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公平科学选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招生考试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青年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历经多年探索,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选拔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莘莘学子通过各级各类考试“越过龙门”,实现了人生梦想,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关键词:考试招生制度;公平;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1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作出部署,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改革实行积极试点、稳妥推进、逐步推开“三步法”:即2014年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在保持现行考试招生制度稳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此次改革带给人民群众对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与期盼,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招生考试的坚固基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
  逐渐缩小区域差异,努力扭转贫困学子上学难的现象,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
  缩小区域高考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差距。由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努力缩小这一差距,已取得显著成效。这次改革主要采取三项举措,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一是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二是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三是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生”,不再让“寒门难出贵子”。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異等多种因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为此,这次改革主要采取两项倾斜政策:一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计划2012年开始实施,当年安排1万名,并且逐年增大比例,覆盖22个省(区、市)的832个贫困县。二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使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到4个百分比以内,并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科學选才,引导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两依据,一参考”试点,就是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一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二是注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开拓了高中教育新境界。这次招生考试改革在考试成绩的呈现形式上,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了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重心不再是如何补救自己的薄弱学科,而是如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学科,极大地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还将自己的强势学科与大学专业发展相关联,有了长远的成长梦想,也就自然削弱了学业带来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培养目标从单纯追求“全面发展”过渡到重点关注“个性成长”,从费尽心思地“取长补短”转向到专心致志地“扬长避短”。还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充满青春朝气又积极进取的高中生活。
  三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其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这一改革极大地唤醒了教师的“人本意识”,使教师从关注“分数”转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为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中课程改革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存在诸如评价指标体系难确定,评价目的迷失,支持性环境欠缺,形式主义倾向明显,评价区分度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组织实施不公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处境和国情现状,积极稳妥地推进。
  四是高职院校招生相对分开,“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这次改革提出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措施。分类考试实际上有两个层面:普通高校本科层次,实行“两个依据 一个参考”,即高考 学业水平考试,再加上综合评价。专科层面,高职院校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技能考核。实行本科和专科录取分开。有利于解放一部分不是研究型学生,将他们转向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样既有利于这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减轻高考的备考负担,同时也可以解决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一张卷”的问题,有利于高校更科学地选拔人才。2015年通过分类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多元录取,阳光招生,加大监督力度
  一是加分项目大幅“瘦身”,取消特长生加分。严厉打击加分造假,一经发现实行“三取消”,即取消加分资格和高考报名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这次改革是给考试加分做“减法”,考试加分政策,一类是鼓励性加分,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一类是补偿性加分,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给予扶持。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资格造假等问题,影响了公平公正,群众意见很大。比如2014年河南、辽宁就出现了体育特长生违规加分问题。这次改革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学生特长可客观计入综合素质档案,供高考录取时参考。二是重点减少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本地所属高校在当地招生。三是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四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查,严格审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
  二是严格自主招生规模,安排在高考后进行,使双向选择更加规范。自主招生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偏才怪才”,它给一部分考生提供了双保险的机会,甚至于提供了低分上名校的機会,同时赋予高校足够的自主权,可以更有目的地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和学科要求去选拔学生。这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2003年国家启动自主招生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但是由于政策不成熟、没有可供操作化的指标、诚信机制不健全、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受到了城市学校、家长和考生的追捧,而对于大部分农村及不发达地区考生而言却望尘莫及,自主招生开始偏离了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甚至有的演变为“掐尖”“小高考”,成为腐败的衍生地。
  三是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实现平等竞争。录取批次只是一个工作手段,在过去依靠手工录取,没有网络平台,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采取分批次录取的形式,谁知如今反而变成了学校档次的标签,随着网络录取平台的扩大,完全可以取消录取批次。其实,批次的设立人为地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形成了清晰的“院校层次”,好大学优先挑选优等生;学生也相应地被分成鲜明的“三六九等”,完全按照分数来选择学校。确有必要打破这一僵局。再次,取消录取批次,相当于在一个开放的自由市场,学校要以声誉、办学能力、综合实力,让考生选择,这必将会促进不同特色和定位的高校公平竞争,意味着高校将更加注重自身实力的“修炼”,激励高校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四是考试招生接受全程监督,加大违规查处力度。首先加大招生工作的信息公开力度,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等信息,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其次加强制度保障,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诚信制度和教育考试招生法律法规。最后是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一起,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笔者坚信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系统共同努力下,通过积极试点、稳妥推進、逐步推开这项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一定会顺利实施,大见成效,使高考指挥棒能更好地发挥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正确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武乡县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046300)
其他文献
摘要:人類有三种阅读模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流互动模型。《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阅读课的关键在于,基于文本理解基础上的交流探讨,对文章和作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以一次公开课为例,阐述如何将交流互动模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要:初中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由于历史、地域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上,在美术作品的文化理解上有差距。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欣赏课,获得美术欣赏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目的,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本文旨在通过美术欣赏课的操作思路和方法以及经验思考,表述笔者对于以上问题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文化背景;文化理解;差距;审美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
摘要: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成功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想品德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模拟或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但面对课时缩减,教学内容并未减少的情况,
摘要:21世纪是体验的时代,以听讲为主的感觉方式逐渐让位于体验,开展体验式教学是实现轻负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而数学实验则为学生的体验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利用数学实验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诱发体验、尝试体验、生长体验、积淀体验、内化体验、升华体验等六个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体验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本文以“以学定教”为核心,分析了以学定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性,并详细的分析了如何有效的实施“以学定教”,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学者、教师参考意见。  关键词:以学定教;初中数学;教学;促进性  “以学定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等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实施“以学定教”模式,能
摘要:这几年,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巧用讲学稿的方法来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即讲学稿不是提前发给学生,而是先布置学生预习,接着以检测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然后导学课文,最后又进行检测。经过实践,这样巧用讲学稿能有效地加强文言文知识的理解、落实,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掌握得轻松、记得牢固,也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检测的应对能力,提高了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巧用讲学稿;小组合作;文言文教學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是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若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班主任工作就会有较快成效。因此,班主任育人工作中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班主任搞好本职工作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处理;关系;大小;快慢;好差;主次;严爱;内容;形式;个别;一般;开头;结尾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训练和技法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使美育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素养;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19  在职业中专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是一
摘要:焦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不安、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例如,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答不出时,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从不同角度可分为正常焦虑与神经过敏性焦虑。研究表明,若高焦虑与高能力结合,会促进学习;当高焦虑与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时,则会妨碍学习,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以应付紧张、不安的情绪干扰。  关键词:高中英语;焦虑情绪;调节情绪;成绩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摘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及未来发展都是较为重要的,这就需要大力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精准改善高中生入学难题,全面提高入学率,相对的资助育人的重要性也就愈发显著,并逐渐发展成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因素。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普通高中在受到各项因素的直接影响下,仍旧存在较多滞后性问题,无论是教学队伍的专业性,还是教学机制及资源的先进性,都难以与实际需求相符合,这就使得高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新课改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