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探讨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思考与应对策略,并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小学初中英语衔接教学。
关键词:衔接;英语;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0 -01
一、小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现状及建议
小学阶段,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对小学英语教学不重视,课程处于可有可无状态;有的老师一直将小学英语教学看作是自己的一门副科;有的学校甚至有考试组织学生对答案的现象,以致于学生考试大面积不及格而过早地出现了本不应该的两极分化现象。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忽视。随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英语教学将迎来更大的挑战。要把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放到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2.传授知识不能太抽象。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他们对英语的概念、单词、句子等的掌握要依靠直观形象的帮助。运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外语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发音不能马虎了事。在初学阶段,要把学习重点放在“音”上。尽可能贴切地模仿英美人士说话的腔调,初步掌握基本语音语调。最好的方法是模仿磁带。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教师发音马虎模糊或不准确,小学生模仿这些错误的发音并在头脑中定型,形成习惯后再来纠正,将困难重重。这样下去,必将影响今后的英语学习。
4.复习巩固不能枯燥无味。复习巩固是学习的延续和扩展,它不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多次重复,也不是对知识的机械再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消化知识。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是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打基础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的教学。
二、小学和初中英语的衔接教学
明确基础英语教学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真正的交际能力需要在语言环境,信息量,文化背景,流利程度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语音教学确立的目的确立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不能从小学到大学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唯一的主要教学目的贯彻始终。
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近年来,有些教师认为,应让学生早一点接触中考题才能引起他们对英语的重视,所以在平时的初一教学中,许多教师常用中考题做例子,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过于强调应试,所以平时上课就不进行或很少进行口语训练,侧重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应试的另一种表现是,教师让学生根据中考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那么一旦中考题型发生变化,理所当然会导致学生措手不及。事实上,中学英语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如果偏废任何一项能力,都将会影响整体能力形成。
首先,从教师教的方面,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和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情景中注意语言知识,注意语音形式的同时,着重学生对语义的理解。
教师要设计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语言实践活动,采用目标和层次的过程教学评价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地组织每项教学活动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并乐于参与,而这种活动要以任务为依托,注意任务角色化,注意在活动中引导输出,注意活动的有效程序,以发展学生思维,突出自主学习。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语法、句法等,还要训练听、说、读、写等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小学初中英语衔接教学的再思考
1.就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重要的一点是: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建议初中教育要适应区域教学趋势。起始年级教学要放慢节奏,要强化口语教学。平时单词教学要让学生当堂巩固。让学生通过句型、语法、文章记单词。平时教学要作好阅读课教学。对话教学、听力教学也丝毫不能含糊,巩固性练习不可缺少。
2.强调初中英语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倡导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具有独立性、探索性、探究性、发现性、开放性、主动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旨在树立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改变“学为应试”的落后观念,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形式。
3.在初中建立新课标下的英语第二课堂。学生只在课堂上每周学习几个小时英语,而在课外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不主动进行英语实践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巩固。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课堂学习和日常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学好英语。开展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利于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语音、词汇、语法,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语言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建立新课标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是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关键词:衔接;英语;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0 -01
一、小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现状及建议
小学阶段,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对小学英语教学不重视,课程处于可有可无状态;有的老师一直将小学英语教学看作是自己的一门副科;有的学校甚至有考试组织学生对答案的现象,以致于学生考试大面积不及格而过早地出现了本不应该的两极分化现象。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忽视。随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英语教学将迎来更大的挑战。要把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放到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2.传授知识不能太抽象。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他们对英语的概念、单词、句子等的掌握要依靠直观形象的帮助。运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外语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发音不能马虎了事。在初学阶段,要把学习重点放在“音”上。尽可能贴切地模仿英美人士说话的腔调,初步掌握基本语音语调。最好的方法是模仿磁带。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教师发音马虎模糊或不准确,小学生模仿这些错误的发音并在头脑中定型,形成习惯后再来纠正,将困难重重。这样下去,必将影响今后的英语学习。
4.复习巩固不能枯燥无味。复习巩固是学习的延续和扩展,它不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多次重复,也不是对知识的机械再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消化知识。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是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打基础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的教学。
二、小学和初中英语的衔接教学
明确基础英语教学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真正的交际能力需要在语言环境,信息量,文化背景,流利程度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语音教学确立的目的确立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不能从小学到大学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唯一的主要教学目的贯彻始终。
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近年来,有些教师认为,应让学生早一点接触中考题才能引起他们对英语的重视,所以在平时的初一教学中,许多教师常用中考题做例子,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过于强调应试,所以平时上课就不进行或很少进行口语训练,侧重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应试的另一种表现是,教师让学生根据中考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那么一旦中考题型发生变化,理所当然会导致学生措手不及。事实上,中学英语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如果偏废任何一项能力,都将会影响整体能力形成。
首先,从教师教的方面,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和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情景中注意语言知识,注意语音形式的同时,着重学生对语义的理解。
教师要设计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语言实践活动,采用目标和层次的过程教学评价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地组织每项教学活动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并乐于参与,而这种活动要以任务为依托,注意任务角色化,注意在活动中引导输出,注意活动的有效程序,以发展学生思维,突出自主学习。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语法、句法等,还要训练听、说、读、写等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小学初中英语衔接教学的再思考
1.就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重要的一点是: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建议初中教育要适应区域教学趋势。起始年级教学要放慢节奏,要强化口语教学。平时单词教学要让学生当堂巩固。让学生通过句型、语法、文章记单词。平时教学要作好阅读课教学。对话教学、听力教学也丝毫不能含糊,巩固性练习不可缺少。
2.强调初中英语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倡导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具有独立性、探索性、探究性、发现性、开放性、主动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旨在树立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改变“学为应试”的落后观念,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形式。
3.在初中建立新课标下的英语第二课堂。学生只在课堂上每周学习几个小时英语,而在课外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不主动进行英语实践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巩固。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课堂学习和日常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学好英语。开展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利于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语音、词汇、语法,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语言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建立新课标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是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