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地上的生灵吟唱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苗秀侠是好多年前了。在我家乡那个依江而在的小城,她文学的才华与浪漫的爱情很让人羡慕——因为文学,她当年从安徽的北方嫁到安徽的南方,在南方的小城里,她结婚、生子、写作,然后又携夫带子回到故乡,几经辗转,到省城工作……我们虽然没见过面,但她却一直生活在我们一些朋友间的传说里。等到和她真正地见面时,她已在一家文学杂志做编辑了——她青春全部的浪漫与苦闷,欢畅与痛苦,我只能在她的散文集《青梅如豆》中品味,且长久地存在于一份心照不宣的想象里。
  依照青春年少时对于文学的莽撞的追求,她由热爱文学而当上文学刊物的编辑,已经是人生的一种莫大的幸运——由当年的作者变成编者,在很多人眼里也算是圆了文学梦吧?我不知道她是否这样想过,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她从没放弃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于是在一些文学刊物上,我就能经常读到她的一些小说、散文,读到她的散文集《青春的行囊》、中短篇小说集《遍地庄稼》、长篇小说《农民工》……由此,她也获得了一些文学的奖项,上了鲁迅文学院,成了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仿佛是为了保留她早年赋予我们的传奇与友谊,在一段时间里,我总默默地关注她的创作,为她文学上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地高兴,并期待着不断地读到她的新作。
  继长篇小说《农民工》后,《农民的眼睛》算是她第二部姓“农”的长篇了。在这部小说里,她写“农民的眼睛”,我以为是写我们的衣食父母——那个庞大群体的人的“眼睛”。但不是,她写的是一位名叫“农民”的乡村医生。于是,在她的笔下,那个乡村医生的眼睛不再寻常,而是有些纯朴、辛辣,还有些庸常、唠叨。在他那眼睛里,大片的农田被开发商的楼盘和高速公路征用,土地严重流失;建造的工厂对村庄的水土造成永久地污染;失地农民揣着挣钱盖房的梦想出去打工,留守在乡村的老人和孩子因心理缺失而出现精神空虚;殡葬制度要求统一火化与老一辈农民的“入土为安”的观念相互矛盾着,而又调和、斗争……农大花、老财迷、老木锨、八脚、二杆子、房箔爹等各色人物一一登场。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故事,作者以淮北平原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民”的眼睛和方言,把当下中国乡村的现状诚实而深刻地展现了出来。小说虽然没有鸿篇巨制的结构,却有着故事与人物的相互辉映,充满着生命的原始力量。在这里,那个活了60年的“农民”的眼睛从未有过的清晰,充满了故事和层次,不仅映射着乡情与民风的纯朴,更真实地再现了乡村尖锐的矛盾和真实的痛楚、撕裂和凋敝。
  “《农民的眼睛》噌地滋长出来,不亚于淮北平原上的麦稞,茁壮,坚定,昂扬。”苗秀侠回顾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时说。实际上,在这之前她已完成了中篇小说《遍地庄稼》、长篇小说《农民工》、中篇纪实《迷惘的庄稼》等庄稼系列的作品创作。她说,完成这几部作品后,她开始了在庄稼地里行走的行动,这时,她看到了这一双“农民”的眼睛。
  也是,这部小说好像就是土地里生成的。这个名叫“农民”的人首先就有故事,他的那位地主爷爷在“土改”时被活活地气死,父母亲也在1960年代相继饿死。而他这位地主的后代——“地主羔子”却在善良村民们的帮助下,东家长、西家短地吃着“百家饭”长大,而且一路初中、高中地念了过去。知识青年小晴的到来成为他生命中的亮光,他努力学着讲普通话,学他们的样子刷牙,想融入知青的圈子……试图摆脱农民的身份,向城市的文明靠拢。但不幸的是,他的这一些努力最终还是宣告失败。为此,他喝了农药,幸而被村民救了回来。经过这次事件后,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根”,便安心地在乡村生活,终于成长为一名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为那些生了“孬疙瘩”(癌细胞)的村民们看病。如此,夹杂着人性的悲悯与温情的岁月变幻,整部小说在这位遭受巨大打击的乡村医生的眼睛里,一个片断一个故事地呈现。通过“农民”这个人物的人生走向,作者直面中国当下乡村现实,揭示出了中国当下乡村存在的问题,从不同侧面向读者呈现底层生活的真相。这种真相其实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乡村变异的现实生活。
  “我不是个合格的农民,不会种地,也不懂农具的使用,可是,我喜欢听庄稼生长的声音,喜欢闻麦粒的香……”在一篇题为《为土地上的生灵而写》的创作谈里,苗秀侠曾这样说过。生于乡村,她喜欢庄稼,喜欢行走在庄稼地里,喜欢听庄稼生长的声音——在南方小城待了几年后,她一身疲惫,宿命地回到了她的淮北平原,这样,就使她有机会审视故乡,甚至倾听那些声音了——在这些声音里,我想,她脑海里拂之不去的恐怕也有当年她家乡的村井台边,一位老地主经常给大家讲《三言两拍》故事的声音。她说,那位地主每每开场,必先说“话说”,因此“话说”的口头禅成了当年全村人挂在嘴边的话——我们现在读这部《农民的眼睛》,就感觉这“话说”也成了这部小说叙事的一部分。这怕是她自己无法预料到的。
  一个喜欢在庄稼地里行走的作家,当然是在自觉地寻找生活的养分。2015年冬季的某一天,我、剑坤等几位当年一起写作的朋友,与她竟然相遇在她现在挂职的地方——她心目中的皖北大地。她告诉我们,早春的时候,她站在皖北平原上,望着面前一望无际的青麦,一个声音就在她心里响了起来。她知道,这是皖北大地在呼唤着她,是遍地的庄稼在呼唤着她。于是,长篇小说《皖北大地》(暂名)就深深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听着如同庄稼一样的小说生长的拔节声,她下决心记录好这来自土地深处的声音,为大地上的生灵再献一曲自己的颂歌。
  我们有理由期待。
其他文献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就发现给奶牛注射生长激素能够提高牛奶产量。但这一发现一直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因为牛生长激素只能从死牛身上得到,在经济上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几十年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用细菌来合成蛋白质成了常规手段。孟山都(美国著名农业公司)很快成功得到了“重组牛生长激素”,简称rBST或者rBGH。虽然是“重组”的“非天然蛋白”,但是跟天然的牛生长激素并没有不同。  
期刊
相对于万余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大群体,这只是三个普通个体的故事:梦想与现实,光环与失落,爱与哀愁。  “十个月,我把一辈子的钟声,差不多都听完了。”  说这句话时,方美正坐在济南夏日傍晚的一个餐馆里,周围是一片闹哄哄的嘈杂。这与她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听各种钟声的法国岁月形成鲜明对比。  2008年9月,方美从山东济南来到法国昂热,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每周的周一和周二,她独自一人穿过那些迷人的城
期刊
世行刚刚归来,林毅夫就背上了一个标签,“国内放卫星,唱红中国;国外放烟雾,唱衰世界。”  林毅夫总是笑眯眯的,嘴巴弯成月牙,这是他的“标准笑容”。  这样的笑容又出现在了北大。6月初,林毅夫结束在世界银行的四年任期,回到中国。在北大为其召开的各种欢迎仪式和相关活动上,林毅夫从出场到结束,一直挂着这样的笑容。他的学生们评价说,“笑容显得温和,包容,你和他探討一些不同的看法,不会有障碍。”  学生们还
期刊
刚进初中的时候,教国文的杨老先生是清末的廪生,他留着长长的白胡子,授课时精神矍铄,语言流畅而有节奏,非常受听。杨老先生是学校和县里有名的“老古董”,大家都称赞他精于古文,知古、懂古,久而久之“老古董”就成了他的雅号。  就是这位老先生,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的错字多,专门用一堂课讲了:“明白四个字,可以当秀才。”当时听了并未在意,只觉得先生虽老,但不失诙谐,“老古董”也会在讲课中加点笑料,增加趣味性
期刊
圣经里说,爱如捕风,音乐何尝不是?  所有的音乐,在落笔的这一刻,已然无法复原。  我们倾力来描述的,只是各自深深浅浅的感触与体验。  音乐本体永远只属于作曲与演奏者,对他们而言,操作与实践是音乐的全部意义。如果音乐家们能更好的用文字来替代音符,或许他们会改行,选择书写来表达情感。  八年前,我从雪枫的文章中认识了他,当年《爱乐》和《人民音乐留声机》的主编。  “音乐不但鼓动时间,更鼓动我们以精妙
期刊
一个30岁的中国人的父亲,在他30岁时,该如何想象自己的老年生活?  这或许是不需太多思量。  养老金那时不叫养老金,叫退休金自然照例由“公家”发放。公家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那时只有国企),它们当时并无太大差别,当然也会千秋万载地存在下去。  在企业办社会、政府大一统的年代,养老似乎是一个无需考虑的问题。  那时候,养老是一个已完成的命题。  可事实证明,企业会破产,政府办养老根本是一个
期刊
“用一张纸来表达你现在的情绪。”  这是艺术治疗工作坊的老师林惠爱设置的一个题目。一位慰安妇阿嬷把纸团成一团,说:“我的心纠结。”  林惠爱是一位专业的美术心理治疗师,曾以艺术治疗工作坊的形式为台湾慰安妇阿嬷进行心理治疗。  拍摄台籍慰安妇是黄子明在台湾拍摄二战亲历者的一个衍生议题。开始关注到这个议题源于2000年的一次活动,其时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等台湾社运团体偕同多位当事人阿嬷前往东京参加“20
期刊
一个人读过的所有书能看出他的品味,一个人生产的垃圾便能了解他的生活方式。从古至今,人类对待垃圾都是随手一丢,眼不见为净,但大多数人不曾察觉的是,垃圾是人类祖先留给后世巨大的具体遗产之一,什么样的人就能产出什么样的垃圾,人们所拥有的与所丢弃的,往往比他们自身更能精确详尽而且真实地说出他们曾经过往的生活。如果人类能充分了解我们所丢弃的东西,便能更加了解自身置身其中的世界。  垃圾考古学便由此诞生,分析
期刊
全球轿车的豪华品牌,位列第一方阵的,今天当属德国的奔驰、宝马、奥迪。无论品牌力、总销量,比起第二方阵的欧美日本诸多品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然而,在全球市场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轿车品牌的排位也在不断变动着。前五六年,采访奔驰、宝马的高层,谈及奥迪,他们都很不屑地撇清:奥迪算不上是我们的对手。  然而,奥迪一直在铆劲赶超奔驰宝马。到了这两年,豪华品牌德国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态势,已经毋庸置疑。  
期刊
“这会是一个伟大的励志电影剧本吗?”  在林书豪率领纽约尼克斯篮球队节节胜利后,美国最大体育传媒集团ESPN的招牌节目《SPORTS CENTER》中,主持人这样说道:“如果在一个月前,有人告诉好莱坞,有一个亚洲第二代移民的小男生,率领无名高中球队拿下创纪录的32胜1负,成为加州最佳球员,却被家门口的斯坦福大学拒收;他跑遍加州,找不到肯给体育奖学金的学校,最后考进哈佛,在创下一大串纪录后参加选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