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学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实践。教师被称为“职业提问家”,就说明教师提问的重要性,自主创新也需要教师的提问,但它对提问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提高教师提问的自主效度。教师的提问恰当与否,学生的反应不一样,只有高质量的有效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双向性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能问”“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根据87位教育家的调查结果,确定了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有好奇心,不断发问”列在首位。学生提问在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
(一)让学生“能问”
也就是说学生要问必须有疑问、有时间、有对象,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采用自主性教学方法。如:挫折教学,发现式教学或成功教学,让学生自主探讨,在自主活动中发现问题。
2.课堂上,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如:动作技能教学中,在学生自主练习时,设立“师生门诊”,有疑问提出来,门诊开处方,然后以处方再练。在练习中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拓宽学生的交往空间。通过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形成“师—组”,“组—组”,“个—个”多层交往关系。在交往中参与者从动作交流→问题交流→心理交流,使个人的知识得到讨论、分享、扩大或改变。
(二)让学生“敢问”。
让学生敢问,就要创设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重要条件,适宜于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表现的环境。
1.自主创新过程必然有困难,教师要承认失败的价值,让学生在挫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如:在教材出现难点时,教师主动参与讨论,为师生提供一个思想感情磨擦、碰撞的机会,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真诚的课堂气氛。
2.以问导问,把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统一到课堂教学中,开阔视野,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提出:“身体成什么形状最易滚动”,引出学生“怎样使身体团紧”的疑问。
3.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及时发现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思维火花,给予鼓励和表扬。
学生在“能问”“敢问”的前提下,才有自然状态下的发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心理倾向推动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点。
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提出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遷移和智力的飞跃。教师提问要杜绝强制性发问和质问,如:“练的动作为什么没学会?”,不要提“是不是?”“对不对?”等判断性问题,也要减少“这是什么?”等叙述性问题,而应多提容多纳异,鼓励想象,促进学生标新立异的开放性问题。如:“你对这位同学的动作有什么看法?”,“你自己有什么改进建议?”“如果你推手快一点效果会怎么样?”(跳山羊)……追求的不是唯一正确答案。
二、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教师要从实践中总结从以下几个角度提问,使课堂提问更具有效率:
(一)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需有启发性。
(二)难度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广度
体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显然,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思维的层次愈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愈差。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
(四)密度
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浮光掠影地提问,应精讲,适当提问,多进行身体练习,不能破坏体育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提高与练习相结合。也不能整堂课没有提问,不启不发。同时,每提一个问题后,要有一定的时间停顿,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提问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问,使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更快地掌握动作。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双向性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能问”“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根据87位教育家的调查结果,确定了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有好奇心,不断发问”列在首位。学生提问在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
(一)让学生“能问”
也就是说学生要问必须有疑问、有时间、有对象,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采用自主性教学方法。如:挫折教学,发现式教学或成功教学,让学生自主探讨,在自主活动中发现问题。
2.课堂上,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如:动作技能教学中,在学生自主练习时,设立“师生门诊”,有疑问提出来,门诊开处方,然后以处方再练。在练习中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拓宽学生的交往空间。通过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形成“师—组”,“组—组”,“个—个”多层交往关系。在交往中参与者从动作交流→问题交流→心理交流,使个人的知识得到讨论、分享、扩大或改变。
(二)让学生“敢问”。
让学生敢问,就要创设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重要条件,适宜于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表现的环境。
1.自主创新过程必然有困难,教师要承认失败的价值,让学生在挫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如:在教材出现难点时,教师主动参与讨论,为师生提供一个思想感情磨擦、碰撞的机会,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真诚的课堂气氛。
2.以问导问,把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统一到课堂教学中,开阔视野,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提出:“身体成什么形状最易滚动”,引出学生“怎样使身体团紧”的疑问。
3.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及时发现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思维火花,给予鼓励和表扬。
学生在“能问”“敢问”的前提下,才有自然状态下的发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心理倾向推动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点。
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提出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遷移和智力的飞跃。教师提问要杜绝强制性发问和质问,如:“练的动作为什么没学会?”,不要提“是不是?”“对不对?”等判断性问题,也要减少“这是什么?”等叙述性问题,而应多提容多纳异,鼓励想象,促进学生标新立异的开放性问题。如:“你对这位同学的动作有什么看法?”,“你自己有什么改进建议?”“如果你推手快一点效果会怎么样?”(跳山羊)……追求的不是唯一正确答案。
二、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教师要从实践中总结从以下几个角度提问,使课堂提问更具有效率:
(一)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需有启发性。
(二)难度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广度
体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显然,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思维的层次愈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愈差。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
(四)密度
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浮光掠影地提问,应精讲,适当提问,多进行身体练习,不能破坏体育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提高与练习相结合。也不能整堂课没有提问,不启不发。同时,每提一个问题后,要有一定的时间停顿,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提问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问,使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更快地掌握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