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解题中新知识的生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人类知识的增长实际上是经由“猜想”和“反驳”的途径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按照建构主义思想,知识的学习是认知者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小断构建的过程.在被动接受的数学学习中,因为缺少个人的思维建构,学习者往往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者只是一些字面上的理解,并没有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只能应用于课本上的一些典型习题等。建构性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构造,这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知识作出明确的辨别,对有关的现象用自自己的语言对其重新编码,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作出自己的解释、判断。也就是对知识内容和原有认知结构的适应性作出自己的评价和调整,发现、概括、提炼其中具有规律性或一般性新信息,并能把这种自己生成而获得的新信息运用与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可见,建构主义观下学习者自己思维构造的知识意义,正是学习者生成个体知识,也就是个人的“生成性知识”。
  下面笔者从对一道传统的自转问题的解题探究来谈知识的生成。
  例如,图1,⊙O的周长为 cm,⊙A、⊙B的周长都是 cm,⊙A在⊙O内沿着⊙O滚动,⊙B在⊙O外沿着⊙O滚动,⊙A、⊙B各需转动几周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个例题出自于人教社1994年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几何》第三册第207页的“想一想”,现在,虽然各地已使用了新课标教材,但此类问题时常在中考题目中出現,几年来,许多老师和学生对题目的解答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一种解法:
  解:如图2,设小球A的初始位置与⊙O内切于点C,沿⊙O内壁滚动一周后与⊙O内切于点D.显然⊙A的周长与⌒CD的长相等.点A移动到点 ,当小球A沿着⊙O滚动时,点A到圆心O的距离始终不变,所以点A移动到点 经过的是一条弧.由两圆相切连心线必过切点,可知:C、A、O三点共线,D、 、O三点共线,所以⌒CD和⌒AA1所对的圆心角相等,设为 .易得⌒CD长为 , ,解得 .⌒AA1的长为 ,这里因两圆相内切,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差,所以 .因此,⌒AA1的长为 .圆心A回到原位,其轨迹圆的周长为 ,所以小圆A转动的周数为: (周)。
  同理,如图3,可求出圆心B回到原位,小圆B转动的周数为: (周).故两小圆都需转动5周回到原来的位置。
  沿内外壁滚动都是5周回到原来的位置,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质疑。
  如图4,由于⊙A的周长与⌒CD的长相等,设⊙A上的有向线段→AP的端点P与点C重合,则⊙A与⊙O再次相切于点P时,点P与点D重合,不妨将此时点P的位置记为 .显然有向线段→AP还没有旋转 ,因此⊙A并没有滚动一周.因而上述“两小圆都需转动5周回到原来的位置”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由于有向线段→AP还没有旋转 ,⊙A还要沿⊙O的内壁继续滚动观察至⊙A2处,如图4,当 ∥ 时,有向线段→AP才旋转完 ,⊙A才转了一周.现在我们来计算⊙A转了一周时,圆心A经过的弧长,不妨设 ,则 .从⊙A滚动的过程不难发现,⌒DE的长度和⌒P2E的长度相等,所以⌒CE的长等于⊙A的周长与⌒P2E的长度之和,因此, ,解得 . (周).所以小圆A转动4周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类似地,如图5,设⊙B的初始位置与⊙O外切于F,有向线段→BQ为圆⊙B的一半径,在初始位置时,Q与F重合,O、B、F在一直线上,如图7,当⊙B沿外壁滚动时,→BQ与随之转动,当转至 位置时, ∥ ,⊙B已转了一周.而此时⊙B在⊙O上还未滚完一个⊙B的周长.设继续旋转到⊙B与⊙O外切时于点H时,⊙B在⊙O上刚好滚完一个⊙B的周长.此时 、 、O三点在一直线上.这时设 ,则 .从⊙B滚动的过程不难发现,⌒GH的长与⌒GQ1的长相等,所以⌒FG的长等于⊙B的周长与⌒GQ1的长度之差,因此, ,解得 . (周).所以小圆B转动6周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上面已探究了动圆在静止不动的圆上滚动的自转周数问题。由此可见,数学生成性知识是对数学知识的提炼和概括,是学习者对自身已有数学知识进行深加工的产物,是一种自我体验、反思、领悟和提高的结果。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个人思维色彩。是学习者借助自身的数学理解力、判断力、批判力和洞察力所“创造”出来的个性化的数学知识。它不是对自身已有数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内部认知结构的反思、调整、改进、重组和超越,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深刻的内部自省活动。这一自省活动的直接产物就是对已有数学知识的新认识,新体验和新见解,是个人内部生成的具有更高思维层次的‘新”知识。体现在解题中,这样的生成性知识不仅能缩短解题长度,节约解题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是实现解题创新的一种手段。
其他文献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写作更要有创新。  一、要学会观察  每一篇好文章,或者一部名著问世,都离不开新生活的社会来源,都离不开仔细观察。因此社会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对于学生来说,平时就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也就是学会观察在自己周围发生的人、事、景、物等,不断从中汲取有用的营养,吸收新鲜事物,充实自身的文化生活,才能为自己写出新鲜活泼的好文章、好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期刊
性质1 过点 的直线 与曲线 相交于A,B两点,点 ,则  (1)当 时,x轴为 的平分线;  (2)当 ,x轴为 的外角的平分线.  证明:不妨设直线 的斜率存在,其方程为  由 ,消去y 可得  ,直线AN,BN关于x轴对称,由此知:  (1)当 时,x轴为 的平分线(如图1);  (2)当 ,x轴为 的外角的平分线(如图2).  注:在性质1中,当 时,C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当 时,表示
期刊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
期刊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1.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2.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尽可能给学生创设适当的地理情境,让学生展开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重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从而
期刊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辨十分严密的科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使学生喜欢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就应全面加强对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及数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赢在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为学生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欠缺  2
期刊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地。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在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收获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求知欲、主动性。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
期刊
一、有关创新意识观念的分析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本文主要参考刘春学对创新意识的定义,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  (二)相关概念辨析  1.创新与创造  创新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和“创造”是近义词,基本上属于同一范畴。其主体都是人,其形成的结果都具备首创性,新颖性,
期刊
看到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美日德法中五国关于年人均读书量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美国人的阅读量最高,日德法次之,中国最低。我国中小学生目前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局面呢?  第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中小学生之所以对阅读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关键是没有找到阅读的兴趣点,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及阅读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的享受,因此他们宁愿将大量的时间沉溺于网络游
期刊
一、引言  一个人只要想学好英语,就需要先解决词汇问题。2016年最新版的《上海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规定,学生要掌握不少于1200个核心词的读音、拼写、词义和词性;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词汇,就各类话题进行表达,在阅读和听力中能够辨识词义词性。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实践表明,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高投入,低效率”等问题。为了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本文探索在高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