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在数学课堂中的组织策略探究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在此目标下,课堂小组讨论作为一项课堂活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课堂中。作为经验丰富的一名数学教师,本文具体谈谈怎样有效地组织与开展课堂小组讨论。
  笔者以为,关注以下几点便能在数学课堂小组讨论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因需而论的思想,不必每课必论
  对于小组讨论作为,我们教师必须明确这样的思想:只有必要时,我们才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切忌把课堂小组讨论形式化。对于曾经存在的一些普遍认识:没有开展小组讨论的课是不成功的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于一些概念课,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讨论,如几何中一些概念课,还有代数课中的一些课如解一元二次方程这章中的《公式法》,这些课都是有章可寻,知识目标明确,课程学法、算法条理清楚,不必开展小组讨论;相反有些课开展小组讨论效果更好。如一些证明题探究题等则比较适合开展小组讨论。
  二、选择有讨论价值的论题
  教师要选择有讨论价值的论题供各小组讨论,这一点很重要。论题有价值的内涵可从以下两方面去看:论题的可讨论性,以及论题要有较深的内涵及一定的难度。一些论题答案浅而易见,同学们能很快得出答案,这一类问题就不宜设作论题。只有有着一定深度与难度的论题,才有讨论的价值。
  那么怎样的论题比较有内涵呢?如:在一个长方体房间里,一只蜘蛛在一面墙的中间离天花板1英尺的A处,苍蝇则在对面墙的中间离地板1英尺的B处,苍蝇是如此害怕,以至于无法动弹。试问,蜘蛛为了捉住苍蝇需要爬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这道题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比较有趣。本题留给同学们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纠正普遍的错误。只要我们在备课及平时的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便会发现许许多多好的论题供小组讨论。
  三、灵活分组,不拘泥于形式
  如何分小组讨论呢?讨论的内在是同学们选择适合的同学,共同探讨、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因而分组应不拘泥于邻桌之间。有时可以由老师分组,有时也可根据论题的不同,让同学们自主选择讨论对象。每组人数不宜太多,3到6人比较合适。在我所教的一个班级中,有几位同学凑在一起讨论时效果特别好,有种“棋逢对手”之感。所以只要对讨论有利,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就可以灵活地分组,不必太拘泥于形式,但喜欢嬉戏或打闹的同学不宜分在同一个组中。
  四、尊重数学思考的内涵,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应留给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时间。思考是数学的最根本内涵,数学的魅力在于通过思考,深入于数学内部,获取信息;在思考中拓展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同学们只有经过较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小组成员之间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思路;讨论时才能给小组提供创造性的解题方案,并在小组讨论中使好的方案得到完善与推广。小组讨论给小组成员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只有经过较充分的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小组讨论才能更好地促进同学间的思维互动,真正达到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并养成同学们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讨论前的独立思考为小组讨论奠定了基础,避免小组成员产生思维的惰性,使小组讨论更有效而不流于形式。
  五、生生互动的同时注重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过程中生生互动激活课堂的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走进各小组中,注意观察各小组讨论的进度和对问题的反应,及时发现各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并能及时发现创新的解题方案,同时为能较好地调控整个课堂做到心中有数,也为组织小组交流成果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小组讨论如果不注重师生互动,课堂便会处于失控的状态,犹如一艘没有导航的帆船,可能会迷失方向,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各组的动态与存在问题,及时地发现并适当地给予指导,使课堂处于有序的状态,防止课堂陷入无序的混乱之中,并能及时发现创造性的解题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拓展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学经验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这促进了教师不断地成长,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六、组织小组成果交流,注重拓展学生思维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介绍讨论的成果,从而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指出典型的错解,推广简洁、新颖的解题方法,让同学们懂得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学会选择较好的解题方法来解题。总之,作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好课堂小组讨论,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养成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并使解题方法更加完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相辅相成,双方能得到不断地促进与提高。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川”,四川也。“四川”一名源于“川峡四路”。一因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语中,“江”便是“川”,由此得名四川;二因境内有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古人日:“万夫有川,川上有路”。由此得名四川。  “派”,即是“系统分支”、“别水之流”。“派”,气派也、九派也。风度气派自成一家,体系归属同中有异。九派为同宗,气派各不一;仰看是气派,俯看是九派。  四川的文化源远流长,如川江
期刊
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扎实又轻松是每个老师的愿望。但在现实中,“扎实”与“轻松”很难同时做到,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整天玩耍的孩子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作为一名高中数学一线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强烈渴望促使笔者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在笔者心目中,高效的课堂应该能兼顾基本知识的落实和数学能力的提升,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  为什么我讲得那么好,他们还要走神?为什么我讲过了,他们还不会?  我刚入职时
期刊
一、课堂上让学生有话讲,有事主动找老师求助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的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
期刊
2011年,新版生物《课标》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概念教学”。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但是近年来高考试卷分析表明:基本概念不清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强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被同行较多地关注,受益匪浅,但是也发现某些问题,笔者从理解概念本质的角度对其补充,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概念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探索一种以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模式。  一、探究从领悟自主开始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注意力、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2.
期刊
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跨越时空的创造性的高级思维活动,想象在人的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象是创新的钥匙,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就有助于他将来去解决未解之谜。想象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后,能使人学得生动活泼,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而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一直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怎样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呢?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学科知识的传
期刊
《孔乙己》是一篇经典课文,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宝藏,但由于年代原因,语言文字相对现在生活有差距,学生不太愿意阅读这篇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引入生活的活水,使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有了笔者的三教《孔乙己》。  第一次尝试教《孔乙己》时,电视正在热播《笑傲江湖》,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电视中的独孤求败一生罕逢敌手,他练剑经历了四个层次:锋芒毕露;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出化自由。而我们文
期刊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考在即,在这关键时刻,总想对你提几点建议,希望你特别留意。这几点建议对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全面提升复习方法,熟练掌握解答问题的技巧和提高考试成绩是大有裨益的。  一、善思精练,夯实基础  临近中考之时,同学们应该从繁琐的复习中走出来,保持清醒的头脑,整理好自己备考的资料,务必保持自己平时贯用的方法,切忌在考试中尝试新方法,以免考试失败。从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试题的命题及价值取
期刊
通常,我们在为某一节课或某个问题作教学设计的时候,总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为学生准备好层层推进、顺理成章的“路子”,让学生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有些人认为,教师只要做好了这方面的功夫,教学就是有效的、优质的,学生就能高效而牢固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然而,这些“路子”、“正确的方向”就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或唯一方法吗?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