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银行需谨防金融风险

来源 :中国物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ay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难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银行抵押贷款业务的应运而生,成为破解大多数中小企业因缺少固定资产而出现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的良方。
  
  融资难、资金紧张是近年来困扰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物流银行由于完全采用市场经济的方法,解决信息、信用、商流、物流四方面的问题,企业如运用得当,可使企业提高8倍的资金周转率。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融资瓶颈。事实上,“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据最新统计,包括物流中小企业在内的全部中小企业数量占到中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出口占到全部出口的60%左右,税收占到40%,就业占到社会总就业人数的75%。但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情况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国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两项合计,拒贷率高达56.1%。特别是大量的微小企业因资金需求小、用款时间急、财务资料不全、信誉度不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支持。
  
  中小物流企业贷款瓶颈
  
  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的信贷条件远高于对大型物流企业的条件。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信贷管理的要求高于对大型物流企业,特别是对不发达地区的信贷管理的条件更高。能符合这些条件、具有合格资信等级的中小物流企业为数很少,这实际上将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排除在支持对象之外。同时,也限制了基层银行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中长期融资渠道不畅,中小物流企业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匮乏。目前,中小物流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只能用于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但中小物流企业需要的是较长期限的贷款,以便用于进行技术改造和基本设施建设。目前,许多物流企业为了发展,往往动用流动资金来搞技改和基建,结果导致流动资金紧张,这实际上还是其长期权益性资本匮乏所致。
  适适缺乏小型资本市场,中小物流企业直接融资无门。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准入的门槛高,加上管理日趋规范,中小物流企业已很难像资本市场建立初期那样靠虚虚实实的“捆绑上市”获得上市资格。中国的二板市场虽早在筹划之中,却迟迟未能开辟,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仍难以筹措发展所需的资金。而可为广大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地方证券交易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则尚未列上议事日程,这类小型资本市场的缺失,使中小物流企业失去了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间融资活动较活跃,但规模小且处于“非法”状态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借贷无门,不得不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这些渠道有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有的物流企业甚至全部靠拖欠贷款来周转资金。由于这些民间融资活动多属于政府限制的“非法集资”、“乱集资”范畴,故很难形成气候。
  
  物流银行是一种金融创新
  
  针对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市场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物流银行”因此应运而生。
  物流银行是指通过仓单质押方式向银行融资而形成的资金中心,仓单质押融资是指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物流公司仓库中,然后凭借物流公司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物流公司代理监管货物。这三者的关系中,物流公司担当中间人和担保人的角色。仓单质押是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延伸业务,适合中国目前许多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的市场现状,能够很好地解决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经济矛盾。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将银行与企业之间有机结合,既解决了大多数中小企业因缺少固定资金而出现的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又保证了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风险。
  从本质上来说,物流银行其实是质押贷款业务的一种,只不过客户用于抵押的东西不再是不动产等,而是价格波动小、变现能力强、抗跌性好的产品。银行则借助于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银行综合服务。一旦获准开办“物流银行”业务,就意味着企业不仅在资金上能够得到银行支持,还能借助于物流公司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大大缩短销售周期。从目前已有的试点银行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运输过程也可被质押,甚至还不止如此。比如,厂房发给经销商的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整个都被质押了。这样,公司、厂方、银行甚至经销商这几方面都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质押方式,等于一个“物流银行”只要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比较畅销、市场价格幅度小、质押品符合相关要求等标准,都能享受到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
  
  物流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物流银行也将面临着一些新的金融风险。这主要包括:
  第一,来自于物流银行服务产品的风险。物流银行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仓单质押业务有4种潜在风险:一是质押品的来源和品质的风险。选择客户要谨慎,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业务量及货物来源的合法性(走私货物有罚没风险),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有坏货风险,还有以次充好的质量风险;二是仓单风险。现在系统多以入库单作质押,和仓单的性质相同,但仓单是有价证券,也是物权凭证,因此,必须有科学的管理程序,保证仓单的惟一性与物权凭证性质;三是质押品种要有选择。要选择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品种,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大豆等;四是提单风险。目前,大多由货主和银行开提货单,要逐步转向仓单提货。由货主与银行共开提货单的,要在合同中注明仓单无提货功能。同时要有鉴别提货单真伪的措施。
  第二,来源于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风险。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的中小物流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产业进入时间晚,其本身仍有许多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导致其资信不高。据调查,中国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另据有关调查,中国中小企业60%以上信用等级是3B或3B以下,而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新增贷款的80%都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二是中小物流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中小物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较高,大部分财产都已抵押,导致申请新贷款抵押物不足;三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信用意识淡薄,当经营出现困难时,不是在改变产品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开辟市场上下功夫,而是想方设法拖欠贷款利息,这不仅给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加剧了中小物流企业贷款难度。
  第三,来自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物流银行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仓单甚至物流过程纳入质押对象,这势必牵涉到对仓单和物流过程的定价评估问题。一方面,由于价格的变动,会导致质押对象的价值发生升值或者贬值,从而引起一定的抵押风险;另一方面,对银行内部来说,要严防内部人员作弊和操作失误。在对抵押品的估值和评价中,要客观公正,以科学的方法来保证估值和评价的准确性,确保银行的利益不受损失。
  第四,来自与同业恶性竞争的风险。目前,开展物流银行类似业务的,不仅有物流公司和银行,还有担保公司、投资公司以及银行出资成立的一些企业等。参与者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一业务的利润率。此外,目前单项融资额过低,也导致了物流企业的操作成本升高,这些都影响了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
  
  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化解物流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涵盖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银行、物流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当事人。
  首先,建立物流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由于在物流银行的服务过程中,银行要面临着经销商还款风险、市场风险(包括质押商品出现销售滞销、质物监管风险以及质物变现风险)等多种风险,此外,还要加强银行内部的管理,防止内部人员出现道德风险。因此,建立健全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
  其次,完善物流企业的征信管理,严格资质审查制度。和传统信贷业务的审查不同,物流银行业务对所服务的中小企业的审查更强调企业的成长性,这涉及到该企业的还款来源。此外,经营管理团队、产品及其技术含量、市场等也是审查的重点。除了在信贷审查上面控制风险外,更关键的是要在物流银行的业务流程中控制各方面的风险。物流银行可以考虑选择产品畅销、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销售趋势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另外,物流公司的专业程度也是物流银行应该考核的重要指标,选择具有较高的仓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资产规模、具有在较大范围内对质押物进行严格监管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偿付能力的专业物流公司合作,这对于申请物流银行业务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再次,要大力提高物流银行服务的效率。质押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无疑降低了资金流的周转速度,并且增加了仓单质押的风险,所以物流企业要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使仓单质押变成一种简便、可控性好的融资模式,是物流企业今后开展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最后,纠正物流银行贷款过程中存在的歧视偏见,特别是对不同所有制的物流企业要一视同仁。事实上,以所有制来区分贷款对象已经成了许多银行是否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实践证明,非国有的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要比国有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要高。据中国工商银行的一项调查,在与工商银行有信贷关系的35万户中小工商企业中,贷款的质量与其贷款的规模呈反向变动关系:国有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70%,占其贷款额的44.64%;三资、私营、个体企业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4.42%,占其贷款额的29.07%,贷款质量好于国有企业15.59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7.2%,占其贷款额的13.4%,比国有企业贷款质量好31.24个百分点。因此,只有摒弃所有制偏见,才能促进银行贷款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推动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中小物流企业的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事,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和观众比其他任何体育赛事都多,仅比赛所需的器材数量就远远超过其他赛事。因此,对于从未举办过奥运会的中国来说,奥运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如何合理运作奥运物流,为奥运会成功举办提供良好的支持,就成为奥运物流研究的重点。    运作模式选择    奥运物流运作主要有三种模式:自营模式、非市场化外包模式和市场化外包模式。  
期刊
从1956年中国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起,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汽车工业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无论从汽车生产品种,还是从技术水平、质量水平来看,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均有很大差距,在汽车生产、销售、配送、物流管理等方面差距更大。      汽车物流体系演变    中国汽车销售物流体系大体经历了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至1978年改革开
期刊
近几年来,中国分销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分销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种状况下,分销供应链物流成为了分销商发展的重要领域。现代分销商起着为供应链提供关键物流、运输、库存管理和信息管理服务的作用。因此,如今的分销商正从原来简单的经销主体转向全面的综合物流服务和集成管理商。  过去单一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一种网络式的管理,即从原物料供应开始、经过产品制造
期刊
分销还需要存在吗?分销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分销的前途在何方?分销不但不会势微,反而会大行于天下。    IT:戴尔管理谜团    尽管戴尔被“邮件门”事件弄得有些纷扰,但这并不妨碍它继续我行我素地进行着别人难以模仿的直销、标准化以及独到的供应链管理。    从表面看,戴尔通过电话、网络以及面对面地接触,和顾客建立起直接的沟通和服务支持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连接,戴尔使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能
期刊
目前,中国的医药物流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医药物流不是简单的药品进、销、存或者是药品配送,所谓的医药物流就是指: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
期刊
近年来,国内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对物流业发展予以特别关注。随着各地开展物流规划,“区域物流”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通常来讲,“区域物流”是指一个区域范围的货物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信息传递活动。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它对提高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提
期刊
近5年来,3PL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运输市场的不规范性以及物流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因素,使货主企业对3PL服务商的总体评价还不高,部分货主企业甚至不再选择3PL。从不选择到选择,再从选择到不选择,3PL应该重新审度自己的运价体系,以期用最富竞争力的价格体系,打动货主企业的芳心。     物流行业说到底是服务行业,其核心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进而达到为客户降低“物流总成本”的
期刊
电视购物是商品零售新兴产业,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现代消费观念转换的产物。电视购物以其购物方便、实惠、服务专业等特点在国外得到了快速发展,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很可能带动“第三次零售革命”的浪潮。笔者就国内外现代电视购物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了阐述,对比分析了自营物流体系和外包物流体系的物流运作模式,阐述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择方法、物流部门的组建方式。    国外电视购物发展分析    
期刊
虽然,笔者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把这些“代开发票”的邮件地址归入“黑名单”;但是,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些新的“代开发票者”向我招手……自从中国实施增值税的税收政策以后,为了获得相应的税收抵扣,一些法人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冒着天下大不韪的风险寻求着各种渠道获得一些“合法”的发票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而随着物流产业“联运资质”税收政策的推行,相关的运输抵扣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也开始主动或被动地涉足到这个行
期刊
随着中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强化集团监控和风险管理控制方面提出迫切的要求。由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未能与企业的发展同步,企业的管理效率正在下降,对下属企业的监控力度也在逐渐减弱,经营风险不断增大,规模经济的边际效应正在不断递减。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原有基于分散管理、会计期末进行决算分析的财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基于网络化、集中管理、实时监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