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让我从头再来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让已从教20余年、送过15届毕业生的我须从零做起,从头再来:不断学习,树立起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其新特点;仔细钻研教材,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关键词】新课程;新要求;从头学起
  The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new course let I from the beginning again come
  Zhang zong-li
  【Abstract】The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new course let already from teach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nd once sent 15 my beard of graduate student from zero start to do, from the beginning again:Continuously study, start to set up an orientation new course request of new principle;Earnest study a course standard, control it new characteristics;Careful delve into teaching material, practical the usefulness strengthenned classroom teaching;Introspect in time, go forward in introspect.
  【Key words】New course;New request;From the beginning start to learn
  从2010年秋季开始,重庆市所有普通高中已全部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践行新课程近一个学期的实践,让我这个已从教20余年、送过15届高中毕业班的高中历史教师深深体会到:欲不落伍新课程,就必须把自己当着一名刚出道的应届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从头学起。
  1. 不断学习,树立新理念
  众所周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新教材或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及保障支撑系统,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深入地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等纲领性文件以及重庆市、沙坪坝实区有关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等,不断更新观念,逐步树立适应新课程的新理念: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核心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观——“教材是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教师观——从讲台走进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观——平等、与学生交真心的朋友;课程观——民主、开放、科学,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和真实生活;教学观——平等的“我——你”关系,授学生以“渔”;评价观——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传统的片面的方法,把学生解放出来。
  2. 研读课标,掌握新特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它采用“模块——专题”的形式,力图构建起一个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时代性和基础性,反映了历史学科与社会进步、学术成果和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与历史旧大纲相比,“课标”具有四个新特点:一是较强的灵活性。传统历史教学侧重对历史事件发展演变的介绍,“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这种“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虽然背得滚瓜烂熟,可书本以外的东西却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缺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课标”则扬弃了这一传统的惯性模式,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化的、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的经验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二是实现教学方式重心的转移。“课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先介绍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它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三是注重历史教育的时效性。“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观察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强调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密切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开阔思路,学有所用。四是强调学习的“不同角度”。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课标”特别强调“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3. 钻研教材,增强有效性
  教材是师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实现教学优质化既是所有学校和师生共同追求的永恒目标,又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奋力攻克的课题之一。因我市普通高中自主选用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三种版本的历史教材,故教师在备课时须在仔细研究“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把握每个专题的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精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认真、深入钻研这三种教材和教师用书及该课的初中历史教材(我市选用的是川教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掌握三种版本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翻阅相关书刊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深加工”,设计出符合本校(目前我校尚是一所城市普通中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现以我校所选的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加以说明。
  3.1 拟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关注每个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等之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指向,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调控的功能。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资料显示,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完成同样的任务[2]。笔者在认真研读“课标”和四本教材及教师用书有关该课内容后,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史料阅读分析与问题探究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通过学生小组交流与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难点:认识农民阶级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3.21 情境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流程的起始环节。如方法得当,则既能架起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满怀期望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探究之中。笔者选用的方法是:投影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下层四面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和两块装饰性浮雕中的“金田起义”浮雕,以学生已有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这样1~2分钟的导入则达到以旧引新、以旧助新、以旧促新之目的。
  3.22 问题导引
  先让学生进行15分钟的课中预习或引导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本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和组织准备),经过(兴起、初步建立政权、发展、全盛、转折、振兴、失败标志性事件),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重难点、认知基础知识和思维定势设计了和学生一起学习与探究估计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的三个问题。
  问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上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这里指出版)中的“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材料二 《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2)请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目的是什么?
  (3)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4)请结合所知识从产生背景、社会经济主张、群众基础、作用、时代特点五方面概括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
  (5)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问题2:请你列举在初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概括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问题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有人认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用史实说明。
  3.总结提升
  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它用时虽只有2~3分钟,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总结,既可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 扩大视野、形成方法,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诱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笔者不是自己也没有让学生简单地复述课本知识,而是采用如下的语言来总结: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它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虽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具有主要的划时代意义,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未能真正推行;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时代虽然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一些新特点,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24 设选练习
  设计或优化选择好课后的练习,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一环。在设计或优化选择练习题时首先应遵循生成性原则。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时生成习题强化训练;其次要讲究针对性。每设或选一题都必须明确目的,或辨析概念、澄清认识;或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或训练方法、提高能力,力求每道题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次要讲层次性。题目设计分出等级和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习题可做,并且会做,做好。高一年级历史课后练习不仅应以基础题为主,少有综合题,而且要体现历史学科的材料性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论证方法,还力争把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其目的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基础知识学好,争取每做一题必有收获。最后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生活,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注意有现代气息。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认真落实教学内容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是师生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各个教学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的方法或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展示教学设计、认真落实教学内容,力争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 及时反思,反思中前进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理念、教学结果等的反思,它是新课程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前瞻性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监控性反思),还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批判性反思)。
  4.1 “行动前反思” 主要侧重于预设与期望。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制定和设计均依据课标、现行教材、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提出来的,是切实、行之有效的。
  4.2 “行动中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示者,自始至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或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4.3 “行动后反思”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较充分地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让学生熟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讨论、概括回答,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一定作用;教材观有所改变即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不再视教材为“圣明”,被动地围着教材转,而是视为“范例”,不仅解释了教材,而且以教材为“诱饵”,去“钓”起学生的思考的“鱼”,以教材为圆心,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不再局限于教材,教材已成为一条知识之“舟”,一座能力之“桥”,一个心灵洗礼之“池”,整个教学过程已成为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新课的引入稍显简单,再如对巩固练习的设计,除引用教材中的文献材料外,是否还可以适当加以拓展等。
  4.4 学生反映情况 课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中,乐于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地讨论、大胆地回答问题,对自己的学习大有帮助与提高,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之目的;建议笔者持之以恒,且坚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会达到无师自通之境界。
  4.5 大胆质疑教材 教材是师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并意味着教师就要百分之百地言听计从,在用教材“教”的前提下,应大胆质疑,或调整,或整合,或增删。如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和讲授完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后较为详尽地翻阅了一些资料,觉得教材的三个子目即“夏商政治形式”、“西周分封制”和“西周的宗法制”中的后两个子目顺序应互换。理由如下:
  4.51 从萌发、实施时间上看,宗法制早于分封制:宗法制萌发于商周时期,成熟于西周、春秋时间;分封制则实施于西周。
  4.52 从两者的关系看: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①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②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由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庶民和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
  4.53 从本课课标叙述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来看,宗法制在分封制之前。
  4.54 从本课教材文字叙述来看:在第一个子目中就已经叙述到了宗法制。所以笔者觉得教材在子目的安排上应作调整,即三个子目的顺序应为:“夏商政治形式”、“西周的宗法制”和“西周分封制”,如这样,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更容易一些。
  近一个学期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践让已从教20余年的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想自己尽快适应新课程之要求,须从头学起,不断学习,树立起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理念;认真研读课标,掌握新特点;仔细钻研教材,增强有效性;及时反思,反思中前进。并坚信自己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一定会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 缪水娟.教师角色转变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手工课,可以通过对学生艺术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因此,要结合手工课的特点,充分准备课前工具材料,挖掘教材与本地艺术的内在联系,开展手工作品展示与多维评价,坚持软硬件相结合,不断强化手工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手工课;内初班;探索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rt handicraft lesson of som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一个精彩的导入是成功上好一节课关键。一节课开始是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候,合理设计你的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一、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2、提示内容,明确学习目标;3、做好铺垫,建立知识关联;4、沟通感情,营造课堂气氛。二、新课导入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了学以致用教学策略下指导《用药和急救》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及反思。  【关键词】学以致用;用药;教学设计  The new course background class dismiss the thinking of a teaching and practice  Ge jin-lan  【Abstract】This text summary the learnin
期刊
【摘要】学段不同,目标不同,教学模式也应该不尽相同。针对第一学段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并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趣赏乐学”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激趣促效”。教学程序是:物象感知—范读教读—感悟交流—游戏强化。  【关键词】古诗文;模式;形象直观;激趣促效  The image keep view poem an interest thick  - a l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学会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生素质;培养  Discusses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shallowly to the student quality raise  Liu hou-guang 
期刊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消除英语学习被许多学生视为畏途的现象,是每位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新编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及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最终实现英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导”的作用,该让学生实践的课题,一定让学生去实践,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培养的学生将会是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关键词】
期刊
通过细读《纲要》,我认识到它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我更强烈的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深深的意识到《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我坚信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身为教育
期刊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摇篮,而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关注学生的生存环境,关注学生的人生安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吧!  【关键词】校园安全;问题;对策  Shallow talk the safety problem of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过程才能谋取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呢?  1. 备课中明确目标导向是重点  教师在备课中应遵循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做到两个“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在备课过程中通读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知识基础和基础训练的要点,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为设计科学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