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理性回归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一:世界头号恐怖分子头目拉登死后,一中学生感言:我很难过,世界上唯一敢以个人力量还美国以颜色的人死了。
  现象二:选秀节目里,伪娘当道。国人热问:中国男孩怎么啦?
  现象三:大学教授对学生说:40岁挣不够400万你就别来见我,我也不认你这个学生。
  此三者,在网络时代,人尽皆知。是是非非由人说,但只要是语文老师,必会忧思: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时候,在日益技术化、物质化的时代里,正义之心淹没,道德水平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个人成就畸形发展,人们遗失了精神的家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初中语文教学呼唤人文教育的理性回归。
  一、人文教育的界定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人的理想。
  二、 初中学校人文教育存在缺陷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人文教育是学校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有着自身特点和规律。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原有的价值体系瓦解,新价值体系尚未最终建立,使人文教育举步维艰,实效不理想,还存在着缺陷。
  一组来自对国内教学第一线的调查数据表明:74%的校长、62%的教师认为教科书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是基础知识和技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只有3%的校长、4%的教师认为教科书中体现较好的目标是自主创造,2%的校长、4%教师认为教科书中体现较好的目标是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60%的教师与同事谈论最多的是基础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50%的教师与同事谈论最多的是解题技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只有10%的教师与同事谈论学生个性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养成。
  由此看来功利主义高扬却造成人文教育在生活中的失落,大大削弱了人文教育地位,削减了人文教育的吸引力。人文教育在学校中时常处于可有可无状况,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口号喊的响、落实无行动”,“雷声大、雨点小”,“有开头、无结尾”等现象。人文教育评价也只听“闪光语言”,满足于“深刻认识”,热衷于“积极态度”,停留于“满腔热情”,从认识到认识、说教到说教,仅在主观范围内转圈子。在学校人文教育为智育、升学让路的弊病始终不能彻底根除。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回归课堂,让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
  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学生参与。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他们要敢于对学习内容发表出与教师不相同的观点,大胆地呈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话语权却更多地掌握在老师手上,学生们疏于表达,已经习惯于当一个听众和记录员。要让学生的声音真正回到课堂中来,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除了空间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放开胸怀,去接纳那些意料之外的声音,因为学生的个性、领悟力、情感是有差异的,所以课堂上的声音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正确、积极、正面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表达中会有错误的答案、负面的情绪,还有说不出话的尴尬。教师要把“尊重”放在课堂的首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个别学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对父亲的感情有别于其他同学,这时,教师不应该立即就去指责这样的情感是错误的。不妨先接受学生的情绪,表扬他诚恳地与大家分享独特的情感世界的做法,然后再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父亲态度转变的历程,请同学们学着作者去解读自己的父亲。当然,这样还有可能暂时不能改变那个学生对父亲的感情,但是等到多年之后,当他有了足够的生活经历时,他也许会发现这一课的学习在他心中有着磨灭不掉的影子。
  (二)探索新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要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要更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独特性,不利于学生的独特性在课堂上的发挥。探索新式教学方法对于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课堂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在课堂上学有所获,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展现自我独特性,敢于创造。
  传统教学法中,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方式就是──发言,回答问题。这不失为师生互动的好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观上更渴望有新的方式来刺激他们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各自所具备的才能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会使语文课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育者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比如“留白”艺术。“留白”原来是国画的一种作画技巧,就是在画中留有空白给人遐想。在语文教学中,“留白”就是要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留白”一是要留时间,在提问之后,教师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留时间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自我整理和消化的机会,学生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个性化的重组,这样的重组也是学生运用自我思维对知识的再创造;二是要留空间,就是学生思考和重组的结果在课堂上要有立足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的承认和肯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只要学生思维方向正确就应该得到认可。只有学生的思考和重组成果在课堂上有立足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才有参与思考的动力和激情。此外,还可通过情景创设、情感体验来启发学生写作文,让学生参照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等等。
  (三)创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悟
  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巧妙引入人文教育,避免人文教育形式化。这一点确实很重要。如果语文教学中仅把归纳中心思想作为揭示文章的人文教育意义的话,那么这种做法必定是形式化的人文教育,是浅层的人文教育。   以《木兰诗》为例,它的人文教育在于木兰的形象。如何引入对木兰形象的感悟并让学生吸收木兰这一形象身上的人文精神呢?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自由朗读和疏通完全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分析、感悟,并让学生将自己与木兰作比较。切入的问题是:请大家仔细阅读全文,感受木兰的为人,请你与木兰比一比,说一说,你比出了什么?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我有吗?
  替父从军——孝敬、爱、报答亲人,我会这样想并做吗?
  女扮男装——灵活变通,创新,我会吗?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吃苦,我能做到吗?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贪求名利,检查我的思想,我有这样的境界吗?
  通过对比,既让学生感悟文本,又将文本与现实,木兰的形象与学生自己连在一起,从而很好地将文本的人文内涵与学生的人文教育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学习,他(她)能不有所感悟吗?
  (四)情感传递,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
  语文课堂上除了传递知识,还需要传递情感。学生学习了课文,未必明白这篇课文除考试以外对自己还有哪些用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带领他们去读懂课文的真实意义。比如,在学习《小巷深处》一课时,学生可能只是停留在女儿对母亲的情感变化上,而很少体会到自身也有可能与母亲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因为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情感的体验还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带领他们去感受这种父子关系。如果这种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取得成功,那么学生的情感将会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致,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更重要的是通过种引导,学生学会了感受生活,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会产生新的认识。这种感受可能不会反映在试卷上,但却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五)阅读经典,启迪学生心灵
  阅读经典,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引领学生的人生。如果一个人没有阅读过最基本的经典文选,那么他的人文素养必然是有严重缺陷的,这就影响了语文人文性的实现。反之,则有利于人文性的实现。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浸润在作品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与文本对话,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思想方法;品味作品,领略其中的美韵,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学生纯洁无暇,以他们为本,传授知识、开启智慧、训育身心、润泽与点化人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在自己的轨道上健康成长,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愿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都能走出一条关注学生心灵、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创造的成功之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培养与发展学生人性的人文教育中理性回归,执著坚守。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柘木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际。”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在交际活动中,口头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其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和交际礼仪的训练也是很重要的策略。  一、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进行思想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良好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高中数学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创设问题
期刊
综合实践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从事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其课程有以下几点功能,结合学校特色我做了以下总结。供同仁参考,不对之处请指正。  一、更新了教师的课程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让我逐渐改变了对课程的认识,充分意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
期刊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确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生活中有数学,存在着数学思想,把生活和数学有效地联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
期刊
[摘要]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今天,“学习型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培养“学习型人才”,我们需要关注一个重要的因素——自我监控。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不仅是影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关键性因素,而且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自我监控 心理 中学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的学科,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充满激情。激情教学要求老师不但有一定的素质,而且有一定的策略,首先需要教师激情贯始终,然后可以通过导入佳境,赏词悟境,动情朗读,结语升华等方式点燃教学,让课堂产生高效。  [关键词]激情 语文 高效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过,激情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教师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激情。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
期刊
内容提要:从农村学生学习兴趣现状入手,通过厌学心理的剖析,指出厌学的原因:①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明确,缺乏理想信仰;②家长学生不能直接明显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回报;③就业难,难就业,影响价值取向,读书无用论仍是潜在影响中学生;④现行评价体系,导致学业负担重;⑤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严重。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兴趣:首要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抓好“引言”的起步教学;三是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变化趋势及发展状况,分析了建设数字图书馆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性。指出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强化与提升对图书馆管理与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字化 图书馆 知识形态 信息存储 网络信息 服务平台 管理素质 管理创新  一、现代环境下,图书馆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一)图书形态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图书馆的概念及工作内容的外延都发
期刊
[摘要]小学生对一种新事物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一、引进生活,“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