势。   3.对比过渡。
  对比过渡是针对两个内容形成对比的环节或问题,找出二者的联系,顺着学生的思路,在中间进行过渡,从一个教学环节进入另一个教学环节。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文中出现了两次热闹,而这两次热闹所蕴含的含义有明显不同,学完第一次热闹之后,在这里,我巧妙地运用了过渡语:“第一次热闹,是大家在一起讨论父母怎么为你们过生日,那第二次热闹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通过对比进行过渡,使“堂进入另种氛围,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滋润心灵的评价式过渡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评价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式的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好的过渡性语言融入了对学生的赞美与评价,也融入了对学生要掌握知识的指引,更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处攀爬的一架阶梯。
  1.评价语言多样化。
  丰富多样的课堂评价语能提升学习的能力。有效的评价语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应更多的从内容方面去点拨和启发。导向明确、具体的评价语能非常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提升。
  在教学《清澈的湖水》这一课中,我对“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这句话,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如“你一读,老师好像就看见船尾那拖着的长长的波纹,多美啊!”“你让老师看到了那白色的浪花和长长的波纹”“我们简直陶醉了!”等丰富多样的个性评价,给予具体明确的导向,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交流,如果不求变化老是用相同的夸奖与赞赏之词,那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那么,课堂评价的氛围就相当的浓烈,学生的积极性随之而提高,效果也会随之有所提升。
  2.评价语言真诚化。
  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的。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之处,用饱含热情的话话,真诚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自信的人格,使其更加具有朝气和活力。
  如在《太阳》一课的仿写中,学生的作业是这样的: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学生的答案也各有特色,差异性也就体现出来了。有些学生的仿写水平很高,写得特别好,如: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温暖往小溪里洒,她把爱往学校里泼,她把阳光往果园里喷,她陪着我们在学校里读书……这不仅在拟人手法上掌握得非常好,而且动词用得很生动,这时,老师就可以充满激情地大加赞赏:“××同学拟人写法掌握得真棒呀!不仅动词用得非常生动准确,而且把太阳的形象给写活了!大家可以学他这样写!”这样一评价,许多孩子都用敬佩和羡慕的眼神望着他。对于被表扬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一种肯定和赞美,他会继续努力地学习;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这种评价也渗透了写法的指导,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借鉴和效仿。
  课堂教学过渡性设计既是教学方法,又是一种语言艺术,既可以把教师施教的各种手段、各个程序的内容方法等有机地串连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又能使整个课堂上下贯通,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研究这类语言和活动的特点及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过渡,逐步达到会用、善用、巧用的程度。老师如果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自学地积累,锤炼教学过渡语,通过合理的、巧妙地运用课堂过渡语去开启学生的思维,将会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刘艳杰.课堂教学过渡语的巧妙使用.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
  [4]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白云区实施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后,全区分7个片镇教育指导中心,对学校进行分区域管理。笔者针对本学片内小学数学教师的师资现状和教研现状,开展区域“组团教研”的尝试,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评价引领”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推进区域“组团教研”,提升教研品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  关键词:组团教研;教研品质;引领;评价;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高效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当前热议的重要话题。为此,笔者在文中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诗歌内蕴的核心和基础。它是意与象的互相渗透、和谐统一,是自然物象的心态化。涵泳意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涵泳意象,促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鉴赏意象中的智慧,在研究探究中提高语文水平。  关键词:涵泳意象;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33-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又暴露了种种弊端。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成了当下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95-1  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摘 要:近年来我校以“自主课堂理念”引领高三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师生复习备考的主体作用,用“思维导学”策略深化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强化了教师的助推作用,增强了复习备考的实效性,全面深层的教学质量连年大幅攀升。   关键词:主体性;思维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
摘 要:学科素养是学科课程的立足之本,高考历史试卷频频出现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上针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立足全面,瞻高望远——史观;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能力;力染课堂,感知升华——情感态度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更加巧妙地进行课堂提问,值得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本文从亲近童心出发,谈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童心;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
摘 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口语交际是一种融听说能力、交往能力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了多渠道引导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46-1  一、创设交
摘 要:在英语课堂中,往往是教师“积极地”讲,学生“认真地”听,这种教学是不可取的。针对此问题,笔者以自己的公开课七上Unit 6阅读课第二课时为例,选取一些环节,谈谈从文本出发,创设情境操练知识点,运用语篇训练综合技能,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文本;情境;语言结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27-2  
摘 要: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来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逐年增多,截止2014底,我校初中部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6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3%。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如何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管理,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成为学校管理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