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了很大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3
我已经是具有二十几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了,在语文课堂上,总觉得文言文最难教,学生也最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文化底子薄、课外积累少,语言环境差,文言文就像象牙塔一样使人望而却步。面对这个困境应该怎么办?我想先从新课程的要求着手,打开突破口,找到恰当的方法。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60篇。根据这个标准,该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朗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表演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使楚》《郑人买履》等课文都可以运用。
3.绘画法。许多优美的文言文都可成画。如《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等文章都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精妙的图画,在挥洒自如中,让陌生的语言真实地展现面前,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4.引经据典法。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二、诵读是最好的途径
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
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会读就行。其实不然,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文要求掌握的知识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和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要读出抑扬顿挫和感情,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具体的诵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听读
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2.议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3.品读
“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三、归纳是最好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借助工具自己探索历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如:一词多义,特殊的文言句式等。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类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四、生活是最好的环境
“文言”和“白话”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文言。
以学习《幼时记趣》一文为例。文中“以丛草为林”中的“以……为……”是常用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把……当做”。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媒体宣传的主题,被配曲传唱,学生早已理解并记忆。本文中的“以……为……”与其中“以……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教师把文言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记忆效果。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弱项,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才能使“天堑变通途”,使得文言文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古诗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3
我已经是具有二十几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了,在语文课堂上,总觉得文言文最难教,学生也最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文化底子薄、课外积累少,语言环境差,文言文就像象牙塔一样使人望而却步。面对这个困境应该怎么办?我想先从新课程的要求着手,打开突破口,找到恰当的方法。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60篇。根据这个标准,该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朗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表演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使楚》《郑人买履》等课文都可以运用。
3.绘画法。许多优美的文言文都可成画。如《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等文章都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精妙的图画,在挥洒自如中,让陌生的语言真实地展现面前,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4.引经据典法。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二、诵读是最好的途径
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
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会读就行。其实不然,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文要求掌握的知识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和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要读出抑扬顿挫和感情,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具体的诵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听读
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2.议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3.品读
“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三、归纳是最好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借助工具自己探索历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如:一词多义,特殊的文言句式等。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类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四、生活是最好的环境
“文言”和“白话”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文言。
以学习《幼时记趣》一文为例。文中“以丛草为林”中的“以……为……”是常用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把……当做”。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媒体宣传的主题,被配曲传唱,学生早已理解并记忆。本文中的“以……为……”与其中“以……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教师把文言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记忆效果。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弱项,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才能使“天堑变通途”,使得文言文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古诗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