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师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i0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春醪在烧柴时打了个盹。碧粳米在锅里煮着,水已成浅绿,咕嘟咕嘟。童子用一条带叶的竹枝轻轻搅动,让水和米染上竹叶的清香。昨天夜里,陈春醪做了个漫长的梦,醒来后就忘了梦的内容,但梦里的气味仍在,缭绕在屏风和枕席之间。他一整天都神思不属,这会儿打了个盹,这片刻的睡眠便接通了昨夜的梦境,就像小水池接通了遥远的湖泊。他想起梦中自己是个童子,跟随师父去黄河的源头取水。可他明明就没有师父啊,真是奇怪。河道两岸土色如丹砂,空中有白鹤飞鸣。师父白须飘飘,凝视着水面。后面就记不清了。
  陈白堕,字春醪,青州齐郡人,世称春醪先生、大白堂主人、壶中君。二十岁开始酿酒,无师自通,当世莫及,人都说他得自天授。三十岁不到,他就研制出名酒“昆仑绛”,名动帝京。酿酒的水就取自黄河源头。他乘舟溯流而上,手持一瓢,袍袖当风,眼睛紧盯着水流,不时用瓢抄起一点水,倒进桶中。他能分辨出水中最精华的部分,捕捉到最优美的波纹。一日不过收集小半桶,光取水就花了九个月。这水积贮久了,就呈赤红色,运回来酿酒,芳味无双。这秘法没人教他,他自己也不知得自何处,仿佛天生就知道。本朝诗宗李若虚喝了昆仑绛后,颓然道:“我的诗只能流传于口舌上,最多抵达胸臆之间,春醪先生却能以水米为辞令,以曲蘖为韵脚,所酿的诗能透入脏腑,随血脉流遍周身,真是天下绝艺。”
  陈春醪说:“先生过誉了。这酒滋味虽佳,却算不上真正的好酒。”李若虚问:“怎样才算是好酒?”陈春醪沉吟半晌,答不上来。他也没喝过比昆仑绛更好的酒,但他确切地知道,曾经有更好的酒存在。
  童子猶豫半天,扯了扯春醪先生的衣袖。陈春醪从瞌睡中醒来,一看炉灶,还好没误了火候。空气中满是碧粳米特有的香气。这种米煮熟了是碧绿色的,量少价昂,极难收罗,便是豪门巨贾,不识门路也买不着。只有他的大白堂能用碧粳米来酿酒。米熟了,在晾堂里摊铺开来,待凉透了才能用。米香中有竹叶的气味。这种味道在成酒后极淡,寻常人饮用时只觉得有点清爽之气,当世只有几位酒中方家,能从杯中尝出露水的记忆和风的形状。
  秘制的麦曲饼研磨成粉后,已在从玉泉山寒松涧担回来的水中浸泡三天。再取出沥干,放进瓮中,倾入北辰岭百年以上的积雪煮成的清水。这只大瓮出自建窑名匠之手,制成后七载,从未盛放过他物,再填满松毛,静置三年,以去烟火气。这日午后,水面开始冒出极细的气泡。陈春醪沐浴更衣后,开始投米。凉透的碧粳米香软至极,他用手抓起一把,温柔地洒入瓮中,一次只一把,投了三斗,花了一下午。静置一夜后,第二天继续投米,五斗。夜里瓮中发出奇异的声响,像有人在山谷中吹埙。隔了三天,第三次投米,投一石。这时往瓮中瞧瞧,里边像凝碧的深潭,水中有细小的荧光幽幽旋动。最后一次投米之后,处置完毕,用荷叶盖住瓮口,糊上黄泥。荷叶一定要用当天采的,黄泥淘过九遍,极细腻。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时间。这是陈春醪最不喜欢的部分。他常常懊悔自己没当个画工或木匠,这样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是自己一笔一刀弄出来的,不假外物。酿酒师却和窑工相似,最后一步要么交给时间,要么交给火焰,无法亲自掌控,真是令人焦躁。
  封口之后,一般人要焚香祝祷,以求顺利。陈春醪从不做这些。他认为酒酿好酿坏是自己的事,不喜欢别人(包括神灵)插手。
  整个酿酒期间,瓮都在鸣叫。起初瓮声瓮气,像埙,后来清亮如笛,有时又淅沥如急雨;夜里则像某种动物的哀啸,附近的人家都听得见,凄婉至极,妇女听了常忍不住哭起来。三个月后,声音才渐渐平息。这说明酒曲的“势”尽了,酒已熟。


  开瓮那天,李若虚来了,陈春醪请他第一个品尝。酒名“老春”,酒色青碧透亮,滤过一遍,仍是极稠,盛在杯中如柔嫩的碧玉,微微颤动。众人围观下,李若虚小心地捧起,喝下。闭眼沉默许久后,他说,好像有月光在经脉中流淌,春风吹进了骨髓。他说自己平生游宦海内,所历风霜苦楚无数,此时仿佛都被洗涤一空。酒是试酿,只有几坛,当下被嘉宾分酌殆尽。陈春醪自己留了一坛。宾客中有一位是海外万忧国来的客商。万忧国人生性多忧虑,容貌特异,矮若侏儒,无论老幼,全身皮肤都是皱巴巴的。这位商人喝了老春酒,顿时大哭起来,众人不明所以,看他哭了大半日,身体却像吸饱了水一样渐渐舒展开,皮肤也平整起来,人伸展成常人高矮,变作一个体面的富家翁模样。问他感受如何,他想了一会儿说,明明让人发愁的事都还在,却觉得没什么好愁的了。心像脏桌子被抹布抹了一遍似的,清清爽爽。他生平第一次哼起歌来,蹦跳着扬长而去。
  众人纷纷向陈春醪祝贺杰作的诞生。他心中却想,这还不是最好的酒,应该还有更好的。
  苦思月余之后,他开始着手研制新酒。老春酒的成功大半在于材料器具的珍贵精良,其中包含了很多偶然因素。这一回他决心要造一种不爽毫厘的酒。他在竹筒内部刻上很多道细细的标记,用来量取水量。他花半年时间亲自制作了一种刻漏,用以计时,比大内名工所制的还要精准。每一根木柴的形状都经过挑选,每一簇火苗的颜色都关乎成败。所用不过是寻常的水、米、麦,但配制的比例臻于完美,每个步骤的时间拿捏得分秒不差。酒浆流过极长的芦苇秆,滴进坛中,半个时辰只得六滴。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无数次演算,九千九百九十九滴之后,不再有酒流出,坛子恰好齐口而满。
  这种酒他造了两坛。酒名“真一”,色如琥珀。其中一坛被进贡给当今圣上。此时春醪先生的名头早已传进大内,圣上饮用了昆仑绛后赞不绝口,派人询问可有新作问世。他只好将一坛真一酒献上。圣上已年近花甲,满饮一杯后,白发纷纷脱落,青丝满头,颊生红光,恢复了盛年面目。圣上大喜,说:“朕只能统领壶外的江山,壶中的天地尽归你管。”这就是“壶中君”称号的由来。圣上正待将御用的紫霞杯和九龙玉壶赐予春醪先生,这时一旁传来啼哭之声,众人一看,原来张贵妃贪饮了几杯,竟变成了婴孩。


  领了赏赐回到家宅,陈春醪在院中步月良久,心中琢磨,老春酒能抹去烦忧,真一酒能抹去岁月,但还觉得未尽其妙。他呆立了半夜,直到鬓边、衣上都沾染了浓霜。第二天他就病倒了,在昏迷和呓语中熬过了冬天,春天病愈之后,他来到酒窖,又开始研制新酒。
  这次他依然用寻常的材料,只求洁净便可。制曲时不再用模具,而是直接用手将曲料揉成饼状,随意地叠放在一起。晾多久,晒多久,掺水几升,研磨成多细的颗粒,米如何蒸,投米几次,一次几何,全部随心而为。没有法度,他自己就是法度。过往岁月中的经验凝成了锋锐的直觉,除了直觉他无所凭依。他造酒之时,一举手一投足都好看极了,都合乎节拍,行云流水,洋洋洒洒,轻快舒畅,像一种舞蹈,自带某种韵律。他一边投米,一边低声哼唱。封口后,坛中如鸣佩环。等坛子安静下来,他拍开泥封,将酒倒在粗瓷大碗中,泼洒出不少。酒呈乳白色,盈盈如云气,像随时要飘然而去。对面坐着的李若虚急不可耐,端起碗来一饮而尽。刹那间,一种纯澈的欢乐流遍他体内。过了一会儿,他若有所失,才发觉已记不起自己的名字。非但他记不起,陈春醪也忘了,所有原先知道他名字的人都忘了。但他并不觉得苦恼,反而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他念了句“醉后不知名与姓,生前全付酒同诗”,便不顾陈春醪的呼喊(陈也不知道该喊什么名字),欢呼着雀跃而去。
  后来他在南方创立了一个没有名字的学派,宣称名字是人生烦恼的根源。他说,万物本都没有名字,山便是山,虎便是虎,只有被占据的地方、被驯养的鸟兽有名字。人便是人,姓名徒增累贅。


  此后一年,陈春醪足不出户。家人也不知他每日在酒窖中忙些什么,只觉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奇异的浓香。童子每次进去扫地,见他只是呆坐。“师父,该吃饭了。”“知道,你先去吧。”第二年春天,他突然老了很多,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有时也会上街转悠。人们纷纷传说,他的酒已经酿成,只是秘不示人。
  一天夜里,一伙好事的世家子弟,翻墙潜入陈宅,到酒窖中偷了一只坛子出来。坛上贴着“大槐”字样,酒浆黑乎乎的,像芝麻做的。众人坐地分饮,酒一沾唇,都跳起来欢呼舞蹈,好像快活至极,然后突然倒下死去,死状极其欢喜。衙门查明此事原委,派人提了陈春醪去公堂,陈春醪说:“这坛中原本只是清水。我对着它日夜冥思,设想制酒的种种步骤,放进虚无之曲,投入乌有之米,静候了不可计量的时辰,直到它真正变成了酒。这是极好的酒,只是人的微躯配不上它,因此享用后丢掉了性命。”毕竟是死者自己偷了酒来喝,咎由自取,怪不到陈家头上,官府便放他回去,遣散了苦主。
  这天夜里,陈春醪叫童子到自己房中来。童子见桌案上摆着五只酒钵,一个空坛。陈春醪说:“这些年师父光顾着自己钻研酒道,只让你在一旁做些杂活,没教你什么东西。最近我悟出了一些道理,这就说给你听。有个故人,我忘了名字,说酒是水酿出的诗,诚不我欺。你知道诗有起承转合,酒亦同此理。我这里有昆仑绛、老春、真一、大槐,还有一种没名字的酒。酒分五色,青红白黑黄,暗合五行。现在我要试着将它们调和起来。”
  陈春醪说:“黄为土色,土居五行中央,以土为基底。”说着他往坛中倒入金黄色的真一酒。“其余四色对应四方,又合春夏秋冬之色,各含起、承、转、合之相。曼妙的开头,宏大的承接,玄妙的转折和虚无的收尾。春属木,色为青。”他倒入碧绿的老春酒。“夏属火,色红。”说着倒入赤红的昆仑绛。“秋属金,色白。”倒入乳白色的无名酒。“冬属水,色玄。”倒入黑色大槐酒。五种颜色在坛中彼此追逐、排斥、交融。坛中一会儿传出战阵杀伐之声,一会儿又如奏仙乐,再一会儿则又像在絮絮低语,最后归于寂然。


  陈春醪缓缓揭开封口。童子凑过头往里瞧了瞧,说:“师父,里面什么都没了。”陈春醪挥手示意他退开些,将坛身慢慢倾倒。一些透明的物质,与其说流出,不如说飘出了坛子。非水非气,注入杯中,近乎空虚。隔着这物质看杯子,形象有些扭曲,像空气的涟漪。陈春醪不假思索,端起杯一饮而尽。童子紧张地端详他的脸。片刻后,他的皮肤变透明了,全身像被剥了皮一样红艳艳的,内脏清晰可见。再过片刻,只剩一副坐着的骷髅,骷髅随即也消失了。童子在一瞬间明白:这酒抹去了他师父的存在。下一个瞬间,他忘了自己有个师父,看着面前空空的酒具,不明所以。
  陈春醪的家人也忘了他,可这家宅和产业总该有个主人吧?主人是谁,谁也想不起来。有关他的记忆全都陷入一片苍茫,像山脉在某处被云雾截断。童子离开了这座宅院,开始云游天下。后来他也以酿酒为生,酿酒的门道上手就会,不用人教,如有宿慧,最后不知所终。
  那只盛过五种酒的坛子,辗转多处,后来被大食国的一位商人收藏。据说里面有无尽的黑,能看见瑰丽的星云。凡是往坛中看过的人都痴了,从此对世间事不屑一顾。这只坛子最后出现在一次越洋航行的乘客托运物品清单上,在一场风暴中,随那艘船沉入海底。
  (明 心摘自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夜晚的潜水艇》一书,曾 仪图)
其他文献
这一生中,我还从没看过那么多流云。傍晚时分,倚在山坡上面对晚天,啃一块难以下咽的干粮,只觉得满目空明,心旷神怡。云朵倏来忽往,幻化无穷,忽而旌旗招展,号角嘹亮,迈过群山;忽而又婷婷袅袅,在天边逗留片刻便化为乌有,只留几抹微红,如失去的好梦。傍晚时分,溶溶落日驱散了薄阴,云翳变得透明,只有饱含冰晶的青色。  云首舔舐着五极八荒。猛然间光辉迸射,好似一声呐喊,万物齐齐焕发,史前人类或可称为天堂的那个地
期刊
一  青年节,应景看了条视频,B站的《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作为“奔四”之人,我有些感触。  这是之前《后浪》的2.0版。去年是“前浪”向“后浪”喊话,这一次是“后浪”自己站上舞台发声,陈述自己不想成为某些样子的人。  包括不想成为“拿锯子的人”,非黑即白;不想成为随波逐流的人,毫无特点;不想成为隐形的人,良善缺失;不想成为浑身带刺的人,“杠”遍一切,等等。  里面的孩子,字正腔圆,意气风发,真像我
期刊
我刚到成都打工时,常混迹于水碾河农贸市场附近的小饭馆,与几位同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事,每人炒一盘3元一份的俏荤菜,黄曲米饭随便盛。如果老板不是特别忙,还会随手送我们一碗洗锅汤。  多年来,我一直将那一段生活,称为自己人生的“池塘之底”。已经低到了泥潭的最深处,而洗锅汤,便是那段触底人生的标配。  所谓洗锅汤,就是厨师在炒完一锅菜之后用来洗锅的水。沾了些残剩的油汁和盐味,烧开之后,撒一小撮葱花、味精,
期刊
许多年前,在江苏昆剧院看过一出《风筝误》。当时只当是才子佳人戏,多年后再看,却看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盟姻。书生与佳人,生活在痴情爱欲的海市蜃楼里,倒是周边的小人物,有着清醒十足的生活洞見。  《题鹞》一折,世故的是一个小书童,他对寒门才子的风月想象给予了善意的打击,道理很简单:“如今的人,只喜势利不重孤寒,若查问了你的家世,家世贫寒,连诗的成色都要看低了的。”说白了,就是价值观。朱门柴扉,总不相当,才
期刊
語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工具;语言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活动。  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虽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动不动就封“王”称“霸”,说“神”道“仙”,语不惊人死不休。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复杂的人物和事件,都
期刊
王洛宾和三毛  4月16日,多年前的这一天,音乐家王洛宾和三毛在乌鲁木齐见面了。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整个文艺圈为之震动,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消息。  中国文化史中,有那么多次见面,李白见杜甫,萧红见鲁迅,这些见面,各有各的情境,也各有各的缘由,但唯独三毛见王洛宾,是那么特别。他们不在同一个领域,不在同一种语境,甚至似乎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打破这重重坚固的“次元壁”,见了面,并且
期刊
有一个美国作家给亲戚写信,结尾時说,“请你原谅,我把这封信写得如此冗长,因为我没有时间写得简短。”可见把东西写短并不容易,而且更需要时间。其实短篇小说并不是人生的填空,而是对一个作家的终身磨砺。不论长篇短篇,我感觉都是越写越难,写作是不能抄近道的。就这个意义而言,我同意那句话:“作家就是写作困难的人。”  我很欣赏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一句话:变美可能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因为人生总有痛苦,但
期刊
动车上,邻座的乘客抱着一个婴儿,不及周岁,剪一个蘑菇头,一双眼睛骨碌碌打量着四周所有人。车子开动,众人被禁锢于各自的座位上,突然安静下来的井然有序,让他颇为不适。对面座位上有人拿出平板电脑埋首于游戏中……婴儿歪着头,手指着那人的电脑,大声嚷嚷,表示自己也要。他母亲轻声呵斥:“那是别人的东西!”话音未落,她便站起来,将孩子抱往车厢连接处。  十余分钟后,他们再回来落座时,婴儿已然睡去。被环抱着的婴儿
期刊
《醒世恒言》里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  唐朝时,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成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进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饵香诱人,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夫钓了上去。作者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忍”是自我克制的能力。“识得破”需要聪明和智慧,“忍得过”需要毅力和定力。“识”和“忍”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期刊
父亲对我说:“你妈现在在家门口都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夜里搭顺风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硬是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相反的方向,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人,把她送回家。  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