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有个朋友利用去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去看自己的女儿,问她最想的是什么?答曰:最想妈妈做的饭。中华美食,真的令人牵肠挂肚。我们前几期杂志开始介绍一些简单好吃的中国菜肴的做法,得到不少同学的欢迎。不过,可能由于受当地条件的限制,许多原料买不着或者过于昂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令留学生很头疼。这不,Morgan给我们来信,讲了讲他在德国那边的情况。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每一个客居异国的留学生来说,做饭成了第一号问题,特别是习惯了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后。
  离开了中国,来到了德国,就意味着从此与祖国的美味佳肴绝缘了。中国有八大菜系,精彩纷呈,各具特色;而德国只有土豆面包牛排和猪蹄。按照留学生们私下的说法,德国菜也就是把东西煮煮熟而已,要说滋味,那是万万谈不上的。纵是闻名的Muenchener Weiswurst(慕尼黑白肠,一种德国很有名的香肠),德国人大叫lekker(德语:味道好),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实在是过于稀松平常了。
  Osnabrueck大学食堂作为全德最佳的大学食堂(Osnabrueck大学食堂连续两年被德国著名unicum杂志中评为全德最佳的大学食堂),每天提供的菜肴在一个吃惯中国大学食堂的学生来看,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每天提供3种左右的主菜,比如烤猪排、pizza,或者是意大利面之类的,另外提供2-3种的甜食。当然德国人最喜欢的各种生salat倒是品种繁多。一般来说,一份主菜,一个甜点加一个面包,大约1.8欧元。
  这样的价格对德国学生来说是小意思。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仍然较贵,所以免不了去超市买菜自己做。
  比起中国菜市场的琳琅满目来说,德国市场不免有些寒碜,肉类大多是猪肉和鸡肉,牛肉很贵,新鲜的鱼虾是看不到的,除非你在Kiel(基尔,德国北方重镇)或者Hamburger。即便冷冻的鱼虾,价格也不菲。像螃蟹等海鲜,那是只有晚上做梦才能想想的了。蔬菜的品种也不多,不过大葱、花菜、白菜、黄瓜这些中国人常吃的蔬菜都有,只是价格比较昂贵而已。有一种叫zucchini的菜,长得蛮像黄瓜,国内好像没有看到过,拿来炒肉片很不错。至于喜欢黄瓜的朋友,到了德国大多要改改了。在德国一根黄瓜要0.7欧元,甚至更贵。有的时候,我在超市里看到那些已经蔫里巴几的黄瓜,下面的标签依然是0.69欧元/stueck,就气不打一处来。还有一些在国内很少看到的蔬菜,比如紫色的生菜、红色小球状的蔬菜。不过我很少买,买了也不会做。据说都是德国人用来作salat用的。
  说到吃,自然免不了要提到水果。德国水果的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常见的意大利苹果比烟台苹果差远了。德国梨软绵绵的,我怀疑是冻梨。夏天的时候买过几次西瓜,水是水得很,但一点也不甜。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橙。至于猕猴桃、提子、甜瓜什么的,我很少问津。
  以上说的这些都只是在ALDI、PLUS这些德国最常见的廉价超市里的价格,如果要是跑到带BIO标签的超市里,价格可要翻上好几个跟头!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跑到BIO超市里去闲逛,出来的时候,就带了瓶牛奶。他抹一把汗,感叹一声:真的是贵啊!
  估计这些BIO超市也是有钱的德国人才去的。以廉价扬名的ALDI超市的老板Theo Albrecht兄弟是德国首富,他们很受欢迎。
  此外,亚洲店也是亚洲学生常常喜欢去的地方。在亚洲店,可以买到不少德国超市里没有的东西,比如酱油、醋、豆制品、葫芦、丝瓜,还有各种方便面。
  有的学生不喜欢做饭,如果习惯德国的饮食,那还比较好办,满大街的Baeckrei(面包店),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面包,加上各种意大利pizza,足以对付了。要是不习惯德国的饮食,那就只有自己动手了。一般来说,一年下来,也总能烧出几个像样的菜来。不过有的学生很奇怪,明明不喜欢德国饮食,可就是懒得自己做饭,于是天天啃面包吃罐头,这样的学生还真不少。
  就我个人而言,和大多数来德学生一样,来德国前我很少进厨房,在大学吃食堂,在家有父母,没事还能随便找个饭店打打牙祭。到了德国后,这些就都没的想了,老老实实走上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路。
  刚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啃面包、吃方便面什么的。时间长了,肚子里的馋虫越来越多,特别想念国内的各种美味佳肴。后来学业越来越忙了,平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自己做饭,而且越来越发现炒菜实在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缺点多多:炒一次菜前后花的时间很长,却只能吃一次;油烟很多,不好打扫;还有就是经常发现炒出来的菜和原来想像的不是一个味道。经过若干次失败的尝试,我基本放弃了炒菜这个念头,而转向“炖”!土豆炖排骨,炖鸡,炖猪蹄,如此种种。买了一个大炖锅,把那些原材料统统放进去,加上调料,炖上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开吃了。炖一次,可以吃3天,最后剩下的肉汤还能用来下面条!既不浪费,又省钱!2欧元左右的菜,就能管3天。无意中,我还找到了一家专门的肉店,里面的东西真的是又多又便宜!肉骨头、猪蹄才0.5欧元一公斤,猪心、猪耳朵什么的,也都比超市里的要便宜很多。有一次看到肉店有卖猪头的,硕大的一个猪头,才1个欧元。盯着猪头看了半天,考虑是否要搬回去做个红烧猪头什么的。后来想想,要真搬个猪头回去了,估计就要引发同住的德国MM的“友邦惊诧论”了,还是算了吧。
  时间长了。慢慢摸索出不少做菜的方法,比如用烤箱烤鸡翅,用微波炉作布丁,或者跟一起住的德国GGMM学习,做个水果沙拉什么的。如此种种,倒也给平淡的留学生活注入了不少生活情趣。
  编/王兆军
  附:一份德国菜价:
  肉排:3.99欧元/公斤
  猪蹄:0.5欧元/公斤
  肉骨头:0.5欧元/公斤
  肉末:2.49欧元/公斤
  鸡翅:2.69欧元/公斤
  白菜:0.99欧元/公斤
  花菜:1.2欧元/公斤
  黄瓜:0.7欧元/根
  土豆:1.49欧元/1.5公斤
  西红柿:2.35欧元/公斤
  冻鱼: 4.99欧元/公斤
  西班牙橙:1.49欧元/2公斤
  苹果: 1.99欧元/2公斤
  西瓜:1欧元/公斤
  生姜:3.99欧元/公斤
  黑麦面包:0.7欧元/公斤
  1.5%Fett 的牛奶:0.49欧元/升
   55%的橙汁:0.6欧元/升
其他文献
7月17日、18日,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留日分会常务副会长于隶群率团赴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参观、学习、调研。参观团由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石油规划院、中科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的20多名留日归国学者、化工专家组成。  17日早7点30分,参观团乘车由欧美同学会会所出发。在车上,于隶群首先介绍此行的目的。他说,应河北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管委会的邀请,应留日博士、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召堂的邀请,留日
期刊
赴德留学要慎重    最近,德国部分私立语言学校和职业学校相继宣布倒闭或因经营困难,致使中国留学人员预交的学费、生活费等无法追回,造成损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紧急提醒近期准备赴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务必要选择有教学质量保证、信誉好的德国学校,预交学费更要格外小心。   “柏林经济语言学院”(简称AMB)于2003年年底宣布破产。今年1月,由“普利格尼哲尔经济协会职
期刊
是否都有一个创业梦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肯定的是,这个梦永远不会太迟。    人生能有几回梦    李忠明今年58岁,膝下无儿女,在上海市北工业新区3层朝西的房子里有条不紊地主持着“海规生物科学技术公司”11个人的创业生活。远在美国事业有成的妻子每每询问他的情况,他总是先告诉她:血压不高,血糖也不高,还在上次的高尔夫球练习中打出了不错的成绩。李忠明笑着解释说:“人说留学生回国创业有3难:位子、妻子、
期刊
2004 年6月中旬,欧美同学会在法国巴黎成功地举办了“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中外交流”研讨会。在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大力支持下,研讨会期间举办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图片展览”成为一大亮点,获得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为了广泛宣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精神,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为了弘扬留学人员留学救国、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使更多的海外学人从历史文献资料和事件记载中受到教
期刊
到哥伦比亚读书?没错!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负责文化教育的官员路易斯·柔阿先生,不聊不知道,一聊才发现,哥伦比亚的优势还真不少。    6个国家间互换名额招不满,你可以申请公派,一大笔费用就免了    柔阿先生告诉我们,根据中国和哥伦比亚两国政府间的文化和教育交流协议,每年都有6名留学生从哥伦比亚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从事学术研究。对等的,中国也可以有6名学生学者赴哥伦比亚学习进修。
期刊
罗丹的“思想者”或者米勒(Millet)的“拾穗者”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小城市进行了3个星期的展出, 对于这个远离文化产品供应的小城市的公众来说,这是一件极大的喜事,因为他们从来没去参观过博物馆。这就是围绕着年初拉开帷幕的“2004里尔年,欧洲文化之都”活动开展的大规模的“文化塔楼”行动。这一行动又被称作“12座城市,12个月,12场展览”,其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到文化遗产,使他们能看到那些专门
期刊
一张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坦桑尼亚使馆接见我们援外组长的照片,引起我无限的回忆。这不仅是一张记录我成长的照片,同时也记录了我国从请专家到派专家、从向外国学习到外国向我们学习、从接受外援到提供外援的历程。  1956年,我被选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铁路经营管理,1961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接替苏联专家撤离后的工作岗位上。在哈尔滨铁路局,我创立了“小运输列车定点定线运行组织办法
期刊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到了德国,朋友们大都选择有熟人的城市去读书,或者至少也是要有个把认识的人才敢去、才放心,而我却不同。我只身一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施瓦本哈,去读那里的歌德学院。我来这里的目标很明确——ZOP(ZENTRALE OBERSTUFEPRUEFUNG,歌德学院高级证书)。要知道,考到这个证书的人就可以免考DSH而直接上大学了。     抢走我的德汉词典    印象中的歌
期刊
编者按:学费是留学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英国这次给本国及欧盟国家学生提高学费之后,引起世界各国学界的普遍关注。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在逐渐增加学费,只是梯度不同而已。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何况有许多国家已把教育当作一种产业来发展。这里的两篇文章是留学德国的学生所写,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们对德国可能将会取消免费高校教育(或者从小额收费到大额收费)的忧虑。  2004年新年刚过,英国政府提高大学学费的法案在
期刊
黄运特,旅美华裔作家。1999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Buffalo)获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当年在哈佛大学任英语系助理教授,现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英文系教授。凭借《陈查理传奇:一个中国侦探在美国》荣获2014年度美国古根海姆奖  5月17日,连日的乌云终于散去,强大的雨区撤退,广州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留学生》记者在中山大学刚一见到黄运特,便见识到了他的幽默:“我帮广州赶走了暴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