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在初中作文训练中的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dszc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初中阶段学生用来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基于此,结合新课改理念,针对作文训练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即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启发观察与思考,促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自主表达能力;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作文;教学设计;训练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让初中语文课程重新焕发活力。但是,不可否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仍是一大难题,作文始终是一些学生的“短板”,也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理念,针对作文教学要求对学生展开训练指导,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写作动机是引起与维持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并促使创作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相关研究表明,兴趣与动机有着紧密联系,创作活动往往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兴趣是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在课堂中是写作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的作文课堂上,不能将视野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中,而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认识和感受身边所有美好的事物,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点燃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写作、克服困难,并完成自己的表达。例如,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一种有效方法。作文教学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阅读和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提高写作兴趣的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写作训练活动,做到写作和积累相互促进。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热爱写作的稳定情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二、启发观察与思考,促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就是写作的“米”,而要想烹制好“作文”这一餐,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十分必要的。阅读和积累是写作的先导,是创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倡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做到博学多识这样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如果将写作文看作是知识的输出,那么阅读和积累就是知识的输入。通过平时吸收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更加从容。素材的积累靠的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长期的、不间断地获取、积淀,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会记事”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被忽略的细节一一拾起,从生活中汲取最生动、最真实的素材,同时深入思考,整理语言,将素材转化为巧妙的文字。久而久之,学生才能找到积累素材的方法,夯实写作基础。
   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新课改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写作中离不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将生活中所见、所感进行适当地加工改造,变成新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主客观的限制,形成更加自由的表达;再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刻画人物,并重视人物行为的内在逻辑,这样才能让人物的描写更生动、更具说服力。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思维有序性和逻辑性入手。提升学生思维有序性和逻辑性的一个重要写作方法,就是让学生列出提纲。目前许多初中生在写作时急于求成,写出的文章明显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培养学生练习提纲的良好写作习惯。
   四、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这其中不仅包括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包括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人生态度的塑造。所谓“文以载道”,文章中蕴含的人文情感是吸引人不断阅读、体会的关键。教师在批改学生文章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有的学生文章观点很明确,结构也很清晰,但文章总体的质量却不高。追其原因是学生写出的文章情感过于平淡,给批阅的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这是学生写作情感不到位的表现。针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方法、表达技巧的运用,还要透过文字分析学生在作文中展示出的个性、情感、审美、道德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既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展现出人文情感,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实现身心协调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观察与思考、加强思维训练、渗透情感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引导学生的自主表达,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庚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0):161-162,164.
   [2]王风云.新课改理念在初中作文训练中的探索尝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113.
   注:甘肃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作文训练系统规划——基于信息技术下教材和成长心理的作文序列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496)。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我的思想碰撞以及心理交流.学生作为阅读文本的主要角色,要与阅读教学实现多层级对话.进入阅读空
摘 要: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关于农村教育的有效性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方向。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农村教学的质量,校本培训的模式应运而生,如何利用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领导思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師;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是由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活动,既结合了学校的发展目标,
摘 要:生本课堂是当前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标准。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践行生本课堂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形式。在深入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摘 要:当前,我国青少年性教育较为薄弱。作为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断追根溯源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性教育,引导他们拥有健康身心。就如何加强青少年性教育做一阐述。   关键词:青少年;性教育;思考;对策   一、当前青少年性教育缺失导致的后果   性教育发展状况缓慢以及落后,其产生的社会后果包括:一是未曾接受过真正性教育的青少年,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更容易受到别人侵害或者是侵害他人。由于缺少性
摘 要: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小学生的教育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其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既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因此,从现代信息技术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多彩课堂;融合创新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拓宽了学生交流的途径,也帮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世界语言文化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学
摘 要:在新教育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方向。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上课时主体参与意识的缺失,导致其在核心素养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针对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主体
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重视运算习惯培养、强化运算思维训练、重视运算错误资源、巧借高级特例难题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摘 要:议题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崭新教育模式具有道德引领和思想价值判断的功能。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既定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议题内容,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现以及核心素养的改善和提升提供机会和平台。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深入探究和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摘 要:新课改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对学生创新、逻辑思维、批判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想要让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其中探索出与學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策略。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针对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  
摘 要:新课标对语文学科体现人文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借助地方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围绕地方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方文化;语文教学;应用;问题   地方文化内涵丰富,当前传承弘扬地方文化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为了进一步培养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将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笔者就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