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育对泰勒四个基本问题的解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对本书作者生平的了解将对我们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泰勒先生于1902年4月22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以及哲学博士,之后一直在大学任教,在芝加哥大学期间,他曾担任教育系系主任、大学主考、社会科学院院长,同时还兼任了美国三军学院考试部主任。正是这种贴近学生的一线教育经历使得泰勒先生既是一个理论家又是一位实践者。
  我的读后感希望对泰勒先生提出四个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现在的教育对着四个问题的解答方法加以对比分析,来谈谈我对泰勒原理的理解。
  1 课程目标的设定
  首先,因为我并没有过参与课程目标设定的过程,所以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的课程目标是人为制定出来的,并不是从很多课程目标中筛选出来的。因为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呈现给我们一个课程目标筛选的过程,我们只是知道在某一门课程中,分为多少个课时,每个课时有哪些具体的学习目标,而且这些目标的权重是相等的,我们现在的课程并没有对课程目标的优先级进行区分。我认为依据泰勒先生的思想,课程目标在筛选过程中其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有哪些课程目标是我们必须要实现的,而有一些次重要的课程目标是可以通过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再实现的,这是一方面的差距。
  第二,我认为我们现在的课程目标相比起来比较笼统。我们分析过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些目标,例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我觉得像这种目标它的涵盖面太广了,实施起来很难,评价起来也很困难。而且这里面的比如说“乐观向上”这种形容词是相比较而言的,缺少确定性,“自律”也不具有时间稳定性,很有可能孩子在学校比较自律,但是在家里就很放松自由,因此我觉得课程标准应该更加具体化一些,才便于实施。
  新课标的设定能切实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需求,围绕着学生来选取课程目标,并且非常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立比如“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数学”等版块,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武之地,这种联系更能够巩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最后,我不清楚现在课标的制订过程是否允许学生的参与,我建议适当地加入学生代表到课标制订组当中去,因为他们在最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2 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
  我觉得我们现在教育最欠缺的地方就是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而这也是课程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习经验才是课程的主体。
  首先,我们现在的很多学习经验是不具有可实施性的,比如说,地理课上学习铁路,比较两条线路的长短,这是不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的。或者物理课上学习超重失重,通过坐过山车体会失重的感觉,这也不可以立即通过实践获得这种经验。我们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学习经验,比如学习重量是,选择这样的学习经验“两个鸡蛋的重量为100克”,任何一个学生回家后都可以获得这样的经验。
  其次,经验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即让学生明白通过这个经验我获得了什么,如果不痛不痒,也是没有任何结果的。杜威先生曾举过这个例子,当你用手去碰燃烧的火苗,如果你感到疼痛把手伸了回来并且知道你触碰的是燃烧的火苗,那么以后你就不会再用手去碰燃烧的火苗了,这说明这个经验对你本身起到了作用,而如果你没有感到疼痛或者你不知道你触碰的是燃烧的火苗,那么你以后还会用手去碰它,因为它完全没有对你产生作用。因此,我们在选取学习经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个经验一定要对学生起到反作用,让他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活动的过程当中去,并获得一些收获。
  3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机制一直广受诟病,但是在短时期内我们现在的评价机制无法做出大范围大尺度的变化,因为这是由中国现在的国情决定的。
  我们希望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希望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获取知识,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有大量的时间来自主创新、接触社会……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花费时间在这方面就可能意味着他考不上一个好的初中,一个好的高中,一个好的大学,而在当今学历导向的中国社会,就可能意味着他找不到一个好的工作。
  我认为泰勒先生所提出的评价机制在中国并不适用,因为他倡导的评价机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观察他是否做出了教育目标所要求的那种行为,这几乎属于一对一的教学,至少一个教师带的学生不超过5个人,他才能够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部进程,来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做一评价,无疑这个评价最客观、最合理、最有说服力,但是它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学生数量众多的我国无法实行。
  泰勒先生反对把评价看作是“纸笔测验”的同义词,还指出学习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
  我们虽然不能够实现上述全程跟踪式的评价,但是或许可以在它与我们现在唯考试是瞻的评价机制中选取一个平衡,比如可以通过一次实践活动的成果来评定学生学习的效果,把大学里的一些评定机制推广到中小学,比如通过辩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大作业,就一问题写一篇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虽然很多人会说,这些方式可能为某些人提供了制造不公平的机会,但是他们至少可以作为单一考试的补充。同时,我们也应该呼吁社会,呼吁学校,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
  我认为,只有当评价体系进步了,课程开发的其他单元才会随之进步,然而这一问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停留于教师的讲,而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转换角色为“导”,课堂上引导学生互研合作,完成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受到高考的影响,囿于刻板的教法窠臼,教师要在矛盾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发展,说、议、学、思的课堂效果将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之下,由愿望变成现实。  关键词:语文课堂 转换角色 情感体验 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种种
【教学片段一】  先估计一下,3.6×3 3.6×2.8 3.6×1.15的积大约是多少?  (预设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3×2=6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小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大,所以积大于6平方米。  教师及时追问:所以结果在几和几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启蒙者,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以身作则  教育家加里宁说得好:"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很多双明亮审视的孩子们的眼睛时刻盯着你。"诚然,我们在教学中亦可体会到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比说教更显行之有效。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无声语言,每
在人生过程中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老师。因此父母的性格、行为习惯对孩子最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家庭会成就一个人的未来。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第一所学校,父母都是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儿童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搞好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教好子女"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长河中一个永不衰竭的话题,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一个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适用于一切学习的亘古不变的真理,当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也是不例外的。从心理学角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能够激发大脑的各个组织,促进产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各项因素,兴趣也是促进学习不断提高和进步的催化剂和营养液,在巨大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最清晰的,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
摘要: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远程学习成功的支柱和基础。通过对我校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的分析,剖析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具体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期对我校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学习支持服务是指远程教育机构(院校)为指导和帮助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者学习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的总和。包括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
【摘 要】高考试题正在转向,试题的选材也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教育意义。适当利用高考试卷上的材料,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完形填空 情感教育 叙议结合  从新课改以来高考英语的选材就可以看出:高考试题正在转向,试题的选材也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教育意义。适当利用高考试卷上的材料,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几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渠道,而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达到减负高效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如何关注文本细节提出三种方法途径也可谓老生常谈,但不乏有新颖独到之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细节 朗读品味 巧妙提问 引人入胜  如何处理文本的地位,是衡量一节阅读课是否成功的基本指标,也是一个语文老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教
摘要:“三疑三探”的“三”是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三个步骤,设疑自探是基础,解疑合探是过程,质疑再探是提升。  关键词:“三疑三探” 设疑 解疑 质疑 探究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这种模式首先确立了学生的主人意识,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一、“三疑三探”符合事物认知规律,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科学理论,它以简明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保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关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我有幸成为新教材的第一批教授者,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积极改变着自己在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集综合性、情感性、人文性、激励性于一体的赏识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