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zp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探讨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进而针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255-02
  青年大学生作为高校受教育者,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处于建构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青年大学生也是新媒体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基本都会通过手机、互联网接触五花八门的信息,但新媒體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容易导致他们出现认知偏差与行为失范,“知”与“行”受到极大影响。这使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新媒体阵地开展。本文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探讨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以传统课堂为主要渠道,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方法
  目前太原师范学院关于本科生思政教育的公共课程共五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政治学、伦理学等专业课程,通过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2.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思政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随着新媒体进入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太原师范学院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建设思政教育的新媒体阵地,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思政教育主题网站、各院系微信公众号以及手机APP,如太原师范学院思政网、“太原师范学院学工在线”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二是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以及教室设计等,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政教育;三是开展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如不定期举办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促进思政教育的知行合一[1]。
  (二)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取得的成就
  1.新媒体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多元化发展
  通过对太原师范学院20个院系的调查发现,有95%以上的学生认为院系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会利用新媒体,例如微信群、学校网络论坛、QQ群等。受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开学工作屡屡延后,不得不采取线上授课的方法,以免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思政课程线上授课的过程中,新兴教育平台学堂云、钉钉以及慕课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进步,太原师范学院使用新媒体的种类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思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较好
  近年来太原师范学院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成效较好,学校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教育主题网站,并保持良好运行。太原师范学院的思政网设立了首页、新闻中心、思政教育、行知文化和学习空间五个板块,下设行知讲堂、道德讲堂以及陶行知等二级板块,成为太原师范学院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育和服务学生。在院系设立的微信公众号中开辟了思政教育专栏,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运营人员[2]。很多学生表示相关院系的QQ、微信以及微博等公众平台的信息宣传对三观塑造很有帮助。新媒体中心负责运营“太原师范学院学工在线”微信公众号,大板块有壮哉太原师范学院、常用查询和万花筒三个,下设的二级板块有伟大的变革、名师导学、学子风采、诵读专栏及“平”语近人,都极具思政教育特色。
  (三)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思政教育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泛
  新媒体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种教育方式与方法,但是当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在新媒体百花齐放的背景下,太原师范学院思政教育新媒体教育方式还比较单一,大多是通过课堂讲授、手机观看视频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硬性灌输[3]。
  2.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发展相对滞后
  新媒体融入日常教学实践已是太原师范学院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想利用新媒体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在其中的发展情况就不容忽视。在调查中发现,44.3%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说教色彩严重,41.96%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依然存在严肃死板、种类单一、缺乏内容等问题,43.99%的学生认为所在院系对新媒体的运用形式化,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对教材的深度讲解,用通俗的语言来说,部分体现为“念PPT、念教材、念材料”等。太原师范学院在使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相关新媒体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管理人员技术不够熟练等明显问题,这些都使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深度不够,发展缓慢甚至相对滞后。
  二、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促使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
  (一)加强新媒体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
  1.提升教师媒介素养,关注并引导学生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
  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太原师范学院面临的挑战,也是绝大多数高校面临的挑战。媒介素养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时必须掌握的内容。高校可以通过相关讲座培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知识的了解,使学习成果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形成相应媒介技术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使思政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
  2.促使大学生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接受思政教育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对此,应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大学生要不断增强提升媒介素养的意识,自觉学习新媒体的相关知识;第二,通过开展与新媒体相关的活动,使大学生深入理解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两面性”,培育正确的媒介意识;第三,合理、高效地发挥院系的宣传栏、微信、QQ群及公众账号的作用,规范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及过程,共同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校园新媒体环境。   (二)丰富新媒体思政教育资源
  1.扩大先进文化网络覆盖面,建立思政教育“红色”网站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明显,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容为重点,扩大先进文化和思政教育内容在高校新媒体相关产品中的覆盖面,使新媒体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打造丰富的内容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要,打造独有的新媒体文化。高校应创设具有本校独特风格的新媒体平台,结合学校实际,把时代的新鲜元素加入其中,与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院系的微信公众号、主题网站以及校园APP等,打造“红色文化大餐”,使高校师生在使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熟悉红色故事、领略红色风采、传承红色文化,佐以青年大学生先进事迹主题报道,建立思政教育的“红色”网站。此外,学校还可以向学习强国APP学习板块设计、内容编辑和语言创新等。
  2.緊密结合学生实际,凸显富有思政教育特色的内容
  大学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是思想政治相关理论学习的主体,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时,应通过开主题班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了解学生的诉求,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精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精心搭配图像、音频和文字等内容,充分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新媒体拓展教育路径,多阵地开展思政教育
  1.丰富思政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坚守思政教育课堂阵地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应用新媒体技术,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政教育对象,革新原有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思政教育方法的转变与丰富,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管理和服务学生,使学生成为思政教育学习的主体,在掌握新媒体技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转变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坚守思政教育的课堂阵地。
  2.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展新的思政教育阵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交平台,目前大学生比较常用的社交软件有QQ、微博、微信等,应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将微信、微博等发展为新的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传播与思想政治的相关教导。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展新的思政教育阵地,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或校园APP的一系列功能,辅以一系列宣传,以思想和学术的魅力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
  三、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在与时俱进,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适应思政教育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打造新媒体时代高校育人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胡荣,潘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智库时代,2019(51):90-91.
  [2] 杨博文.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7(21):172.
  [3] 张钰蓉,郭文聚,张锡钦,等.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60-61.
  作者简介:连树琴(1989—),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邢彦(1997—),女,山西吕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截至2021年,微信用户数在国内APP中仍位列第一,其中微信朋友圈更是保持着每日100亿次的开启频率。与此同时,与朋友圈相关的隐私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本文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朋友圈权限设置,使用深度访谈法,结合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研究大学生朋友圈权限设置行为特征及背后的心理动因、作用因素。  关键词:传播隐私管理理论;微信朋友圈;权限设置;数字原住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看见。“快手行动”自2017年诞生起始终致力于公益事业,以独特的平台、技术及社区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本文以快手的公益项目部门“快手行动”为研究对象,分析快手公益短视频的内容及公益项目的传播特点,对短视频的公益传播进行展望。  关键词:短视频;移动;公益传播;“快手行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
期刊
摘要:拍摄电影时,导演与儿童演员的合作相较于与成年演员的合作往往会面临更多困难。儿童演员的人生经验还不够丰富,自我意识不成熟,情绪也较不稳定,对角色的理解能力较弱,他们通常很难理解角色状态与作品传达的思想,所以导演以及制作团队从选角到拍摄都要全程与儿童演员深入接触。对儿童演员进行正确指导是成功塑造儿童角色的过程,不要强行让儿童演员贴合角色,而要对其自然情绪进行引导,激发儿童演员在表演上的自主创作能
期刊
摘要:如今,短视频已成为受众热衷的表达方式。短视频创作与生产基本分为用户生产内容与专业生产内容两种方式。本文对“新闻联播”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进行整理分析,依托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媒体传播观念,从专业生产内容的视角探讨新闻短视频生产的策略、路径。  关键词:传播观念;新闻联播;舆论;内容生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017-02  一、研究
期刊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大学生党建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信息筛查机制缺失、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冲击、群体之间缺乏动系互动等问题,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利用新媒体优势革新网络互动学习环境,统一思想更新工作机制,以时代发展语境营造育人健康生态,才能创新大学生党建教育路径,提升融合发展育人实效。  关键词:媒体融合;“学习强国”;党建教育;大学生;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在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网络热梗不断引起微博用户的狂欢。本文以“凡尔赛文学大赛”为代表的文本盗猎式网络狂欢进行研究,基于文本盗猎的视角,探析此次狂欢的动因。从双重身份的盗猎者、反抗主流的盗猎者、戏谑解读的盗猎者、身份共鸣的盗猎者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此次狂欢现象背后的动因进行反思。  关键词:文本盗猎;“凡尔赛文学”;狂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
期刊
摘要: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历来有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但是新闻院系的实践教学一直饱受业界诟病,这一情况在地方新闻院系表现得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从师资、教学设施以及实训三个维度出发,基于校媒合作的视角,探讨地方新闻院系改进自身新闻实践教学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校媒合作;新闻院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
期刊
摘要:《双子杀手》首次依托“120帧+4K+3D+数字人物”技术进行视觉尝试,“再现”了精细度更高的“真人身体”。从技术层面,实现了“同一时空”下的克隆体与母体的“同时在线”;从叙事层面,实现了克隆体和母体在镜像层面内身份的迷失、认同以及和解;在技术和叙事层面之外凸显的是李安的情感纬度与思想空间。技术融于电影创作后的影像身体的创新与重塑将带来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视觉体验。  关键词:技术;影像身体;重
期刊
摘要:乡邦文献是一座城市最古旧的文脉资源,城市形象传播是一座城市最新的文化营销工程。发掘和利用以《重庆掌故》和《古城重庆》为代表的乡邦文献的基础资源,可以使重庆城市形象的传播、营销和推广富于深厚的历史文脉感。  关键词:城市形象传播;乡邦文献资源;《重庆掌故》;《古城重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228-02  一、城市形象与乡邦文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今形成了新的交流环境,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缩短,传受双方的界限被打破,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把关难度日益增加,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精准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从拉斯韦尔“5W”模式出发,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精准传播的有效对策,为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