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与艺术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加索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在拍卖行中价格斐然,但是,它为什么这么贵?因为它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提及的问题,也是艺术史学家,一直研究和不断被解释的问题。而为什么要谈及艺术家,因为艺术家在引导着艺术的走向。
  【关键词】:艺术;艺术家;艺术的走向
  《维棱道夫的维纳斯》是欧洲艺术史的开端,宗教崇拜是艺术发展的推动力,基督信仰是欧洲艺术的摇篮。一直到中世纪,宗教与艺术一直捆绑在一起,圣经故事的模板样式以壁画、插画、马赛克等艺术呈现方式一直在为宗教和教皇服务。艺术家也并不称之为艺术家,而被称为手工艺者和上帝的仆人,他们更不会把名字存留在作品上,因为没有个人意识的他们只是匠者,是仆人。
  匠者和仆人的身份一直保留到13世纪末意大利画家乔托的诞生,这也预示着一次历史性的飞越即将到来。《逐出神庙》是乔托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从这张画開始,艺术从宗教的手中解放,并且开始与传统决裂。这幅作品把人物放在了一个真实的空间里,画中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表现出来,就连之前只是符号展示的建筑形式,也开始有了透视。这幅作品并没有沿用中世纪圣经故事模板方式,而是已经具有了世俗性和当代性的特点。乔托作为第一个流行艺术家,他的艺术拥有自由性和精神性,取消了基督宗教的模板样式,取而代之的是思考。他是独立的,有创造力的革新者,发现了真实和透视,这位具有崭新的创造力的“伟大思想家”打破传统,注重自我意识,开始艺术的表现和艺术的本身,使得艺术不再是手工艺,艺术家也不再只是单纯的匠人、上帝的仆人。
  从乔托开始,艺术家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艺术创作开始具有世俗性,直到乔托之后的一百年,出现了艺术家的第一张自画像,自画像便成为欧洲艺术的主题,同时也是艺术家自我认知的一个表现。扬·凡·艾克1434年创作的《阿尔诺菲尼夫妇》最著名的原因,就是画中新婚夫妇背后的镜子里呈现了一位艺术家的形象,它也是最早的世俗肖像之一,还有1433年扬·凡·艾克创作的《带红头巾的男人》也是艺术家自我认知的一个表现。艺术家自我意识的加强让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活力,在扬·凡·艾克的四十一年之后,丢勒的一张自画像使得艺术家式的自我意识开始帮助这个世界。《皮袄中的丢勒》是丢勒把自我意识套在了基督的形象里,把自己描绘成神,作为世界的统治者。与丢勒相似的艺术大师还有达·芬奇等,他们对图像和历史的认知逐渐渗透到绘画之中,这种艺术与权利的结合,不仅出现在绘画里,还出现在了建筑及雕像里。 这是欧洲艺术史上的重要结点,再到之后的17世纪,静物画、风俗画、风景画所占比例大幅度提升,维米尔《窗边读信的女人》,人物塑造不仅仅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更多的是人物灵魂的造像。而艺术家伦勃朗的出现,《自画像》成为艺术高峰终结的一幅作品,《画室里的艺术家》更是证实艺术家存在的最好例证,是一种永恒的挑战和自我要求,也是展现艺术家存在的一种方式。此时的艺术家与中世纪的匠人已经截然不同,这是人类绘画意识的转变,也是一个时代的转变。
  另外一个重要的转变是弗里德里希的《山上的十字架》,这是风景画第一次被塑造成教堂的样式,主观世界开始变成神性世界,呈现出遥不可及,不可捉摸的意义。还有威廉·透纳的《起火的众议院》用色彩表现物象,冲破了传统的边界,不在受传统牵制,这也意味着艺术家的身份开始转变,艺术家开始谴责社会的弊端,正如之后的列宾、库尔贝、梵高等艺术家的创作,不再像之前一样,迎合雇主的需要,而是呈现艺术本身,“自由”也就成了艺术开拓的前提。这种自由一直延续到“立体主义”,但立体主义的自由又是终结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空间,把绘画从具象的世界里解放出来的新样式,就像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阿尔及利亚女人》等,为什么成为艺术品,因为它结束了欧洲五百年的传统绘画,开创了欧洲艺术的新视野。
  从欧洲艺术的开端、乔托的创造革新、自我认知的自画像、艺术与权力的统一、展现艺术家的存在、主观世界变成神性世界以及艺术家对“自由”的追求、再到终结传统的新视野,每一个阶段都是艺术史上的重要结点,这也代表了艺术的存在,而艺术家譬如乔托,杨帆艾克、丢勒、伦勃朗、弗里德里希、毕加索等艺术家则成为引导艺术发展的重要指向标。贡布里希说过,“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色土在洞窑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的一些人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他的许多工作,只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用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艺术这个名称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统统叫做艺术倒也无妨”。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
  【2】昆鸟,世纪文景,《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明日风尚》,2013
  【3】苏允波,《艺术与艺术家》,《科教文汇》,2008
其他文献
【摘要】: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能够载入史册为后人赞赏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山水画艺术上有着独具一格的绘画特点。他在家庭环境和元代画坛以及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响下,创立了解索皴法和牛毛皴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密而不塞,满而不闷”的构图方式,为中国山水画又添一笔美。他的山水画风格虽千奇百态,但怎么变都离不开繁点密线的艺术特征,从而增强了整个画面的效果又显现了物象美。  王蒙
期刊
山西省左权县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全国闻名的“歌舞之乡”,有“民歌的海洋”“小花戏之乡”的美称,在2006年山西省左权民歌“开花调”被国家评定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开花调的起源地的地域风俗、憨厚朴实的方言、优美的旋律以及极具特色的节奏四个方面的介绍,使更多的人对左权民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发现开花调的美,热爱左权民歌,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歌。  何为“开花调”?开花调大多都是即兴创作
期刊
【摘要】:声乐对于声音的训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这些问题自身之间又有相互关联之处,它们往往产生综合的作用力,对歌唱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歌唱技能、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的养成与磨练是进行声乐训练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三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声乐训练;歌唱技能;心理素质;文化素养  一、好声音与声乐  (一)我国已故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的:“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
期刊
【摘要】:語用学作为一门较新的科学,它的相关理论使人们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语言和使用语言。尤其是语言行为理论和语境理论,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的教学。本文探讨语用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英语教学中运用一定的语用学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用学;英语教学;语用能力  【Abstract】:Pragmatics, a
期刊
【摘要】:巴塘弦子舞是一种优美而又抒情的藏族舞蹈,其中的伴奏乐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牛角胡是其主要的伴奏乐器,汉语称其为“弦子”或“弦子歌舞”。它活跃在藏族地区,为藏族人民做喜爱。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  【关键词】:巴塘;弦胡;琴手;律动;节奏  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是川滇藏三省区的结合部,是一个以藏民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气候温和,川山秀美,千百年来,生活
期刊
一 羌族以及羌族传统民歌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等、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它省市。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传统的民歌内容非常的丰富,题材也非常的广泛,是羌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几千年来羌族人民集
期刊
【摘要】:在《历代名画记》中,关于谢赫所提出的“气韵”尤其强调。“气韵”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形似”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载体,“气韵”与“形似”二者相辅相成,合则两美,离则两伤。  【关键词】:气韵;形似;创作  张彦远,字爱宾,出生于名门望族之家,凭借其家庭传统的深厚积累及自身刻苦专研,成为唐代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历代名画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中第一部系统而完备
期刊
【摘要】:演唱者的舞台演唱是长期在课堂训练之后在舞台上进行演唱表演的一种形式。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舞台上的演唱,一些突发状况会使心理上的一些因素有一定的变化。当演唱者避免不了一些突发状况的发生时,正确地、及时地调整心理状态,会对演唱者完整地演绎声乐作品有所帮助,并影响着演唱者内心的感受。于是对于声乐演唱者在舞台演唱时的心理上的相关探究也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舞台;演唱;心理;  一、舞台演唱
期刊
【摘要】:戏曲为中国现代音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与中国现代声乐中互相交融、两者互相发展,为民族声乐领域奠定了基石。本文主要论述了戏曲唱法的润腔咬字在歌曲《故乡是北京》上的借鉴与运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戏曲唱法、京歌唱法的润腔在历史沿革中的发展;二、对《故乡是北京》歌曲的唱腔研究与结构分析;三、对《故乡是北京》的润腔剖析以及对曲中的风格、韵味等细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故乡是北京;戏曲
期刊
【摘要】:诗与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门类,二者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意境上,或是在审美情趣上都有着交融性与共通性。作为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各自有着独具特色的审美的特性,二者在互动过程中经过很长的历程,诗画的融通形成中国独有的民族风貌。本文通过诗画交融产生的背景、发展与其深远的影响来进行简单的阐述,来了解中国文化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唯美意境。  【关键词】:诗画交融;意境;气韵生动  一、中国画中诗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