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口罩的道德考量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u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一家小超市买鸡蛋,小老板娘说前几天因为感冒了没开门。她说,自己感冒倒不要紧,怕传染给顾客。是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非常时期,感冒也不是小事。这时候,如果还有人说“戴不戴口罩是我自己的事”“不戴口罩关你啥事”?那就是法盲科盲了。“战疫”时期去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高风险场所,你是否感冒无人关注,但你不戴口罩,你可能就要摊上大事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在疫情阻击战的特殊时期,严格遵守防护要求,出门在相关必须的场所佩戴口罩,才能确保大家都平安。
   在正常工作生活中,一些老人因身体需要佩戴口罩,一些女士也习惯佩戴口罩,不仅为了保健卫生,也起到一种美化自己的装饰作用,比如卡通人物口罩就很萌很可爱。但总体来看国人多不大爱戴口罩。这次疫情让我们对口罩有了深刻的认识。佩戴口罩不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病毒侵袭,亦是为保护别人,防止因为自己咳嗽和喷嚏而把病菌传染给其他人。据说,口罩这东西最初就是为别人而戴。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开始戴口罩,是为了防止在对火顶礼膜拜时,从嘴和鼻子里呼出的不洁之气触及“圣火”,而玷污了圣灵。
   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佩戴口罩成为了一种钢性要求,也成为了一种道德考量,如果有人因未佩戴口罩造成严重后果,还会涉及违法,即违反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规定,要受到法律的惩处。2月4日,宁波通报的确诊病例中,一男子未戴口罩买菜,与另一确诊患者接触,在短暂的15秒之内被感染。近日湖北孝感警方刑拘2人、行政拘留53人,其中多数人是因为不戴口罩且不听劝阻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性极强,警醒人们去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高风险场所务必戴好口罩。病毒无孔不入,危险就在身边,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他人的生命健康,这是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公民,佩戴的是小口罩,体现的却是对社会的大责任和对传染性疾病的科学防护。不仅是疫情期间,日常的必要场所和必须的防护中,我们也应当养成佩戴口罩的习惯,比如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患有可能传染他人疾病的人员也应当佩戴口罩。据介绍,在日本,一个人如果感冒了,会戴上口罩,以免传染别人,即使是在自己家里也如此。我国多数人没有戴口罩的习惯,即使自己感冒了,也多沒意识到会把感冒传染给别人,甚至在疫情严重的时候,超市里、公共交通工具上仍能看到不戴口罩的个别人随意转悠,这是不是不道德啊?还有市场上某些售卖或生产对病毒没有阻挡作用的不合格口罩的商家、厂家,就不只是不道德的问题了,有关部门还应依法给予严惩。
   佩戴口罩是为了防护病毒侵害的,必须保证安全质量。一只口罩从生产到戴到嘴上,其中需要经过多个监管部门,不达标不合格的口罩走进了市场的,就需要多个监管部门负责。口罩虽小,但其负载的信息极大,大到你对他人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同理,在必须戴的情况下,戴不戴口罩,看似自己的习惯小事,其实是事关自己事关他人的道德大事。一只口罩可以测出道德人心,公民、商家、生产厂家都应在道德上及格,不做被社会谴责和道德拷问的事情。口罩的戴与不戴,口罩的合格不合格,在疫情严重的时期更是对道德高下的检验。
  杨树山/图
其他文献
这段时间,封城闭户,居家抗疫,大家似乎因为有了些额外的闲暇,忽然都喜欢咬文嚼字了。前些天,由日本朋友捐赠物品箱上所写的古典诗词,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文化论争”,一度很是热闹。我简单浏览一过,知其大概,不外乎是说,日本朋友引经据典,以古诗来表达救援中国抗疫的做法,很暖心很古典也很有文化。相比于我们国内,举目四望,到处都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乃至“中国加油”,不光喊在嘴上,而且写在墙上,挂在网上
期刊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全国陆续有一大批违反疫情防控纪律、防控疫情不力的官员被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或停职撤职。据中国新闻网2020年2月22日消息,截至当日,仅武汉市纪检监察机关就已问责处理630多人。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数字,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我敢断定,至整个疫情完全结束,官员被问责的数字肯定还会进一步上升。   面对这么多官员在短时间内被问责,有人感慨,有人叹息,有人遗憾,有人欣喜。无论人们怀着
期刊
庚子岁初,一场波及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日渐高涨。可是,“伤疤未好”,既有人顶风犯罪,也有人大唱反调。近日,最高检网站刊发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疫情防控刑事案件情况时披露,全国检察机关共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涉疫情刑事犯罪2692件3722人。其中,“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犯罪”207件298人。而一个微信公号则公开发文,理直气壮地宣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不科学、不理性。”振振有词地
期刊
一个新冠病毒,打得人类措手不及。疫情又是双刃剑,亦荡涤着人类的陈规陋习。   大家庭、大团圆、大聚餐……国人喜欢人多,乐于聚集,甚至崇尚餐桌上的亲密无间。不分餐,不用公筷,用自己的筷子给他人夹菜,甚至一些老人至今还习惯给小孩口对口喂食。或许,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陋习将永存人间。但病毒来袭,强逼人们一夜改变。回头看看,不是病毒打败了陋习,而是陋习成就了病毒的肆无忌惮。   上班须到办公室,开会则要
期刊
据新华社武汉报道,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果子狸的不当表述。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就此回应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治疗烫伤;它们的皮毛可以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看到以上关于果子狸“味美、妙用”的
期刊
在我国,公仆,乃公之仆,人民之仆佐,为公众服务的人,中国共产党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公仆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帝:“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   工匠,即做工的匠人,诸如画匠、花匠、木匠、石匠、窑匠、泥水匠、铁匠、银匠、铜匠、染匠、蔑匠、油漆匠、皮匠、鞋匠、茅匠、鞭匠、屠宰匠、剃头匠等等,等等。   各类匠人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
期刊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记与欧公语》中,说到他与欧阳修相聚时的一次笑谈。   欧阳修说,有人坐船赶上刮大风,十分害怕,竟然病倒了。医生就在舵工使用多年浸透了汗水的船舵上,用刀刮下碎屑,加上丹砂、茯神,泡水让病人喝了,于是,病就好了。还有把汗水浸透的旧竹扇弄成碎末喝,治疗出汗多的毛病的。欧阳修说,如此治病,有些像儿戏,可有时候还真有疗效,所以不好轻易指责医生。   苏轼回答,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治病,那么
期刊
近来,湖北女作家方方的日记,持续刷爆朋友圈,网友对此褒贬不一。   应该说,方方日记的最大价值或看点,在于她对武汉疫情阴霾之下众多普通民众命运的关注,这其实是一种大爱,彰显了一位作家起码的情怀、良知与担当。   因为在这场全民行动的“抗疫”中,毕竟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这些问题,广大民众通过各种渠道在反映,作家方方也以自己日记的方式在说出来指出来,如此,有益于督查我们防控行动、救治行动中的不
期刊
倘若评“生命质量奖”,我以为得主非海子莫属。他是一颗流星,但是一颗耀眼的流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人们反复“点击”他的诗,尤其是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幅唯美画面,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碧波荡漾,鸥鸟翔集,人们在海滩上张开双臂,拥抱大海,自由呼吸。   然而,适者生存的法则不仅给了人们空气和光明,还给了人们病毒和苦难,使人们无法自由呼吸的瘟疫就是这挥之不去的苦难。在古代,每次瘟疫都会使人们
期刊
说到“谣言”,大家都感觉是贬义的、负面的。其实,“谣言”的本意,没这么简单。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缩印本《辞海》(399页)对“谣言”的解释是:①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②民间流行的歌谣或谚语,如《后汉书·杜诗传赞》有“诗守南楚,民作谣言”之说。这里的“杜诗”不是指“诗圣”杜甫的诗,而是一个叫杜诗的人。他是东汉时的官员,在任南阳太守时,不仅大兴水利,而且发明了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