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y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的课堂教学设计。本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着力构建“五环节”生物课堂导学过程,以充分发挥“教为学服务”的作用。
  关键词: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72-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特别是激素调节)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相一致,将免疫也视作一种调节方式,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本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其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关于人体的三道防线,由于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已有详细介绍,本节教材只是做了简单的回顾。关于本节的重点——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再讲述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即较详细地介绍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和过程。学完本节内容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并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②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搜集并整理资料的能力;②尝试建构体液免疫过程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概念模型;③通过体液免疫过程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比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②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变“教”为“导”,即构建“五环节”生物课堂导学过程——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以充分发挥“教为学服务”的作用。
  1.导入。借用本节问题探讨中的问题导入新课。该问题在上节课结束时就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并收集资料,按“同伴导学小组”分组讨论形成各小组的答案,上课时各小组的组长给出答案,这样既可以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又可以引出新知识——免疫调节。
  2.导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为什么会肿大?伤口感染后为什么会化脓?为什么大面积皮肤损伤会危及生命?为什么唾液能灭菌?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一次性不能提出很多,教师可通过有目的地展现相关的挂图,让学生在看图、议图中讨论提出,最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将这些问题总结呈现出来。其次引导学生释疑。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再适当播放一些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并形成课本P35的图。
  3.导研。引导学生研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由于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已有详细介绍,因此只需让学生自主看一下课本,就能迅速概括出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的相关内容。对于第三道防线,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36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每4人一组围绕课本
  中的三个讨论题展开研讨,视情况教师引导得出有关答案。通过该资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T细胞的作用,很自然地引入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课本P37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课件展示阅读提纲:(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然后小组合作研讨,归纳出该图中的二抗(抗原、抗体)五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的区别,再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建构体液免疫过程的概念模型图,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在此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体液免疫的过程后,教师引导归纳: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让学生结合P37图216细胞免疫示意图,观看细胞免疫过程的动态演示,围绕:(1)吞噬细胞在其中起什么作用?(2)效应T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3)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4)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抗原是如何消灭的?等问题进行小组合作研讨,归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建构细胞免疫过程的概念模型图,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学生掌握了特异性免疫的内容后,再通过自主学习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在掌握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小组讨论,结合课本实例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防卫功能过高——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低——免疫缺陷病。
  关于免疫学的应用,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很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疫苗的发明和应用、器官移植等方面的问题。
  4.导练。课堂导练是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反馈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一方面利用课本P40的练习,另一方面利用实物投影仪补充适量的微型练习巩固强化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等重、难点内容。
  5.导评。课堂评价是课堂小结和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网络的环节。本节课在师生互动中进行课堂小结,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并适时将下表呈现出来,达到进一步理清易混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示意图、练习等内容,较好地发挥了教材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并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建构模型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生命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在通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恰到好处地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本教学设计围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导”为主线,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习中愉快地掌握知识,处于主体地位。在设计过程中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共同探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訓练了学生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了资源共享,欣赏他人,提高自己的意识。在教学中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合理整合,积极探索一个“学为主体,导为主线,能为主旨”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接受能力与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整合语文学科中重难点,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有效性。本文通过对乡村语文学科与阅读课程的联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两者的有效整合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推动乡村语文阅读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语文学科;阅读课程;有效;整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教学主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工作室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摸索出了构建有思想的数学课堂这一教学主张。针对不同的数学思想,总结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教学主张;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4-041-1  一、教学主张的形成  教学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充实却又忙碌,繁琐而又复杂,许多教
摘要:文化自信是价值传递,文化自信是精神力量的召唤和觉醒,而家国情怀是精神涵养的情感体现。历史教师需要从家国情怀的高度立意历史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同时将文化自信作为引发学生心灵回响的“引擎”,树立文化自信观念,让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学生必备品格的形成中共生共融,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历史教学;共生共融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獻标
摘 要: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和高考考纲对本课的要求,将新课标与考纲,教学与考试融为一体,以构建学生主动乐学、优质高效、提升能力、适应高考和未来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突出“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生涯规划有目标、有方向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
摘 要:通过对函数最值问题几种解题方法的对比研究,在技巧性很强的函数解题应用过程中如何能透过问题看本质,以提高学生做题效率,激发和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彰显出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函数最值;判别式;几何模型;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4-086-1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
摘要: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本质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目标之一。本文以苏科版《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1、2两节的教学为例,介绍了科学本质教育的实施方法。即通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并在探究活动中预设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领悟了科学本质。  关键词:科学本质;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学方法;分子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原因而厌恶一个学科,当然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原因而喜爱一个学科,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偏科的现象。而且在为人处事上学生有时也会将教师的行为作为准则,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模仿教师。如上所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更应该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教师引导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教师;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对于学生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分层教学的条件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了。教师应该在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中,对学生做出合适的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划分,给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活动课;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被网络中形形色色的图片充斥的情况下,我们的语文教材插图就处于弱势地位,很容易被忽视。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很多直观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配合着教学内容经过精心的挑选而设计和选择出来的,它们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源。尤其是部编本新教材在教材插图上精雕细琢,融合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写意、留白等多种表现手法,浓浓的中国风,变
摘 要:数字化这一学习资源在现如今早已成为一种创新式的资源形式,将其有效地应用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教学中,往往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教师将这一授课资源加以有效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明确媒体方式、教学内容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及加工学习资源,从而依据授课目标及内容等更好地选定组织方式,使最终的教育效果得以显著增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