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名著阅读”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名著阅读做了要求。名著阅读有利于发展初中生的语言和思维,还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名著阅读,科学地组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形式的普及使得知识的碎片化逐渐严重,名著阅读日渐式微。为改善这一社会现状,名著阅读活动应运而生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掀起了巨大浪潮,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初中是學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的最重要阶段,名著阅读活动在初中阅读过程中的开展对学生的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对该问题展开具体的叙述。
一、关注学情特点,强调学生阅读体验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而朗读既可以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阅读活动,由“视”到“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阅读指导《活着》这本书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活着》中的一段摘录下来,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时的准确发音以及感情的停顿。在初读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标记出来,既方便积累素材,还有助于梳理故事主线的情节。朗读的过程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到书中,感受人物的性格和经历,从而做到与书中的人物交流,提升阅读水平。
二、渗透教学方法,进行学生阅读指导
真正领会一本书,一定需要反复阅读,并且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名著的文学体裁有很多,所以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进行分类导读。如,在进行小说类名著导读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一)抓小说主人公
小说都会有其关键人物,也就是小说的主人公。教师可以教学前向学生提问:“你喜欢某某作品中的xx吗?为什么?”有的小说人物众多,关键人物不好把握,那就抓每个故事情节中的人物:“你知道某某故事中的xx吗?为什么?”这样,通过让学生对关键人物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就能看出学生对本部作品的掌握情况。
(二)写故事梗概
好多学生读书,读的时候很新鲜,读完也就放一边了,具体里面讲什么故事没弄清楚,或者当时清楚了,时间一长就忘了。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采用故事梗概法,让学生通过重新阅读,写一个片段或章节的故事梗概。这样对书籍中重要信息的提炼,就能让学生对名著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加深印象。
(三)精彩片段或人物赏析
每部名著中总会有一些精彩片段值得反复体味。教师可以把大家公认的精彩片段拿出来,让学生再次阅读并各抒己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些简单的赏析、评论,或者对名著中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等进行摘抄,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四)制作阅读卡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同时,要引导多读一些名著的评价和赏析,并制作相关的阅读卡片。另外学生也可以多关注期刊上对名著中人物的评价以及片段赏析,将优秀的鉴赏内容整理记录下来。
三、同类对比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
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最为迫切提高的一项阅读能力,鉴赏是对所读文本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的品位能力。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同类体裁对比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同类体裁却不同风格或不同语言表达手法的文本阅读当中,加深对各类文本的体会,提高阅读鉴赏力。
例如,在阅读《城南旧事》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与其较为相似的《呼兰河传》与其进行对比阅读。首先,两本书都是用童年的视角进行叙事的,两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追忆童年生活的文字,但在阅读过程中却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其次,两本书都采用了散文化的叙事写作手法,文章随着作者的思想而发,但两本书写作的方式却有一些不同;最后,虽然两本书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但因为两本书的作者经历不同,所以对故乡的思想文笔表达也不同,《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五岁随父母迁居北京,所以他的文笔有着纯正的京味儿语言。而萧红的一生短暂而曲折,最后凄凉客死在香港,所以他的文笔会略显凄惨、暗淡。笔者通过这样的同种类型的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加深阅读的体验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今后阅读相似书籍时就能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活动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开展对初中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是初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对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教师通过对阅读过程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并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斐.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38.
[2]王佳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53.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形式的普及使得知识的碎片化逐渐严重,名著阅读日渐式微。为改善这一社会现状,名著阅读活动应运而生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掀起了巨大浪潮,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初中是學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的最重要阶段,名著阅读活动在初中阅读过程中的开展对学生的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对该问题展开具体的叙述。
一、关注学情特点,强调学生阅读体验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而朗读既可以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阅读活动,由“视”到“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阅读指导《活着》这本书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活着》中的一段摘录下来,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时的准确发音以及感情的停顿。在初读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标记出来,既方便积累素材,还有助于梳理故事主线的情节。朗读的过程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到书中,感受人物的性格和经历,从而做到与书中的人物交流,提升阅读水平。
二、渗透教学方法,进行学生阅读指导
真正领会一本书,一定需要反复阅读,并且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名著的文学体裁有很多,所以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进行分类导读。如,在进行小说类名著导读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一)抓小说主人公
小说都会有其关键人物,也就是小说的主人公。教师可以教学前向学生提问:“你喜欢某某作品中的xx吗?为什么?”有的小说人物众多,关键人物不好把握,那就抓每个故事情节中的人物:“你知道某某故事中的xx吗?为什么?”这样,通过让学生对关键人物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就能看出学生对本部作品的掌握情况。
(二)写故事梗概
好多学生读书,读的时候很新鲜,读完也就放一边了,具体里面讲什么故事没弄清楚,或者当时清楚了,时间一长就忘了。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采用故事梗概法,让学生通过重新阅读,写一个片段或章节的故事梗概。这样对书籍中重要信息的提炼,就能让学生对名著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加深印象。
(三)精彩片段或人物赏析
每部名著中总会有一些精彩片段值得反复体味。教师可以把大家公认的精彩片段拿出来,让学生再次阅读并各抒己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些简单的赏析、评论,或者对名著中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等进行摘抄,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四)制作阅读卡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同时,要引导多读一些名著的评价和赏析,并制作相关的阅读卡片。另外学生也可以多关注期刊上对名著中人物的评价以及片段赏析,将优秀的鉴赏内容整理记录下来。
三、同类对比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
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最为迫切提高的一项阅读能力,鉴赏是对所读文本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的品位能力。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同类体裁对比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同类体裁却不同风格或不同语言表达手法的文本阅读当中,加深对各类文本的体会,提高阅读鉴赏力。
例如,在阅读《城南旧事》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与其较为相似的《呼兰河传》与其进行对比阅读。首先,两本书都是用童年的视角进行叙事的,两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追忆童年生活的文字,但在阅读过程中却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其次,两本书都采用了散文化的叙事写作手法,文章随着作者的思想而发,但两本书写作的方式却有一些不同;最后,虽然两本书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但因为两本书的作者经历不同,所以对故乡的思想文笔表达也不同,《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五岁随父母迁居北京,所以他的文笔有着纯正的京味儿语言。而萧红的一生短暂而曲折,最后凄凉客死在香港,所以他的文笔会略显凄惨、暗淡。笔者通过这样的同种类型的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加深阅读的体验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今后阅读相似书籍时就能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活动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开展对初中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是初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对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教师通过对阅读过程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并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斐.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38.
[2]王佳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