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0~31日,印度发生全球最大规模的停电事件,全国一半地区没有电力供应,其中包括首都新德里和加尔各答等众多大城市,受影响人口达6亿多。印度创造的这一“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再次表明,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严重影响了印度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了“大象的软肋”。
拖后腿的“铁公机”
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都保持在8%以上,但是不给力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泛指基础设施)成了制约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2010~2011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度基础设施总体情况排名第91位。其中公路设施排名90位,港口设施83位,航空交通71位,电力设施110位,只有铁路表现不错,排名23位。
印度铁路里程大约6万公里,每天有9000多列客车运行,日客运量1800多万人。印度铁路系统基本上都是国营部门,工作人员加总近200万人,不少部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近几十年来铁路系统所获投资严重不足,导致车辆老旧、信号系统缺乏升级和道路维护的不到位,使得印度铁路在日益增加的运力需求面前不堪重负,事故频发。有人戏言道,印度火车一定会把你们送达目的地,什么时间到就不一定了。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铁路意外中丧生的民众将近2.6万人。
印度公路总长334万公里,号称世界第二大公路网,但质量普遍较差。印度的国道占道路总里程的2%,却承担着40%的运量。在印度的国道中,大部分只有两车道,除个别路段是全封闭的以外,都是开放式的,马路中间没有隔离带,马路两边也没有隔离网,牛车、马车、拖拉机、卡车都可以通行,导致车速极慢,每小时大概能跑16公里,而且事故率很高。1998年印度政府开始修建“黄金四边形”高速公路网,它把该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新德里、孟买、钦奈和加尔各答连成一体。但即使是走高速公路,从德里到阿格拉,短短200公里的路程,小车也需要跑5个小时。高速公路和国道尚且如此,至于邦道和乡村公路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印度人自嘲道:在印度开车一定要有好喇叭、好刹车和好运气。
印度机场基础设施老旧,航班延误率居高不下。印度只有德里国际机场装备了进近与着陆系统,最繁忙的孟买机场只有两条跑道,而且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严重缺乏。在全球飞机抵达误时最严重的国际机场中,印度三大国际机场都名列前茅,分别是孟买机场第一、新德里机场第二和班加罗尔机场第四。
除了“铁公机”之外,印度的港口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和网络设施都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上海港装卸一艘集装箱货轮只需要8小时,而孟买港需要3天,这无形中增加了物流和仓储成本。由于电力供应缺口,停电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在印度最畅销的机电设备就是家用发电设备,即使在繁华的商业区和繁忙的工业区,很多工厂和办公楼都自备发电机来保持供电。印度作为“软件大国”享誉全球,但是印度的普通国民要享受互联网服务却比较困难,网民数量与中国相比几乎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可以说,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已经成了印度经济发展的“短板”。麦肯锡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印度不加速改善其基础设施,到2017财年,印度经济将因此损失2000亿美元,占其GDP总量的10%,年度经济增长率也会下降1.1%。7月初的“黑色星期二”再次为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亮起红灯。
“1万亿美元计划”
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印度经济近期也遭遇寒流,今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同比增幅仅为5.3%。6月6日,总理辛格称印度正处“紧要关头”,政府将通过扩大港口、公路和电厂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来刺激该国经济增长。作为短期目标,辛格总理要求,截至2013年3月,政府将新增港口建设投资约63亿美元;斥资36亿美元用于铁路轨道升级以及新建机场;另外,在未来12个月内,政府还将新修9500公里公路和增加约18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
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印度政府计划在第12个五年规划(2012~2017)中向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万亿~1.2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8%~8.5%,将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多。这就是所谓的“1万美元计划”。
在这个雄心勃勃的规划中,电力设施建设是重头。为达1亿千瓦总发电能力目标,印度将新建一系列火力、水力及核能发电站。在公路建设方面,除完成当前在建的国道外,规划提出切实发展高速公路网,并优先发展乡村道路通道,以实现道路全面联通。在铁路建设方面,计划新增线路1万公里,双轨线路5800公里,轨距转换5000公里,电气化6500公里。在“十二五”期间,印度计划新建两座新机场:新孟买机场和果阿机场;在二三线城市新建机场8个。此外,将建设大量灯光照明降落跑道和短距离起飞跑道。印度还将简化和便利港口建设的各项手续,吸引私营资本参与港口现代化建设及改扩建。
印度的困难与中国的机遇
“1万亿美元计划”表明印度政府下决心改善基础设施,但要完成这一计划,印度还将面临许多困难:
第一就是“差钱”。去年第四季度,印度政府的经常项目逆差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96亿美元,这是同期新兴经济体当中最大的逆差规模。为了吸引外国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领域,印度首脑访问韩国、日本、沙特、卡塔尔等富国,积极展开游说。但这显然不是朝夕之功。
第二就是效率低,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部门协作和中央地方相互配合,很容易出现拖延和“烂尾”现象。例如,印度“十一五”规划中有60%的项目超期和超支。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腐败 不作为”的组合。以印度铁路为例,大量的国家投资经层层下拨,一部分经费落入各级官员的腰包,真正用于设备维修改造的费用不足一半。因此,在周二的大停电事件中,一些印度网民把矛头直指贪腐的政客,批评他们中饱私囊,没把足够的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印度各利益集团、各党派、中央与地方之间不能有效协调,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损害全国性共同利益。这次大停电的直接起因就是北方邦等几个邦几个月来用电超过定额,终于令印度电网不堪重负而大面积跳闸。
第三就是技术设备和熟练工人的缺乏。印度由于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得不是很好,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的技术装备、施工机械存在很大缺口。以建筑业必需的商品混凝土机械为例,目前印度国内商品混凝土机械不足1%。此外,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电梯、物料搬运输送设备也严重缺乏。
在印度许多公路修筑工地上,筑路工人主要使用简单工具,用铁锹挖沟开洞,拿大锤砸断钢筋,靠铁铲运送沙土。随着大量工程的上马,印度熟练工人明显短缺,大部分工人基本没有受过培训。许多熟练工人都去了薪水更高的海湾地区或新加坡。一些建筑工人培训公司应运而生,它们不仅要教新手如何使用标尺、砌砖、刷墙、混合水泥,甚至还要教他们怎么用电梯和抽水马桶。
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曾经在中国也出现过,中国的经验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印度。此外,中国在工程装备制造业、机电设备、通讯设备、工程管理和熟练的建筑工人队伍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并不逊色于日韩、欧洲的竞争者。例如,来自湖南的三一重工已在印度普纳市经济开发区成功落地生根。认清自己的基建欠账后,印度的各项基建即将全面铺开,今后5年内,也将是中国相关行业开拓印度市场的最佳时期。
拖后腿的“铁公机”
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都保持在8%以上,但是不给力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泛指基础设施)成了制约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2010~2011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度基础设施总体情况排名第91位。其中公路设施排名90位,港口设施83位,航空交通71位,电力设施110位,只有铁路表现不错,排名23位。
印度铁路里程大约6万公里,每天有9000多列客车运行,日客运量1800多万人。印度铁路系统基本上都是国营部门,工作人员加总近200万人,不少部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近几十年来铁路系统所获投资严重不足,导致车辆老旧、信号系统缺乏升级和道路维护的不到位,使得印度铁路在日益增加的运力需求面前不堪重负,事故频发。有人戏言道,印度火车一定会把你们送达目的地,什么时间到就不一定了。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铁路意外中丧生的民众将近2.6万人。
印度公路总长334万公里,号称世界第二大公路网,但质量普遍较差。印度的国道占道路总里程的2%,却承担着40%的运量。在印度的国道中,大部分只有两车道,除个别路段是全封闭的以外,都是开放式的,马路中间没有隔离带,马路两边也没有隔离网,牛车、马车、拖拉机、卡车都可以通行,导致车速极慢,每小时大概能跑16公里,而且事故率很高。1998年印度政府开始修建“黄金四边形”高速公路网,它把该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新德里、孟买、钦奈和加尔各答连成一体。但即使是走高速公路,从德里到阿格拉,短短200公里的路程,小车也需要跑5个小时。高速公路和国道尚且如此,至于邦道和乡村公路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印度人自嘲道:在印度开车一定要有好喇叭、好刹车和好运气。
印度机场基础设施老旧,航班延误率居高不下。印度只有德里国际机场装备了进近与着陆系统,最繁忙的孟买机场只有两条跑道,而且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严重缺乏。在全球飞机抵达误时最严重的国际机场中,印度三大国际机场都名列前茅,分别是孟买机场第一、新德里机场第二和班加罗尔机场第四。
除了“铁公机”之外,印度的港口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和网络设施都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上海港装卸一艘集装箱货轮只需要8小时,而孟买港需要3天,这无形中增加了物流和仓储成本。由于电力供应缺口,停电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在印度最畅销的机电设备就是家用发电设备,即使在繁华的商业区和繁忙的工业区,很多工厂和办公楼都自备发电机来保持供电。印度作为“软件大国”享誉全球,但是印度的普通国民要享受互联网服务却比较困难,网民数量与中国相比几乎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可以说,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已经成了印度经济发展的“短板”。麦肯锡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印度不加速改善其基础设施,到2017财年,印度经济将因此损失2000亿美元,占其GDP总量的10%,年度经济增长率也会下降1.1%。7月初的“黑色星期二”再次为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亮起红灯。
“1万亿美元计划”
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印度经济近期也遭遇寒流,今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同比增幅仅为5.3%。6月6日,总理辛格称印度正处“紧要关头”,政府将通过扩大港口、公路和电厂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来刺激该国经济增长。作为短期目标,辛格总理要求,截至2013年3月,政府将新增港口建设投资约63亿美元;斥资36亿美元用于铁路轨道升级以及新建机场;另外,在未来12个月内,政府还将新修9500公里公路和增加约18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
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印度政府计划在第12个五年规划(2012~2017)中向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万亿~1.2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8%~8.5%,将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多。这就是所谓的“1万美元计划”。
在这个雄心勃勃的规划中,电力设施建设是重头。为达1亿千瓦总发电能力目标,印度将新建一系列火力、水力及核能发电站。在公路建设方面,除完成当前在建的国道外,规划提出切实发展高速公路网,并优先发展乡村道路通道,以实现道路全面联通。在铁路建设方面,计划新增线路1万公里,双轨线路5800公里,轨距转换5000公里,电气化6500公里。在“十二五”期间,印度计划新建两座新机场:新孟买机场和果阿机场;在二三线城市新建机场8个。此外,将建设大量灯光照明降落跑道和短距离起飞跑道。印度还将简化和便利港口建设的各项手续,吸引私营资本参与港口现代化建设及改扩建。
印度的困难与中国的机遇
“1万亿美元计划”表明印度政府下决心改善基础设施,但要完成这一计划,印度还将面临许多困难:
第一就是“差钱”。去年第四季度,印度政府的经常项目逆差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96亿美元,这是同期新兴经济体当中最大的逆差规模。为了吸引外国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领域,印度首脑访问韩国、日本、沙特、卡塔尔等富国,积极展开游说。但这显然不是朝夕之功。
第二就是效率低,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部门协作和中央地方相互配合,很容易出现拖延和“烂尾”现象。例如,印度“十一五”规划中有60%的项目超期和超支。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腐败 不作为”的组合。以印度铁路为例,大量的国家投资经层层下拨,一部分经费落入各级官员的腰包,真正用于设备维修改造的费用不足一半。因此,在周二的大停电事件中,一些印度网民把矛头直指贪腐的政客,批评他们中饱私囊,没把足够的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印度各利益集团、各党派、中央与地方之间不能有效协调,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损害全国性共同利益。这次大停电的直接起因就是北方邦等几个邦几个月来用电超过定额,终于令印度电网不堪重负而大面积跳闸。
第三就是技术设备和熟练工人的缺乏。印度由于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得不是很好,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的技术装备、施工机械存在很大缺口。以建筑业必需的商品混凝土机械为例,目前印度国内商品混凝土机械不足1%。此外,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电梯、物料搬运输送设备也严重缺乏。
在印度许多公路修筑工地上,筑路工人主要使用简单工具,用铁锹挖沟开洞,拿大锤砸断钢筋,靠铁铲运送沙土。随着大量工程的上马,印度熟练工人明显短缺,大部分工人基本没有受过培训。许多熟练工人都去了薪水更高的海湾地区或新加坡。一些建筑工人培训公司应运而生,它们不仅要教新手如何使用标尺、砌砖、刷墙、混合水泥,甚至还要教他们怎么用电梯和抽水马桶。
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曾经在中国也出现过,中国的经验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印度。此外,中国在工程装备制造业、机电设备、通讯设备、工程管理和熟练的建筑工人队伍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并不逊色于日韩、欧洲的竞争者。例如,来自湖南的三一重工已在印度普纳市经济开发区成功落地生根。认清自己的基建欠账后,印度的各项基建即将全面铺开,今后5年内,也将是中国相关行业开拓印度市场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