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博览群书,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心飘万里之外,神游八荒。读书的好,古人清楚,今人更是明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好书,好读书,读正本的书。”在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采用多种措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我校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环境,努力“诱惑”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一)诱惑一: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自己的学生喜欢阅读,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阅读者。每位教师要有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我总是把想推荐给学生的书籍早早买来,放在教室的书橱,一闲就看。没过两天学生们就入“圈套”了:或偷偷地来翻上几页,或在我阅读时围在边上一同分享……“鱼儿已在饵边了”,我适时地在课前五分钟阅读几段或几篇给他们。双休日回来,已有一半学生拥有了和我一样的书。午间,捧着这书与学生们阅读,交流,此时的我与孩子们的脸上是阳光般的灿烂。这样,孩子们很快乐地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窗边的小豆豆》《世界名人传》及杨红缨、秦文君的部分校园小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而且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二)诱惑二:活动激趣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演等特点,我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每天早读之前的五分钟进行系列演讲训练,以抽签的形式,背诵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利用阅读课,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设计说话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谈收获,议看法,让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另一方面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渴望。
(三)诱惑三:家校联手
学校教育是离不开社会与家长的支持的,当前社会对小学生的诱惑很多,要小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保质保量地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支持。因此利用家长会向家长提出倡议: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阅读,做“爱读书的好爸爸、好妈妈”。为此,我利用阅读卡,用阅读积分的形式激励学生们在家里自觉阅读。阅读半小时得1分阅读积分,超过一小时得2分,与同学或父母同看一本书并相互交流的加5分。阅读卡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第一次为红卡,满15分换黄卡,满40分换绿卡,满60分换蓝卡,满100分就被评为“阅读之星”。学生们响应热烈,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孩子事半功倍。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一)与课堂教学结合
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中学会阅读。
(二)泛读与精读结合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泛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典范语言,增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孩子学会精读与泛读,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讀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三)读与记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重在积累,这是古今中外的读书经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丰富语言积累”的原因。而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我注重培养我班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表格式的,主要项目有阅读日期、书(篇)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名言佳句、不足之处等。另一种是心得式的,如果是自己的书,也可在书上画符号、加批注、标重点、写体会和看法。记录好词好句、写读心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注意欣赏故事情节,引导他们积累语言。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与游戏结合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开展一些延伸活动。例如念、演、画、唱等方式,教孩子制作书签或小书,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孩子更大的阅读兴趣。
通过实践,孩子们也因此有了可喜的变化:
——很多孩子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而且,他们选择好书有方法,推荐好书有热情,阅读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阅读量大增,整个班级表现得书香浓浓。
——孩子变得更爱学语文,更爱写日记了。文章越写越活泼了,他们积极向各种报刊杂志投稿,有多篇习作分别发表在《石狮日报》《小学生周报》等,受到家长好评,家长惊喜于孩子的变化,纷纷表示支持孩子阅读。
——孩子变得越来越可爱了。他们知识面广,想象力丰富,活泼且富有幽默感,平时变得爱思考也更善于思考,言语、举止也表现得不一般,更细致,更善解人意,有人情味,让人感觉更温暖。
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一、采用多种措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我校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环境,努力“诱惑”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一)诱惑一: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自己的学生喜欢阅读,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阅读者。每位教师要有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我总是把想推荐给学生的书籍早早买来,放在教室的书橱,一闲就看。没过两天学生们就入“圈套”了:或偷偷地来翻上几页,或在我阅读时围在边上一同分享……“鱼儿已在饵边了”,我适时地在课前五分钟阅读几段或几篇给他们。双休日回来,已有一半学生拥有了和我一样的书。午间,捧着这书与学生们阅读,交流,此时的我与孩子们的脸上是阳光般的灿烂。这样,孩子们很快乐地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窗边的小豆豆》《世界名人传》及杨红缨、秦文君的部分校园小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而且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二)诱惑二:活动激趣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演等特点,我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每天早读之前的五分钟进行系列演讲训练,以抽签的形式,背诵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利用阅读课,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设计说话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谈收获,议看法,让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另一方面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渴望。
(三)诱惑三:家校联手
学校教育是离不开社会与家长的支持的,当前社会对小学生的诱惑很多,要小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保质保量地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支持。因此利用家长会向家长提出倡议: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阅读,做“爱读书的好爸爸、好妈妈”。为此,我利用阅读卡,用阅读积分的形式激励学生们在家里自觉阅读。阅读半小时得1分阅读积分,超过一小时得2分,与同学或父母同看一本书并相互交流的加5分。阅读卡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第一次为红卡,满15分换黄卡,满40分换绿卡,满60分换蓝卡,满100分就被评为“阅读之星”。学生们响应热烈,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孩子事半功倍。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一)与课堂教学结合
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中学会阅读。
(二)泛读与精读结合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泛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典范语言,增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孩子学会精读与泛读,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讀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三)读与记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重在积累,这是古今中外的读书经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丰富语言积累”的原因。而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我注重培养我班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表格式的,主要项目有阅读日期、书(篇)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名言佳句、不足之处等。另一种是心得式的,如果是自己的书,也可在书上画符号、加批注、标重点、写体会和看法。记录好词好句、写读心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注意欣赏故事情节,引导他们积累语言。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与游戏结合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开展一些延伸活动。例如念、演、画、唱等方式,教孩子制作书签或小书,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孩子更大的阅读兴趣。
通过实践,孩子们也因此有了可喜的变化:
——很多孩子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而且,他们选择好书有方法,推荐好书有热情,阅读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阅读量大增,整个班级表现得书香浓浓。
——孩子变得更爱学语文,更爱写日记了。文章越写越活泼了,他们积极向各种报刊杂志投稿,有多篇习作分别发表在《石狮日报》《小学生周报》等,受到家长好评,家长惊喜于孩子的变化,纷纷表示支持孩子阅读。
——孩子变得越来越可爱了。他们知识面广,想象力丰富,活泼且富有幽默感,平时变得爱思考也更善于思考,言语、举止也表现得不一般,更细致,更善解人意,有人情味,让人感觉更温暖。
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