搽在脸上的护肤药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肤品公司以往想让那些华丽的瓶瓶罐罐卖出一个好价钱,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用广告轰炸,以包装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但是它们如果在即将到来的下一次市场机会中继续沿用这种老方法的话,可能就不再奏效了。
  一家名为Swiss Line的瑞士化妆品公司最近打算向市场上销售一种抗衰老修复精华,它的外包装被刻意设计成了类似注射器的形状,以此提醒消费者把这款产品与“医学技术”联系起来—实际上在这款产品中,使用了默克集团(Merck)的一种人工合成配方,用以取代以往被广泛采用的动物和植物萃取技术。
  动植物萃取技术作为护肤品的主流配方生产手段,在这个领域已经被沿用了80多年了。在80年前,保罗·尼汉斯在瑞士率先发明了从羊胎素中提取活细胞,注射入人体的活细胞疗法,使得动物提取物成为抗衰老护肤领域最受热捧的成分。也从那时候起,瑞士被广泛认为是一些高端护肤品概念的发源地。
  由于受到伦理问题的困扰,以及在安全性上的限制,再加上生物萃取技术的发展,植物萃取大概从10年前开始逐渐取代动物提取,成为护肤品技术的新宠。
  一直到今天,你仍然还能在很多高档护肤品,比如各式抗衰精华里看到多种多样的植物萃取:石榴、竹叶、兰花等等。
  然而始终困扰所有护肤品牌的一个难题是,纯天然的植物萃取一直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季节气候的变幻,可以导致不同批次的产品可能会出现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植物中发挥效用的活性成分,浓度也可能因此各不相同。总体而言,植物萃取技术本身虽然很成熟,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很容易产生产品周期长、产量少的问题。




  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一些公司一直在研究依靠分子技术人工合成活性成分的方法,以逐渐取代全天然植物萃取。“分子合成技术和传统植物萃取之间的关系,有点像工业化大生产和手工业之间的差别,它让活性成分的标准化生产在护肤品领域成为可能。”Swiss Line全球市场营销总监Custódiod’ Avód’ Avó告诉《第一财经周 刊》。
  除了要突破技术上的瓶颈,来自市场的压力也是推动这股潮流到来的力量。对那些单价通常在几千元人民币以上的昂贵抗衰老产品来说,如果无法拥有一张与价位相称的、令人信服的成分表,仅仅依靠品牌效应或者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已经越来越难取悦消费者了。
  “对于怎么轻而易举地赚女人钱这件事来说,La Mer绝对是化妆品界的一把好手。如果毫无新意也可以积攒动力的话,La Mer的成分表绝对可以绕地球跑上一圈。”这是新浪微博士,拥有超过1.7万名粉丝的ID“美容大王和化学家”,发表在2012年10月24日的一句话。这条针对“海蓝之谜”面霜的吐槽,一共被转发了1124次。“美容大王和化学家”还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简介里写道:5000多款化妆品成分分析、使用指南。
  这是如今的护肤品面对的市场情况的一个缩影,所有护肤品品牌都得经过社交网络的考验。在那里,新的意见领袖正在形成。他们热衷于检视护肤品包装盒上的成分表,并做浅显易懂的报告,把区别于炫目的广告效果的、更真实的情况分享给自己的粉丝,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广告不再迷信。
  这让护肤品牌之间的配方战争变得异常激烈。独家“神奇”配方、再加上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证明,可以让一个品牌卖出更多产品。而人工合成技术—更准确地说,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分子级的合成技术,迎合了这种需求,它让过去许多无法应用在护肤品中的成分成为可能。
  最早的例子是肉毒杆菌。长期以来,这种成分只能通过注射产生效果而无法运用在护肤品中,而注射的风险让这种产品无法从美容诊所走向大众市场。后来被称为“类肉毒杆菌素”的六胜肽则解决了这种问题。
  “胜肽”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如何破解这种蛋白质的成分并在实验室人工合成,一直是整个20世纪化学界着力攻克的难题之一,因为它对解决基因和现代药物的研究有着关键意义。美国科学家梅里菲尔德(R.B.Merrifield)还因为一项相关研究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胜肽只有通过实验室人工合成才能变得稳定,并且渗入皮肤深层发挥特定作用。除了六胜肽,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应用在护肤品中的还有能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五胜肽。雅诗兰黛、兰蔻、La Prairie等品牌,都在近年推出了一些主打胜肽成分的精华霜。
  在这一波技术潮流全面到来之前—Custódiod’ Avó认定这一定是未来趋势,它们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消费者信服这些合成成分,把兴趣从传统萃取工艺上转移出来?
  2012年9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网站上公开指控欧莱雅集团旗下兰蔻品牌部分抗皱产品存在“不实宣传”,误导了消费者。FDA认为兰蔻在广告中强调这款产品具有某些医疗药物才有的效果,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比如宣称“刺激基因活性,产生年轻蛋 白”。
  这条指控实际上暴露了分子合成技术使用在护肤品领域的一个隐患:它的确可让护肤品的成分有了更多可能,但也进入了“制药”领域的边界,在监管上可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并因此带来市场风险。
  “如果你采用了某种能真正干预人体生物机制的成分,那你就完全超越了护肤品领域,成为了药物,你就需要同那些制药公司一样,经过漫长而且成本高昂的临床实验。没有护肤品公司愿意情况变成这样,它们通常会把握好这个分寸。”伦敦Imperial大学高级讲师Matthew Fuchter不久前在接受FT采访时这样说。
  Custódiod’ Avó觉得在这种时候,“证据”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为了应对不同国家监管机构的不同法规,Swiss Line设立了专门的法务部份,会直接参与产品前期研发,保证产品能免于违规的风险。实验室数据也是避免麻烦的方法之一。在Swiss Line那支新的抗衰老修复精华的说明书里,关于抗皱效果它们直接引用了实验数据给出证明。   还有另一个分担这种风险的方法。一些护肤品公司会同第三方实验室合作展开研究。除了自己的研发部门,Swiss Line还同位于瑞士的三家实验室有长期的合作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如今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单靠自己闭门造车就可以做出新东西。”Custódiod’ Avó说。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CRB实验室是Swiss Line长期合作的对象之一,它成立于1983年,也是化妆品集团Intercos旗下的一部分。Swiss Line只是它们的客户之一,严格保密的客户名单里还有许多知名的护肤品品牌。这家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就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利用分子技术合成高效的植物活性成分,尤其是植物干细胞成分的提取应用。
  由于具备自身可以不断复制并分化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的特点,干细胞此前一直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能修复或补充受损的细胞组织,甚至取代死亡细胞。不过同肉毒杆菌一样,传统的干细胞只有通过注射才能发挥效果。
  “很多品牌对这项技术表现得很积极。去年一年我粗略统计过,有超过40个护肤品牌在产品中运用了植物干细胞技术。”CRB实验室的首席创新官Jacqueline Hill博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她所说的“这项技术”,其实就是“第二代植物干细胞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干细胞经过分子合成手段加工之后,通过涂抹而不是注射就能发挥相同的效果。
  “在植物干细胞的DNA中,原本就存在各种化合物来抵抗各种恶劣环境的压力。”Jacqueline Hill解释说,这是由植物复杂的生长环境决定的。他们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压力条件,让植物干细胞培养出能改善特定皮肤问题的分子化合物。在过去一年中迪奥、娇兰都刚刚推出了主打植物干细胞成分的抗衰老产品。
  如果说,对于监管问题可能刚刚摸索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的话,护肤品公司面临的产业地位的改变以及它们如何应对这种改变,则在考验它们的未来。
  护肤品配方技术创新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医疗领域的技术革新,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肉毒杆菌最早其实是用于治疗面瘫患者的一种药剂。随着这种护肤品牌与大型制药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日益紧密,一些制药公司开始开放自己的技术专利给护肤品公司。
  制药公司并非对所有合作机会都持开放态度。如果有些成分很新,它们会希望等待一段时间再向护肤品公司开放,或者标以高价;另外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量,制药公司有时也会有意保护自己的成分不被随意使用,以免产生不好的效果。
  但同生产药品相比,护肤品研发的周期短,同时利润丰厚,许多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共用,生物制药公司也不可能完全不为之所动。根据欧睿咨询提供的数据,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即使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抗衰老产品的全球市场交易量仍旧从2007年158.67亿的增长到了2012年的229.36亿。
  对于护肤品公司来说,医疗和药品也并不是它们擅长的领域。护肤品牌自己的研发团队,需要借助制药公司手中掌握着的新成分的各种特性,才能最终研制出新配方。“比如是水溶性还是油溶性的。这很关键。因为有时候你可能想做一个啫喱状的东西,如果这个成分恰好是油溶性的,你可能就需要改变方案了。”Custódiod’ Avó说。
  除了作为技术创新最大的来源之外,未来制药公司会不会大举进入护肤品市场?很有可能。比如Senté就是由生物制药公司Regulus Therapeutics创立的护肤品牌。根据《彭博商业周刊》的报道,这家公司之前生产一种名为“硫酸乙酰肝素”的化合物,用于治疗烧伤和外部创伤。现在它们利用这种成分制成了一种抗衰老乳霜,并且运用自己的渠道,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Scripp Health疗养院合作,推销自己的产品。
  所以在未来,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护肤品直接来自制药公司,也用不着感到太奇怪。
其他文献
C=CBNweekly R=Bill Ruh   C: 工业互联网与消费者互联网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哪些不同?  R: 过去十年是消费者互联网的时代,而未来的十年则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所熟悉的各种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不仅在消费者互联网时代很重要,并且同样适用于工业互联网时代。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机器间的通信,我们可以让机器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工业互联网和消费者互联网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期刊
来自澳大利亚的Two Decks是一家专门为当地和一些欧洲小众品牌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负责人Michael Todds称,他们每周都要接到数个来自亚洲的电话,其中1至2个来自中国,咨询关于引进品牌的事宜。  与此同时,许多欧美的小品牌同样对进入亚洲市场兴致勃勃—欧美市场趋于饱和,经济危机没有改善的迹象,但是亚洲顾客的消费力却日趋旺盛。但在缺乏对亚洲市场的了解和人脉关系的情况下,预算有限的小品牌要开
期刊
据我父母说,我幼年时是个有些怪癖的小孩。去动物园的时候别人都挤在猴山看猴,我却喜欢在一个似乎已经废弃的空笼子面前发呆,希望有个什么动物突然跳出来。我曾经很以此为傲,因为我觉得这种怪癖表现了我很早以前就有逆向投资思维的潜质。  在微博盛行的年代,我的博客和开心网账户就像以前我面对的空笼子,我喜欢偶尔去看一眼,比如看看已经荒废的开心餐厅和养鱼池什么的。  总的来说,结果是遗憾的,除了没有什么动物从里边
期刊
多年来维珍集团创立(或合并)了上百家企业,我们的团队在将新公司融入维珍品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前,基本上只有大公司才需要考虑融合问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初创企业也开始探索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同其他已成熟公司甚至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相结合。越来越多创业者希望得到这一方面的建议。  近期,我赴英国东北部参加维珍金融进入银行业的一周年庆典。回想过去一年中发生的种种改变,我颇感自豪。当我们
期刊
在纽约,乘船穿梭于曼哈顿与布鲁克林之间的东河水域中能够获得一种别致的游览体验,而一个独特的计划也即将在摩天大楼和古老的布鲁克林大桥之间实施:在东河里,建造一个9000平方英尺(约合836平方米)的“+”形状的游泳池,叫做“+Pool”。  2011年夏天,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三名建筑师—王东平、Archie Lee Coates和Jeffrey Franklin提出了这个计划,他们在成长
期刊
骑车的意义不仅在于低碳,还有沿路的风景、舒爽的微风、运动的畅快……当然对于爱车一族来说,骑上一款与众不同的车或许还意味着改变生活的开始,比如下面介绍的这些自行车,既可以用于代步,也可以是运载工具,能够长大,甚至永远不会掉链子。最重要的是,它们足够实用。   donky bike  除了代步,自行车往往还需要承担一定的负重运载功能,英国设计 师Ben Wilson为此设计出一款具有较大负重能力的自行
期刊
战略入股夏普的事情虽然没了下文,但郭台铭进入产业链更多环节的想法并没有改变。  这一次的新主意是一种开设在城市社区内的“3C便利店”,品牌名称为睿侠(RadioShack)。2012年7月,这种便利店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这家公司现在的最新计划是在3年内将门店数量拓展至500家,范围涵盖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  2012年,富士康集团旗下赛博国际控股公司与美国Radioshack共同注资成立了一家
期刊
4月11日,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新作《被解救的姜戈》在中国正式公映。开场几分钟后,场内灯光大亮,几个穿黑西装的人走进来,通知大家离场退票。《华尔街日报》用这个戏剧性的场面报道了这次来自中国电影审查的意外事件。  那几个穿黑西装的人是谁?  很快,发行方中影集团宣布叫停是因为“技术问题”。 一些网友的猜测指向了片中尺度极大的正面全裸镜头,但几乎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有这么多不合适的镜头,为什
期刊
在我们接触的日常用品中,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比建筑物更大的东西。很多时候,大成了建筑物的标志,有时也是设计师成就的标志。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即将出版的新书《小建筑》,看起来对此持反对意见,这本书继承了之前在《负建筑》里近似的观点。他命名的负建筑(Defeated Architecture),其实是那些被现代建筑设计抛弃的材料,比如石头、竹子和木材,以及和追求象征意义的权威建筑相对的概念。  《小建筑
期刊
翁湘闽最初的理想职业是做公关。但大学毕业之后,他却选择了留在本科就读的学校做老师。  “当时的性格有点孤僻,对于融入社会还有一点抗拒。”而更重要的,则是“不够自信,还没有为这样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好准备。”翁湘闽说他把做老师当做是进入公关行业前的一个自我培训。  2年的教师经历给了翁湘闽很多自信,同时性格也更外向,但等到面对去英国进修和学校分房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放弃,因为他感到是时候去追求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