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对美育更加重视,明确指出:“我们要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美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强调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与四十九中、二零一中、二一零中四校合一,汇聚了98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370多名教职员工。四校原来都名不见经传,师资既没名师大腕,生源又多是别校择优筛剩的学生。面对超常的班级规模、庞大的学生数量、来自四方的干部教师、一校三址的办学困难,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不负教育的重任与群众的期望,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根据国家对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设施、教师、学生的实际,学校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深入学习贯彻美育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美育为载体,教学为中心,美术教学为切入点,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把美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近年来,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学校跨入“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行列;2008年,成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1年,迈进“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殿堂、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其间,还获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德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等称号。学校教学质量也不断攀升,本科上线率从2006年的45.7%,上升到2014年的100%。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从形象入手,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充分感受,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高尚、积极,在思想上全面地健康成长。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探索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灌输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是立人的根本教育。而美育为德育提供了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情感体验的机制。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从战略高度,探索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在德育中引进美育,使抽象的德育理论变为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美德认知教育,构建立身处世思想美 学校开展国家级《中华传统美德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研究》课题实验,以“德育从中华美德教育起航”为思路,9个班共500名学生2000多人次通过德育综合实践课,促进美德认知,并形成《社区传统美德调查报告》。
注重美德知行统一,强化养成行为美 学校引导学生明礼于心,行礼于人,做心灵美、行为美的中学生。学校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狠抓校风、班风的建设。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促进美的知行统一。学校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每学期均达30课时。近两年,数千人次参加“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道德水平,而且逐渐外化成服务社会的行为。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探索智育与美育的融合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都有审美价值,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智育,也蕴涵着美育。
注重发挥美术专业资源优势,引领教学创造美 2004年学校在本市率先将美术职高班转型为普通高中美术专业班,实施“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双并举。转型后,学生文化素质和美术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培养出了上千名毕业生,有的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迈进高等艺术学府。近年,学校高考本科率高达92%,重点本科率达50%。
美术职高的成功转型,也促进了其辐射作用的发挥。其他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运用美术手段,达到智与美的融合。政治学科选用创作漫画形式,用夸张、拟人、拟物,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深化对政治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语文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诗配画”“文配画”绘画创作大赛,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审美创作能力的提高。
注重总结经验,形成“一·四·一一”教学运行模式创造美 14年来,学校以科研为先导,探索美育与智育的融合,并形成由思维、途径、方法构成的“一·四·一一”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美育有效的运行模式。
一即:确立一个美育思维。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要运用美学原理,有资源、有途径、有方法、有运行模式,将课程中的美育元素,有机地整合到教学内部结构、知识、能力价值观中。伴随智育功能的实现,同时使学生鉴赏到知识的美,学习、欣赏、创造美的方法,形成审美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生成美育功能的影响。
四即:通过四条途径。学科内容渗透美育,侧重美育资源的开发;教师教授渗透美育,侧重美育引导策略;学生学习渗透美育,侧重美育体验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渗透美育,侧重美育态度、价值观的指向与生成。
一一即:使用十一种方法。突出学科特色,挖掘教材内容,展现学科美;以PCK理论为指导,梳理知识结构,展现学科结构美和逻辑美;发挥美术、音乐资源优势,感受学科整合美;采用表演、游戏、辩论、绘画等多种形式,感受体验美;组织学生创作,感受成就美;创设教学情境,感受欣赏美;注重教师仪表、锤炼教学基本功,展现教学外在美;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愉悦美;合作动手实践中感受互助美;采用标准分评价教学成绩,体现教师协作美;采用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成果,体现学生成长美。
坚持强健学生身心,探索体育与美育的融合
体育是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重要活动,是力与美的结合,具有促进人体健美的功能,又使人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因此,学校坚持强健学生身心,无论是体育课、还是“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大力开展多项竞技活动,科学设计安排传统体育游戏项目。 坚持以艺术教育、景观美育为重要载体,探索实现美育价值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态。学校坚持发展学生多元取向的艺术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精神”“艺术修养”和“艺术气质”。
注重普及,广泛参与,培育素养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宗旨,开展健康向上、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拓展了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社团活动“三大活动”及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和科技节“三个校园节日”,学生参与率达90%。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创造美,感受美,彰显青春飞扬之美。
学校组织了合唱队、舞蹈队、青松话剧社、德育剧社、动漫社等社团。合唱团和话剧社多次获得区、市、国家级艺术节一、二、三等奖。
注重提高,发展特长,成立管乐团 2003年,学校成立学生管乐团,管乐团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制度建设为保障,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管乐团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学校美育整体的提高,形成艺术教育亮点和办学特色。2011年,跻身“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行列。12年来,学校演练中外名曲53首、举办专场演出20余场、参加各级各类演出近百场,为211、985大学艺术团输送了无数优秀人才。
注重统筹景观建设,美化校园感染美 学校以“处处无空白,处处以美育人”的原则,加强统筹规划。以校旗、校徽、校歌和办学思想、校训相互衬托,形成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北教学楼、南教学楼、美术楼、信息楼大厅、校园分别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生美术作品、美丽家园为主题陈列作品、设置景观,点染出学校典雅静谧的治学氛围、鲜明的办学特色、清新明快、活力向上的现代气息。
美育之美,放眼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凝练具有鲜明美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凝练具有美育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凝练具有美育特色的精细化的德智体美融合的运行体系;凝练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学生个性,包括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特征,培养出具有美育特色的优秀学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描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卷。
本文系“十二五”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美育的实践与研究》摘要 DGB11138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强调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与四十九中、二零一中、二一零中四校合一,汇聚了98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370多名教职员工。四校原来都名不见经传,师资既没名师大腕,生源又多是别校择优筛剩的学生。面对超常的班级规模、庞大的学生数量、来自四方的干部教师、一校三址的办学困难,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不负教育的重任与群众的期望,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根据国家对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设施、教师、学生的实际,学校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深入学习贯彻美育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美育为载体,教学为中心,美术教学为切入点,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把美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近年来,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学校跨入“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行列;2008年,成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1年,迈进“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殿堂、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其间,还获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德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等称号。学校教学质量也不断攀升,本科上线率从2006年的45.7%,上升到2014年的100%。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从形象入手,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充分感受,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高尚、积极,在思想上全面地健康成长。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探索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灌输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是立人的根本教育。而美育为德育提供了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情感体验的机制。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从战略高度,探索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在德育中引进美育,使抽象的德育理论变为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美德认知教育,构建立身处世思想美 学校开展国家级《中华传统美德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研究》课题实验,以“德育从中华美德教育起航”为思路,9个班共500名学生2000多人次通过德育综合实践课,促进美德认知,并形成《社区传统美德调查报告》。
注重美德知行统一,强化养成行为美 学校引导学生明礼于心,行礼于人,做心灵美、行为美的中学生。学校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狠抓校风、班风的建设。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促进美的知行统一。学校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每学期均达30课时。近两年,数千人次参加“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道德水平,而且逐渐外化成服务社会的行为。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探索智育与美育的融合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都有审美价值,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智育,也蕴涵着美育。
注重发挥美术专业资源优势,引领教学创造美 2004年学校在本市率先将美术职高班转型为普通高中美术专业班,实施“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双并举。转型后,学生文化素质和美术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培养出了上千名毕业生,有的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迈进高等艺术学府。近年,学校高考本科率高达92%,重点本科率达50%。
美术职高的成功转型,也促进了其辐射作用的发挥。其他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运用美术手段,达到智与美的融合。政治学科选用创作漫画形式,用夸张、拟人、拟物,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深化对政治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语文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诗配画”“文配画”绘画创作大赛,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审美创作能力的提高。
注重总结经验,形成“一·四·一一”教学运行模式创造美 14年来,学校以科研为先导,探索美育与智育的融合,并形成由思维、途径、方法构成的“一·四·一一”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美育有效的运行模式。
一即:确立一个美育思维。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要运用美学原理,有资源、有途径、有方法、有运行模式,将课程中的美育元素,有机地整合到教学内部结构、知识、能力价值观中。伴随智育功能的实现,同时使学生鉴赏到知识的美,学习、欣赏、创造美的方法,形成审美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生成美育功能的影响。
四即:通过四条途径。学科内容渗透美育,侧重美育资源的开发;教师教授渗透美育,侧重美育引导策略;学生学习渗透美育,侧重美育体验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渗透美育,侧重美育态度、价值观的指向与生成。
一一即:使用十一种方法。突出学科特色,挖掘教材内容,展现学科美;以PCK理论为指导,梳理知识结构,展现学科结构美和逻辑美;发挥美术、音乐资源优势,感受学科整合美;采用表演、游戏、辩论、绘画等多种形式,感受体验美;组织学生创作,感受成就美;创设教学情境,感受欣赏美;注重教师仪表、锤炼教学基本功,展现教学外在美;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愉悦美;合作动手实践中感受互助美;采用标准分评价教学成绩,体现教师协作美;采用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成果,体现学生成长美。
坚持强健学生身心,探索体育与美育的融合
体育是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重要活动,是力与美的结合,具有促进人体健美的功能,又使人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因此,学校坚持强健学生身心,无论是体育课、还是“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大力开展多项竞技活动,科学设计安排传统体育游戏项目。 坚持以艺术教育、景观美育为重要载体,探索实现美育价值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态。学校坚持发展学生多元取向的艺术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精神”“艺术修养”和“艺术气质”。
注重普及,广泛参与,培育素养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宗旨,开展健康向上、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拓展了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社团活动“三大活动”及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和科技节“三个校园节日”,学生参与率达90%。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创造美,感受美,彰显青春飞扬之美。
学校组织了合唱队、舞蹈队、青松话剧社、德育剧社、动漫社等社团。合唱团和话剧社多次获得区、市、国家级艺术节一、二、三等奖。
注重提高,发展特长,成立管乐团 2003年,学校成立学生管乐团,管乐团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制度建设为保障,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管乐团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学校美育整体的提高,形成艺术教育亮点和办学特色。2011年,跻身“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行列。12年来,学校演练中外名曲53首、举办专场演出20余场、参加各级各类演出近百场,为211、985大学艺术团输送了无数优秀人才。
注重统筹景观建设,美化校园感染美 学校以“处处无空白,处处以美育人”的原则,加强统筹规划。以校旗、校徽、校歌和办学思想、校训相互衬托,形成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北教学楼、南教学楼、美术楼、信息楼大厅、校园分别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生美术作品、美丽家园为主题陈列作品、设置景观,点染出学校典雅静谧的治学氛围、鲜明的办学特色、清新明快、活力向上的现代气息。
美育之美,放眼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凝练具有鲜明美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凝练具有美育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凝练具有美育特色的精细化的德智体美融合的运行体系;凝练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学生个性,包括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特征,培养出具有美育特色的优秀学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描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卷。
本文系“十二五”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美育的实践与研究》摘要 DGB11138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