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博克的话语修辞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翻译交际中行为主体将何种关系比以及怎样的因果关系前景化和如何使用修辞话语达到同一的方式,试图解读新媒体语境下的修辞动机并探究译语文本的修辞取效,依此来分析翻译中各交际主体间的人际关系状况。
关键词:英语语境;翻译关系;建构探析
一、翻译是原语和目的语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
语言交际的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传递信息或施事,即传递特定的涉事信息或以言施事,主要以任务为取向;二是管理人际关系,主要以人际和谐为取向。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发生、发展并确立下来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关系。翻译作为交际,涉及到作者、译者、读者等多个交际主体,相应地,翻译活动就涉及到人际关系。而修辞根基于作为符号的语言,研究语言与社会人的关系,研究语言运用在听众或读者身上如何唤起情感,形成态度,诱发行动,修辞活动的本质是“认同”,所建构的现实完全是社会人的现实,其意义的展示完全以社会人为参照系。话语修辞理论强调话语的社会功能,即话语主体意欲在交际对象身上诱发的修辞行为。
该理论的“戏剧五位一体”是通过戏剧分析研究人类交际动机、行为和关系的一种模式,其中的社会交际五要素包括场景(scene)、行为(act)、人物(agent)、方法(agency)、目的(purpose),这些要素是共存关系,五个交际要素组合成不同的关系比(ratio),如场景—行为关系比、行为—目的关系比、人物—目的关系比等,从而形成一个关系比的共融系统,反映说话人的修辞选择和决定。话语主体的动机则存在于五个交际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之中,或者说,交际的修辞动机通过关系比和因果关系前景化来体现。修辞话语采取“同情同一”(identification by sympathy)、“对立同一”(identification by antithesis)和“误同”(identification by inaccuracy)三种方式达到交际双方的“同一”。 同情同一是人类交际中最普遍使用的同一方式,强调人与人之间具有凝聚力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望等,强调因产生共同的情感而达到同一。
基于话语修辞理论分析翻译中的人际关系建构,一方面要通过交际要素构成的关系比来探析话语修辞动机,另一方面要分析原文—译文实现作者、译者和读者等交际主体“同一”的方式,从而较好的解读各交际主体在态度和情感等层面是否达成同一或者是如何达成同一的,进而分析其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修辞效果。
二、基于语境翻译中的和谐人际关系建构
话语的运用可能在一定环境下诱发积极的修辞效果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在一定环境下导致负面的语用效果而破坏人际关系。和谐是人类交往的理性期待和需求。
为此,交际主体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冲突,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成为一种交际常态;交际主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以缩小人际之间的社交距离以便在实现交际目的的同时更好地建构人际关系或维护现存的人际关系,这就是语言使用中所蕴藏的“和谐取向”翻译是原语和目的语之间跨语言文化的交际活动,是涉及到委托者、作者、译者、读者等多交际主体共同参与的群体主体活动,就会生成相应的多层次互动的人际关系。
依据话语修辞理论来解释翻译过程,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说话人产出含有交际要素关系比和情感态度的原文,作为阐释原语文本和构建译文文本的交际主体的译者在理解阶段要通过分析原文的关系比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来厘定作者的话语修辞动机,在表达阶段要运用适当的适应和选择手段生成具有正向修辞效果的译文,使得作为译文理解主体的读者/听话人能够借助于同情同一或对立同一或误同等方式取得与作者/说话人的情感同一。这是因为目标受众对原话语主体的同一是间接的通过对译文的直接同一来实现的),从而实现話语的“同一”修辞目的以及协调人际关系和促成人际和谐的社会修辞动机,进而维护和促进交际主体间的人际关系。即使是简短的文本翻译也会涉及到人际关系建构问题。
以加油站“禁止吸烟”公示语为例。该公示语将加油站这一场景现场化,使其成为话语交际的组成部分(场景),公示方通过话语成为交际的人物要素,而目标受众(欲吸烟的人)成为交际中的另一人物要素,其“强制”修辞动机是通过“场景—(行为)”比实现的,因为加油站这一场景决定了与之相应的行为或禁烟行为的强制性,警示烟民因为吸烟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体现了话语主体对吸烟行为的反对态度和避害趋安的修辞动机。如此,在加油站使用“Absolutely No Smoking.”或“Smoking Is Prohibited.”或“No Smoking.”翻译“禁止吸烟”,借助于加油站吸烟酿悲剧的共同认知,公示方、译者和目标受众通过对立同一来达成语用目的和诱发行为的一致,是通过强制的社会修辞动机来避免危害继而维护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
通过以上译例分析,话语修辞理论的“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观基于关系比和同一方式为翻译中的人际关系研究提供了基础,有利于从修辞动机和情感态度等层面来观察和解读翻译交际中的人际关系生成、维护和提升。当然,话语修辞动机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对五个要素多个关系比的综合考量。
三、结语
本文的宗旨就是研究英语语境下话语修辞理论的“五位一体”和“同一”为翻译中的人际关系。英语语境翻译中的人际关系建构是以和谐为取向的人际关系生成、维护和促进,体现出积极的正向的话语修辞效果。作者、译者、读者等翻译交际主体基于平等互动的对话共同致力于人际关系和谐。
参考文献:
[1]华先发.新实用英译汉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82-285.
[2]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91-194,219.
[3]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小兰.英语语义中的移就赏析[J].作家杂志,2007,(11)
作者简介:
马科峰(1962.09—),副教授,沈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英语语境;翻译关系;建构探析
一、翻译是原语和目的语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
语言交际的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传递信息或施事,即传递特定的涉事信息或以言施事,主要以任务为取向;二是管理人际关系,主要以人际和谐为取向。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发生、发展并确立下来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关系。翻译作为交际,涉及到作者、译者、读者等多个交际主体,相应地,翻译活动就涉及到人际关系。而修辞根基于作为符号的语言,研究语言与社会人的关系,研究语言运用在听众或读者身上如何唤起情感,形成态度,诱发行动,修辞活动的本质是“认同”,所建构的现实完全是社会人的现实,其意义的展示完全以社会人为参照系。话语修辞理论强调话语的社会功能,即话语主体意欲在交际对象身上诱发的修辞行为。
该理论的“戏剧五位一体”是通过戏剧分析研究人类交际动机、行为和关系的一种模式,其中的社会交际五要素包括场景(scene)、行为(act)、人物(agent)、方法(agency)、目的(purpose),这些要素是共存关系,五个交际要素组合成不同的关系比(ratio),如场景—行为关系比、行为—目的关系比、人物—目的关系比等,从而形成一个关系比的共融系统,反映说话人的修辞选择和决定。话语主体的动机则存在于五个交际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之中,或者说,交际的修辞动机通过关系比和因果关系前景化来体现。修辞话语采取“同情同一”(identification by sympathy)、“对立同一”(identification by antithesis)和“误同”(identification by inaccuracy)三种方式达到交际双方的“同一”。 同情同一是人类交际中最普遍使用的同一方式,强调人与人之间具有凝聚力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望等,强调因产生共同的情感而达到同一。
基于话语修辞理论分析翻译中的人际关系建构,一方面要通过交际要素构成的关系比来探析话语修辞动机,另一方面要分析原文—译文实现作者、译者和读者等交际主体“同一”的方式,从而较好的解读各交际主体在态度和情感等层面是否达成同一或者是如何达成同一的,进而分析其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修辞效果。
二、基于语境翻译中的和谐人际关系建构
话语的运用可能在一定环境下诱发积极的修辞效果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在一定环境下导致负面的语用效果而破坏人际关系。和谐是人类交往的理性期待和需求。
为此,交际主体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冲突,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成为一种交际常态;交际主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以缩小人际之间的社交距离以便在实现交际目的的同时更好地建构人际关系或维护现存的人际关系,这就是语言使用中所蕴藏的“和谐取向”翻译是原语和目的语之间跨语言文化的交际活动,是涉及到委托者、作者、译者、读者等多交际主体共同参与的群体主体活动,就会生成相应的多层次互动的人际关系。
依据话语修辞理论来解释翻译过程,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说话人产出含有交际要素关系比和情感态度的原文,作为阐释原语文本和构建译文文本的交际主体的译者在理解阶段要通过分析原文的关系比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来厘定作者的话语修辞动机,在表达阶段要运用适当的适应和选择手段生成具有正向修辞效果的译文,使得作为译文理解主体的读者/听话人能够借助于同情同一或对立同一或误同等方式取得与作者/说话人的情感同一。这是因为目标受众对原话语主体的同一是间接的通过对译文的直接同一来实现的),从而实现話语的“同一”修辞目的以及协调人际关系和促成人际和谐的社会修辞动机,进而维护和促进交际主体间的人际关系。即使是简短的文本翻译也会涉及到人际关系建构问题。
以加油站“禁止吸烟”公示语为例。该公示语将加油站这一场景现场化,使其成为话语交际的组成部分(场景),公示方通过话语成为交际的人物要素,而目标受众(欲吸烟的人)成为交际中的另一人物要素,其“强制”修辞动机是通过“场景—(行为)”比实现的,因为加油站这一场景决定了与之相应的行为或禁烟行为的强制性,警示烟民因为吸烟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体现了话语主体对吸烟行为的反对态度和避害趋安的修辞动机。如此,在加油站使用“Absolutely No Smoking.”或“Smoking Is Prohibited.”或“No Smoking.”翻译“禁止吸烟”,借助于加油站吸烟酿悲剧的共同认知,公示方、译者和目标受众通过对立同一来达成语用目的和诱发行为的一致,是通过强制的社会修辞动机来避免危害继而维护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
通过以上译例分析,话语修辞理论的“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观基于关系比和同一方式为翻译中的人际关系研究提供了基础,有利于从修辞动机和情感态度等层面来观察和解读翻译交际中的人际关系生成、维护和提升。当然,话语修辞动机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对五个要素多个关系比的综合考量。
三、结语
本文的宗旨就是研究英语语境下话语修辞理论的“五位一体”和“同一”为翻译中的人际关系。英语语境翻译中的人际关系建构是以和谐为取向的人际关系生成、维护和促进,体现出积极的正向的话语修辞效果。作者、译者、读者等翻译交际主体基于平等互动的对话共同致力于人际关系和谐。
参考文献:
[1]华先发.新实用英译汉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82-285.
[2]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91-194,219.
[3]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小兰.英语语义中的移就赏析[J].作家杂志,2007,(11)
作者简介:
马科峰(1962.09—),副教授,沈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