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效阅读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通过让学生课内大量阅读来学好语文。通俗点说便是在课内,先学好教材这个例子,然后利用教材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情感、表达方法类似的另一篇文章或另一类文章,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不仅能一课一得,习得掌握技能,而且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8年3月,鹰潭市九小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集体备课成果展示,四堂精彩的课充分体现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容量大、效率高。九小的教师团队深谙“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型特点规律,把目光集中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做好教材的学习,又能在教材学习之余,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怎样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衔接点。这需要老师在课余除钻研教材之外,还需通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与每一课相对应的文章,从中找到与课文最契合的那一篇或那一类作为课内的拓展读物。课文学习要扎实,课外拓展阅读衔接点要精准。那么,怎样找准这个衔接点呢?笔者认为:要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目标甚至是年级目标来确定,另一方面根据教材文章的文(内容)、言(语言特点及写作技巧)、意(情感)来找准。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就是读进去,老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些适当的点拨、讲解。“入情”则是悟其意,悟其情,语文得到发展,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这便是“文化”。雷来余老师执教五年级《凡卡》时,梳理完小说的情节之后,便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要求学生画出凡卡悲惨命运的句子,找到“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个关键句;通过反复诵读,了解凡卡挨打、挨饿、挨困的现状;又通过师生对读、个人表演读,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凡卡可能还会经历什么?”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语言能力得以发展。如果能顺着这个思路去阅读主题丛书里的主题文章,就更完美了。
  “你的课堂就是你灵魂的样子”这句话特别与徐文娟老师吻合,徐老师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性格大方活泼,执教一年级《动物儿歌》生动有趣。徐老师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她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厌其烦地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她在“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这个环节,更换观察形式,有用眼睛观察的,有需耳朵观察的,有用心灵去观察的,从而认识不同的小动物。这不正是“聪明”这个谜语的体现吗?耳、眼、口、心,日日用,月月用,才能 “聪明”!识写字环节,紧抓部编教材的识字写字特点,采用不同的习字方法、习字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利用形声字识字法学习“蜘蛛、蝌蚪、蚂蚁”等生字词,采用老师读形旁,学生读声旁的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音韵美,而且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字叫“形声字”;采用字理识字认识“网”,先出示图案,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的原形,再利用课件展示字形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生活中的网,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和形象的图画加以联系,使“网”变得形象可感,便于记忆。同时,这样的教学也让学生认识到字体的美感,感悟到汉字的两个典型的审美特征——对称美和曲线美。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词“食粮”,让学生能在“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情境美。又通过猜谜、表演、读(边做动作边读)课文等加强理解这些生字词,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为接下来的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主题丛书中有关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睡觉》铺垫、张力。
  毛文静老师执教《传统节日》,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了解传统节日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她扣住“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个理念,把同学们一些过春节的、民间过端午节的活动照片收集起来做成幻灯片,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兴趣,老师便趁机进行语用训练:什么传统节日有什么样的活动,有什么样的习俗。遗憾的是在链接主题丛书的时候,毛老师只是选择了那个单元的其中一篇《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其实,那个单元的课文全是对《传统节日》的补充,完全可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传承。
  把课文看作是剧本,把读课文看作是演剧本,是不是一个很有趣的教学活动?姜萍老师《可贵的沉默》便是这么处理的。先让学生熟悉剧本,再分角色演读剧本,转换角色演读剧本,老师读旁白。同时,边演读边理解词语,如异口同声、左顾右盼、索性,老师又用文中将要学习的词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读得这么好,“你好神气十足啊!”这样来处理文本,是不是很有意思?边演读边“感受爱、思考爱、表达爱”,再回应课题题眼“可贵”。都说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通过这么读一读,演一演,比起老师纯粹的说教,学生受用得多。然后用同样的演读方式读主题丛书中的《树上的那只鸟》,继续体会父爱如山。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情,姜萍老师努力实践并基本达成了。
  四节课的呈现,其实是四个小团队智慧的集中体现。用九小执教老师的话说:我只是一个演员,后面还有一个剧组的人员都在为这节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成果是大家的。鹰潭九小通过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探索,真正实现了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韬奋学校)
其他文献
“基于绘画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建设”是我校围绕“幸福教育”开展的幸福课程之一。目前,我们已经建构了一年级学生读数学绘本,二、三年级学生做数学绘画日记,四、五年级学生画数学连环画,六年级学生进行数学绘本创作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从读数学绘本到自己做绘画日记,再从绘画日记到连
期刊
南昌市第一中学是江西省第一所公办学校、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从1901年建校至今,已经走过117年的风雨征程,先后从这里走出了21位中外院士和无数的精英人士,至今仍弦歌不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是载体,终极目标在育人。为此,学校结合教育变革的大背景,基于上述的现实基础和历史依据,从自主发展、经典传承、文化育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有别于
期刊
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语文知识点的多、繁、杂,随便翻开一篇课文,都可以发现每一篇课文都包含很多的内容,涵盖很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执教者实施教学时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学情的特点,选择其教学的切入点,这样可以将教师、学生、文本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不是先阅读文本,更加谈不上去寻找文本阅读教学的切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广大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具备了充分的认识。如何有效地实施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现。而在实施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文本解读的切入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本解读切入的美学意义  毋庸置疑,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文本解读的美学
期刊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他的正直热诚、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现了不忘恩师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文章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纵观全文,文章
期刊
【文本分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主要通过回忆与包弟有关往事,不仅表达了对包弟和爱人的怀念之情,而且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和良知,表达了自己的自责、无奈、忏悔和深刻反思的情感历程。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用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作为引子,同时也设置了一面多棱镜,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张本。这篇散文的语言在平淡、质朴中蕴含深情,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期刊
摘 要: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相对确定的情况上,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设计、组织和充分开展“学的活动”。“学的活动”要把教学内容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而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活动理论,系统设计与组织学的活动。具体包括任务情境的创设、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使用、学习活动链条的组织和推进三个方面。   [关键词 ] 学的活动 活动理论 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  王荣生教授认为,讨论阅读教学,必须明了两个前提[1]:(
期刊
【学情分析】  《小狗包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授课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学生对散文样式已经比较熟悉,对本文的情节把握也不是难事。该水平层级的学生学习《小狗包弟》最大困惑是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时期 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特殊的历史时期,巴金屈从于政治和压力,他胆小怯懦,为求自保牺牲小狗包弟,直至“文革”结束才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忏悔……这些都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这
期刊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这一情感脉络,进而走进诗人的精神內核。这不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指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杜甫晚年“无奈”“无力”“无常”的“三无”人生状态,再通过链接其他诗文,领略杜甫心中“有寒士”“有苍生”“有社稷”的“三有”精神情怀,在“三无”“三有”的对比中,体悟到“聖”的内涵,从而感受杜甫的“诗圣”
期刊
【文本再现】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