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保护患儿气道纤毛与黏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为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与急性肺间质炎,其诱因包括感染、中毒、休克以及创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通透性肺水肿、肺内微血栓形成以及肺动脉高压等,故而有较高的死亡率[1]。由于新生儿缺乏发育成熟的呼吸系统,且出生后存在呼吸功能不全现象,故而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当前治疗该病主要使用通气疗法,本文为探讨对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使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呼吸室内空气氧后PaCO2在50mmHg以上或者PaO2在50mmHg以下,行头罩吸氧后患儿症状无法改善。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照组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日龄为3至22d,平均(12.5±2.3)d;24例为足月产儿,31例为早产儿。观察组患儿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日龄为4至23d,平均(13.2±2.6)d;25例为足月产儿,30例为早产儿。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治疗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疗法,构建静脉通道、保暖、维持重要脏器血液灌流以及保持血压稳定等,而后给予抗生素避免感染,并对酸中毒等症状予以纠正。对照组基于此给予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疗法,不可对患儿吸入氧浓度予以调节,压力则只能调节于3至6cmH2O范围内。观察组患儿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氧浓度控制在0.25至0.60,结合患儿病情对压力予以调节。
1.3 疗效判定标准[2]
依据《实用新生儿学》:①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脸色红润且呼吸平稳,手足温暖;行血气分析SPO2在90%至95%,PaO2在80至90mmHg,PaCO2在35至45mmHg。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偶尔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手足冰凉,口唇发绀;行血气分析SPO2在85%至90%,PaO2有所提升,提升幅度为20至30mmHg,PaCO2改善不明显。③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对比应用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肺部与呼吸中枢发育尚不完全与成熟,一旦缺氧则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肺表面没有足够的活性物质,故而易出现呼吸衰竭现象。据调查,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死亡率超过50%,该病发病迅速且进展快,故而需及时予以治疗,对呼吸衰竭予以纠正[3]。传统疗法为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由于无法调节氧浓度,患儿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后易出现中毒现象,进而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疾病,再加上该疗法不具备加温湿化功能,气体未经湿化与加温后对新生儿气道产生刺激继而损伤其气道纤毛与上皮,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后诱发痰堵[4]。当前临床逐渐使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效果显著,可能关联于以下因素:①可提供一定正压于新生儿的呼吸周期,确保肺泡正压对即将萎缩或者已经萎缩的肺泡予以扩张,降低气道阻力,保证气道功能残气量处于正常状态,而后提升肺泡稳定性,降低活性物质损耗。由此对患儿肺间质水肿予以缓解,增强呼吸驱动力后对肺泡气体交换面积予以扩大,而后对血流灌注与通气比例失调现象予以缓解,促使氧分压得到提升,进而对患儿临床体征与症状予以改善。②其中含有空氧混合装置,可有效调节氧气浓度,避免纯氧导致的肺部慢性疾病,确保气道压力处于恒定状态,同时还可对气流予以湿化加温,使其与生理状态更为接近,润化气道后对纤毛与黏膜予以保护,促使痰液可顺利排出[5]。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使用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保护患儿气道纤毛与黏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腾.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3,17(09):70-71.
[2]廖亮荣.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疗效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4,02(04):363-365.
[3]孙琦,徐凤玲,张亚明,薛梅.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2(28):1798-1799.
[4]王华,母得志,熊英. 呼吸衰竭新生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的循证医学研究[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06(31):415-419.
关键词: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为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与急性肺间质炎,其诱因包括感染、中毒、休克以及创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通透性肺水肿、肺内微血栓形成以及肺动脉高压等,故而有较高的死亡率[1]。由于新生儿缺乏发育成熟的呼吸系统,且出生后存在呼吸功能不全现象,故而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当前治疗该病主要使用通气疗法,本文为探讨对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使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呼吸室内空气氧后PaCO2在50mmHg以上或者PaO2在50mmHg以下,行头罩吸氧后患儿症状无法改善。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照组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日龄为3至22d,平均(12.5±2.3)d;24例为足月产儿,31例为早产儿。观察组患儿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日龄为4至23d,平均(13.2±2.6)d;25例为足月产儿,30例为早产儿。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治疗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疗法,构建静脉通道、保暖、维持重要脏器血液灌流以及保持血压稳定等,而后给予抗生素避免感染,并对酸中毒等症状予以纠正。对照组基于此给予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疗法,不可对患儿吸入氧浓度予以调节,压力则只能调节于3至6cmH2O范围内。观察组患儿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氧浓度控制在0.25至0.60,结合患儿病情对压力予以调节。
1.3 疗效判定标准[2]
依据《实用新生儿学》:①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脸色红润且呼吸平稳,手足温暖;行血气分析SPO2在90%至95%,PaO2在80至90mmHg,PaCO2在35至45mmHg。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偶尔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手足冰凉,口唇发绀;行血气分析SPO2在85%至90%,PaO2有所提升,提升幅度为20至30mmHg,PaCO2改善不明显。③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对比应用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肺部与呼吸中枢发育尚不完全与成熟,一旦缺氧则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肺表面没有足够的活性物质,故而易出现呼吸衰竭现象。据调查,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死亡率超过50%,该病发病迅速且进展快,故而需及时予以治疗,对呼吸衰竭予以纠正[3]。传统疗法为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由于无法调节氧浓度,患儿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后易出现中毒现象,进而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疾病,再加上该疗法不具备加温湿化功能,气体未经湿化与加温后对新生儿气道产生刺激继而损伤其气道纤毛与上皮,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后诱发痰堵[4]。当前临床逐渐使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效果显著,可能关联于以下因素:①可提供一定正压于新生儿的呼吸周期,确保肺泡正压对即将萎缩或者已经萎缩的肺泡予以扩张,降低气道阻力,保证气道功能残气量处于正常状态,而后提升肺泡稳定性,降低活性物质损耗。由此对患儿肺间质水肿予以缓解,增强呼吸驱动力后对肺泡气体交换面积予以扩大,而后对血流灌注与通气比例失调现象予以缓解,促使氧分压得到提升,进而对患儿临床体征与症状予以改善。②其中含有空氧混合装置,可有效调节氧气浓度,避免纯氧导致的肺部慢性疾病,确保气道压力处于恒定状态,同时还可对气流予以湿化加温,使其与生理状态更为接近,润化气道后对纤毛与黏膜予以保护,促使痰液可顺利排出[5]。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使用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呼吸窘迫合并呼吸衰竭综合征新生儿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保护患儿气道纤毛与黏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腾.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3,17(09):70-71.
[2]廖亮荣.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疗效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4,02(04):363-365.
[3]孙琦,徐凤玲,张亚明,薛梅.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2(28):1798-1799.
[4]王华,母得志,熊英. 呼吸衰竭新生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的循证医学研究[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06(31):4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