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深度链接的认定和归责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是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它的发展既推动了信息交流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又衍生了法律保护与规制中层出不穷的困惑。互联网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是有其鲜明特点的。技术的常变常新,往往使得此类案件的审理横生枝节、扑朔迷离。法官在深思熟虑认定了一种侵权形式以后,另外一种以规避为目的的新的侵权形式又会出现,使得审判总是沉浸在滞后的状态中。但无论技术层面如何突进,规避法律的手段如何变换,审理当中都有万变不离其中的宗旨:即是维护和平衡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广大公众之间的利益。
  关键词:信息网络 深度链接 一般链接 搜索
  引言
  近年来,根据我国有关互联网技术的司法实践特点,并结合国外先进审判经验,我国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包括《著作权法》的部分条款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在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侵权责任法》中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帮助侵权情形作了明确规定。这些递进性具体的条款规定为法官审理提供了相关依据的同时,也彰显出了我国对规范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及信息传播方面的重视。当然,有鉴侵权形式的演化多变,在应用相关法律法规时还需要把握纠纷脉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关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中深度链接行为的认定:
  《著作权法》中任何专有权利的作用都在于控制特定行为。①其中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法》是做了如下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由此可见,信息网络传播权所控制的特定行为,即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是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行为"。
  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就其种类来说,具体包括对未经授权的作品的上载(信息拥有者将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互联网信息服务者的存储器),下载(将互联网信息存储到电脑或其他可移动存储设备中),链接(对他人的互联网作品或传统作品的网络传播件设定链接),搜索(在互联网上查找用户指定的条目、功能或服务)。其中,传统的链接只实指"一般链接"。而"深度链接"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衍生品。
  一般链接是指对第三方网站首页或其他网页的链接。用户在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选择点击链接标志,即会脱离设链网站,进入被链接的网页。此时用户浏览器中显示的网络地址为被链接的网页地址,而不再是设链网站的地址。深度链接是指对第三方网站中存储的文件的链接。用户点击链接标志以后,可以在不脱离设链网站的情况下,在线打开位于第三方网站的文件,或直接从第三方网站下载文件。此时用户浏览器中显示的网络地址仍是设链网站的地址,而不是被链接的第三方网站的地址。用户一般不知道设链网站已同第三方网站建立了联系。
  单分析一般链接,设链网站只是起到了媒介作用,其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审查、筛选被链接网站的内容,因此一般链接不会构成侵权。但深度链接要复杂的多。在深度链接中,设链网站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仅是规避第三方网站的权利信息,直接链接其网站内容,以此来提高点击率;有的对第三方网站内容提供试听、下载等服务,或直接对第三方网站搜索内容作分类、排列等技术处理;更有甚者,设链者将自己设立的服务器作为第三方网站,然后通过该第三方网站传播盗版文件。②如视频提供商迅雷向用户提供的搜索链接服务,盗版内容来源于无法辨别来源、没有真实姓名登记的服务器上。③当然,出于规避法律的需要,深度链接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演化更新。
  笔者认为,虽然个案内容不同,情况纷繁复杂,但也依然存在着判断认定的捷径:一是从深度链接的定义出发,考察用户、设链网站和第三方网站的关系;二是从深度链接的特点出发,比对实际案件中的链接同深度链接特点的重合度。所谓具体特点,有学者分析,即下载服务一体化、搜索链接自动化、网络连接实时化、资料来源虚拟化。④
  二、关于深度链接行为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中的责任认定:
  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著作权具体权能的一个分支,侵权要件如何认定应携从于著作权,但目前学界尚无统一定论。相较而言,"四要件说"代表了更为普遍的意见。即是将著作权侵权类比于一般侵权,构成要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行为的违法性(侵害行为),损害后果,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加害人的主观过错。以此类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认定也应以这四个要件为衡量标准。下文将就构成要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逐一论述:
  1、深度链接行为是否属于侵权行为:
  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跳过了提供实际内容的第三方网站,隐瞒了第三方网站的实际版权管理信息,本身就构成了对第三方网站权利的侵害,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里暂且不论。单就深度链接行为是否直接侵犯了第三方网站中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实践中就存在着两种观点和操作办法。一种是用户感知标准, 另一种是服务器标准。
  由于用户感知标准需要以主观认同为认定依据,判断标准比较单一,必然会引发将深度链接技术一棍子打死的局面,不利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初衷。因此司法实践中多以采用服务器标准为倾向。即以是否存在着向用户提供作品的行为来判断究竟是引"深度链接"之名还是行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之实。
  对于一般的"搭便车"行为,即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只是设置了直接链接,而规避了作品实际提供网站信息的行为,由于设链网站并没有实际提供作品,而只是搭了被链接网站的便车,因此往往不对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以侵权论处。
  对于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就搜索内容实施了删改、排名、试听、统计点击率或隆重推荐等行为,其行为性质已经超越了一般的链接,或者是改变了被链网站提供作品的内容,或者是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因此设链者的行为已经转化为向公众提供作品的性质,构成了侵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设置"傀儡网站"作为第三方网站的行为,即虽形式上符合深度链接的构成和特点,但实质上第三方网站根本无法正常访问,设链网站是通过自己的服务器向外输出作品的,此种情形下,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毋庸置疑地完成了向公众提供作品的行为,构成了侵权,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深度链接引发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
  论定深度链接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前提是以明确受侵害人为基础,同时较之以不同的侵权行为类型相对应。
  在一般的"搭便车"行为中,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侵害的是第三方网站即被链网站的利益,第三方网站可选择不正当竞争或侵权为诉讼事由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不满足于设置链接路径,而实施了删改、排名、试听、统计点击率或隆重推荐等行为时,其不仅侵犯了第三方网站的权利,同时也侵犯了实际著作权人的权利。二者都可以针对设链网站的行为要求赔偿。如果第三方网站上刊登的作品本身就是侵权作品,权利人将第三方网站和设链网站列为共同被告诉讼时,设链网站居于帮助侵权亦或共同侵权的地位要依据设链网站的主观故意内容来判断。
  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设置"傀儡网站"作为第三方网站时,属于直接侵权,直接对作品的实际著作权人承担责任。
  至于损害后果大小的判断,依然根据《著作权法》设立的"全面赔偿原则",具体包含三种计算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一是依据权利人所受实际损失确定;二是依据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确定;三是人民法院在法定数额下酌定。
  三、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承担形式:
  1、直接侵权责任: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承担直接侵权责任需要以存在主观过错作为要件。直接侵权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设立不能实际搜索到作品的第三方网站,假借深度链接的形式由设链网站直接提供作品。二是对第三方网站上的作品进行了审查、选择和修改后再行深度链接进行传播的,这实际上是实行了对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2、共同侵权责任:我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做了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由法规分析,判断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是否具备"明知或应知"的条件是认定其共同侵权的根据。
  "明知或应知"究竟有何标准予以认定尚无定论。目前只能以基本共识予以认定: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已收到权利人明确发出的通知的;设链网站与被链网站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设链网站与被链网站的服务器所有人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对设链内容做了排名、分类的;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从用户的下载行为中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等等。
  3、帮助侵权责任:在我国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对帮助侵权做了更明确详尽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据此,在深度链接提供者自行知道或经通知后知道用户的侵权行为后仍不加以制止的,则构成帮助侵权。帮助侵权的认定需要以主观过错作为要件。
  4、深度链接提供者的免责条件:
  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同样可以适用"避风港原则"来免除自己的侵权责任。适用于具体案件时,免责条件与归责条件往往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⑤分析出直接侵权、共同侵权、帮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只要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做出了相反行为,则其就具备了免责条件。例如在认定帮助侵权责任时,如果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则就不应认定其承担侵权责任。推而广之,直接侵权和共同侵权同样可以依此分析。
  结语:
  信息网络技术一直是为人民津津乐道的朝阳产业,其发展速度与历程直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概括。这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断的惊喜,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审判带来不断的挑战。实践中,我们一直在积极的开拓一条双赢的路径,即是促进权利人和深度链接服务提供者的版权合作,争取在维护版权人经济利益的同时充分分享技术进步。但愿我们的审判工作可以最终促进文化产业在合法的净土上焕发勃勃生机。
  注释:
  ①王迁著"网络环境中版权直接侵权的认定标准",载《东方法学》2009年第2期。
  ②陈惠珍著"深度链接行为的可归"。
  ③彭斐、王保国"国内互联网视频业进入'战国时代'",载《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11月9日B02版。
  ④王野霏、赵红仕著《深度链接类侵权纠纷的对策》,载《中国知识产权报》。
  ⑤王迁著"《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避风港'规则的效力",载《法学》2010年第6期。
  作者简介:刘静,现就职于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目前就读南开大学同等学力法学硕士。
其他文献
摘要: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的特许经营品牌已达到3500个,加盟店总数在30万家以上,覆盖的行业超过60个。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特许经营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2199亿元,百强企业门店总数为85316个,其中加盟店数69729个,占总店数的81.7%。特许百强企业的单店平均投资金额约78万元,直接带动社会投资金额近200亿元。特许百强企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数超过100万个。根据北京二中院民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男子娶妻是常态,但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走婚婚俗仍存在于泸沽湖。这种婚俗具有浓郁的乡土性,并在当地为和谐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走婚婚俗不仅无时无刻都在与《婚姻法》争夺势力范围,而且两者之间也存在种种矛盾与冲突。  关键词:走婚; 摩梭人;《婚姻法》  一、走婚婚俗之概况  摩梭是一个历史悠久而神秘的族群,但国家还未确定他们是一个民族。根据他们的意愿,1986年云南省人民
期刊
摘要:自由裁量权的正确和灵活使用可以减少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但如果对该权力违法使用或随意性太大就会损害法律法规的尊严也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对该权力的控制和防止滥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本质认识和自由裁量权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自由裁量权滥用和腐化的预防和控制以及行政机关内部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等  关键词:自由裁量权; 现状; 控制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和特征
期刊
摘要:量刑辩护可理解为在刑事诉讼中以减少刑罚、保护权利为目的,通过正当程序,针对刑罚定量活动的抗辩。作为刑事辩护的特殊阶段,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与价值。但受制于我国目前的特定历史阶段的司法环境,量刑辩护并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量刑辩护的内涵与价值,凸显其重要性,尝试分析其不足并予以解决。  关键词:量刑辩护量刑建议量刑程序刑事辩护  一、量刑辩护的内涵  量刑是刑事诉讼中法院通过确定被告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西方节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做好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和引导的做法及设想,以使大学生走出对西方节日文化认识的误区,更好地结合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和吸收西方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创建和谐校园。  关键字:节日文化;西方节日;学校教育;传统文化    西方节日在我国的盛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节日文化不可避免涌入我国。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节日文化给我国当今的传统节日
期刊
摘要:鉴定制度的建立,可以弥补裁判者技术知识的不足,力求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处理,以彰显司法正义之内涵。现阶段我国鉴定制度不完善,致使鉴定人出庭率极低,鉴定结论的质证和认定过程仅仅停留在文本状态。鉴定结论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证据种类只有与具备特定知识或技能的人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完整的证据,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证据。其有可能因为鉴定人的主观认识或设备仪器的误差导致鉴定的错误。所以建立完备的鉴定结论质证与认定
期刊
摘要: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在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体现着有法可依,执法为民的原则。像数字城管等许多温暖人心的行政执法的出现,使得国民日益感受到贴近民生的执法。当然,后来进而引发的是公众对法律、行政的深入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和现实中加入到所谓社会评论者的行列中,人们国家荣誉感在增强,社会存在感也随之增强,由此而引发的思考就更多。这不仅要求行政主体依法、合理的行政,甚至直接对执法者
期刊
摘要:死刑的存废问题历来是刑法界争论的焦点。而在中国这个问题的两面不仅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更多的应该是适合于不适合的问题。本文讲从应然角度列举关于死刑存废的学术争论、从实然角度阐述我国的死刑制度并根据国情分析死刑制度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信仰缺失、死刑存废、死刑的威慑作用  一、学术争鸣  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已经被人们激烈辩论了二百多年。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18
期刊
摘要: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关键。证人证言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类型之一,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也是各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普遍的原则。完善的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既有利于法官及时查清事实,依法准确裁判案件,又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司法公信力。但是,在我国基于种种原因,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率很低,很不利于案件的顺利审判。本文中,笔者为解决这
期刊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法不责众"作为一种现象,它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对于这种现象就其本身是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去评判的,在它的背后蕴含着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  关键词:法不责众法众  说到"法不责众",我们更多的联想到的是它"群体暴力"的负面效应,是它常常充当着罪恶的"保护伞",它的某些价值也一再地被曲解,它的身上似乎只剩糟粕不见精华,然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辩证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