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之“愿望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ao81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停留于教师的讲,而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转换角色为“导”,课堂上引导学生互研合作,完成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受到高考的影响,囿于刻板的教法窠臼,教师要在矛盾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发展,说、议、学、思的课堂效果将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之下,由愿望变成现实。
  关键词:语文课堂 转换角色 情感体验 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种种模式尝试过不少,历经了很多坎坷,到如今,还未曾沉淀下形成个人教学模式,只能说是教学随时而动,因而未曾停留脚步,给自己定上一个“套子”。
  一、摸索中的语文课堂
  1.“百科书”式的课堂。最初的语文教学,我期望在课堂上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因而大大小小的知识都想教,我想,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汲取到一点他能接受的知识。课堂上我滔滔不绝,陶醉在学生誉我为“百科全书”的赞誉之中。
  2.紧扣高考的课堂。高三毕业生写信说:课本中所学,高考不考,看来不学语文也罢。这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是啊,复习了课本所有的字词,考试中只字未有;复习了课本中所有类型的文章,考试中只字不提。难道真是如学生所言?静下心来,细细分类教材,研究高考题,实践三年之后,我自认为找到了把课本和高考连接在一起的桥梁,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知识与能力并在。
  3.交还主体的课堂。新课改的号角吹响,倡导“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主导”。我意识到自己恰恰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根本宗旨。之前的课堂,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情感态度的关注度太低,课堂上教师是“教”,而非“导”。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学习和学生交流,如教学《项链》,首先让学生设想后来会发生什么,再让他们讨论为什么可能会这样而不大可能会那样,从而引导他们对马蒂尔德性格的理解,当学生由被动的听转而为主动的说的时候,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而充满活力。
  4.自主合作的课堂。2010年,应新课标的种种精神指引,学校制定了“学案导学三环节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学案的使用,使学生多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更富有活力,教师的“导”更有效果,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但我还是品尝到其中学生乐学的滋味。
  历经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虽然我在实践中的不断改进,但有个疑虑难以释怀:热闹非凡的自主探究课堂在高三年级中骤然降到了冰点,大大小小的考点,做题的技巧,答题的模式又重新出现,之前所有的素质培养在高考面前,变得颓废猥琐。站在十字路口,教师又陷入了高考与素质教育的双重考验之中,我该何去何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出路。
  二、期望中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不要忘了自主的习惯,而习惯来自于在课堂中的活力;不要忘了高考的一切规范要求,而规范要求来自于老师的指导。所以,我期望,语文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导,让学生找寻到学习的乐趣,找寻到收获的喜悦,让学生更自信,课堂更灵动。
  1.今后我的课堂,希望是给学生一个支点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支点,希望他们翘起“地球”。课堂上,要教学法,而非单纯的知识,有了学法,才可以举一反三,贯通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我期望有一个自主体验的课堂。
  以《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例,这门选修课内容涉及面广,设计上把导与练相结合,很有利于学生广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且对于高考而言,在培养学生解读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方面也有很大帮助。所以课堂上,我们有必要适度的把握这门课的教授与学习。该课本有“赏析指导”与“赏析示例”等内容,“赏析指导”分位三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远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们可以适当的调整顺序,先从“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开始,因为这块内容旨在指导诵读,不仅是对诵读节奏的指导,还是在音韵情感方面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习这块内容,并付诸实践,如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细微而短促的入声韵,念来轻细凄清。课堂指导学生从节奏与初读的感受入手,鼓励学生展示,并互相评价、评比,在评价中感悟感情。这样感悟式的读,能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课堂更活跃,最重要的是,自主体验式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位语文教育家曾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进程最强劲的驱动力。诵读式的情感体验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读者的感情植入诗歌,才能体悟诗人的感情。情感教育植入课堂,不仅能形成生动、协调的教学氛围,更能有效地感知语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期望有一个自主思考的课堂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只是被动的感觉,他们很少认真思考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素材的来写文章,为什么一个道理要这样谋篇布局方能出奇制胜。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交给他们一个“法杖”,它可以幫助学生点击文章优美之处,理解其意品味其美。比如学习诗歌,我们可用常说的“意象”和“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如杜牧《山行》从标题入手思考:“山”如何,“行”会怎样。然后结合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引导联想:“山”是“寒山”,“行”有斜石经,那么必是路途远、气候寒、山径险、天色晚,诗人显然是行色匆匆。到这里,学生才会体会诗人后来对枫叶的爱赏之深。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读诗歌大意,拉近学生于古诗文的时空差距,这无异于给了他们一把初步鉴赏诗歌的钥匙。
  2.今后我的语文课堂,希望是给学生别样自由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他们有个人的辨识与认知能力,课堂上单纯的讲解,是在抹平和剪裁整齐学生各方面的认知,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的自信力与能动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材施教,此词在现代的集体大课堂、学生能力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实施起来确有困难,我们需要突破这一瓶颈,找到出路。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要求和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向,将为我们指出一条突破瓶颈的出路。首要的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案,给学生一个自主发挥与展示的平台。如学案“自主预习”设问: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此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文本的思路,加上老师的指导我们会简捷的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的特征。学案设问:易中天评项羽之死——“项王三尺剑,千古共英风”,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项王之死的理解。此问和高考现代文的探究题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共同讨论,我们会发现同学眼中的项羽是何等无与伦比的高贵,不只这样,我们还会发现,学生会在文本中找支持其观点的各种依据,课堂在瞬间激情高昂,课堂也在这热烈的讨论中达到了学、思、说、议、甚至是和高考接轨的能力提升的高效率。
  学案设计是一种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注意层次性、深刻性及学生的适应性、兴趣性等等,只要我们用心的根据学情来设计,在课堂上有效利用它,无论是预习环节还是合作探究环节,都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会使他们更自信。
  3.今后我的语文课堂,希望是高三复习课依然有讨论声的课堂。很多人的课改步伐止于高三。因为高三复习阶段大多以考点为主,学习方式以题海战为主要方式。这些年的高三复习教学告诉我:高三是枯燥乏味的,练习题是如海一般的,但收效是甚微的。很多学生质疑老师:之前答题没套路,分数还不赖,现在答题有套路,但分数却越来越低,这是怎么回事。这一质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高考固然是个指挥棒,它让很多教学模式化,思维方式模式化,问题的回答越来越刻板与格式化,语文应有的灵动、活力、美感缺失了,这不是语文教学的要旨所在。
  我期望,到了高三,学生依然能保持自主学习思考的良好风尚,依然会与人交流,会思辨,这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上的改革与坚持。
  比如复习诗歌鉴赏,可师生合作,回顾以前所积淀的诗歌阅读方法,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读出节奏等等,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在其有自信的基础上帮助阅读高考复习中的各类诗歌,把老师的指导和过去的所学有机结合,课堂上以学生谈感悟为主,老师帮助他们总结方法,这样课堂避免了老师喋喋不休,也避免了学生的被动学习。也许这样高三课堂会更有活力,学生会更有收获感,更有自信。
  高三复习课有了活力,才不会致使语文复习课落入到教授与题海的窠臼中,回归语文的灵动,不止在高一高二,在高三复习课同样适用并且会高效。
  在經历了若干年的教法变迁之后,我渐渐地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只是导与学,它还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能力与自信培养的过程。
  希望,今后我的语文课堂,充满学生的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声音,充满学生的争论,哪怕面红耳赤;充满学生的反驳,只为追求真理;充满学生的笑声,喜悦他们的收获。不再只是我——教师的课堂,而是他们——学生的天地与平台!这就算是我的“愿望课堂“吧。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 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的途径,也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其作用在于引发更大范围的思考,给其他同学以启发。然而每次教到中高年级总会发现课堂变得压抑、沉闷,学生变得不爱发言。课堂中需要教师和学生智慧的碰撞,学生和学生智慧的交流,如果没有了学生自愿的发言,那么有多少教学智慧能生成呢?我们试图寻找中高年级学生不爱发言的根源,以图良策。  【关键词】自主学习 认真听讲 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  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为了使孩子们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依托于我校创建"书香校园工程"的  大环境,我班遵照学校的要求参加了"书香班级"的争创活动。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扩展自己的阅  读面、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使班级充满书香呢?经过两年来的实践与思考,已经初见成效,下面谈一  谈我的具体做法与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初中思品课应有效的促进学生以饱满热情、科学的态度,去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因此,保持良好的学习活力是学好思想品德的重要精神力量。  自从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以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把知
【摘要】问题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很多教师达成学习目标的必要手段。问  题教学处理得当,作用很大。本文对问题教学的目标、方法、步骤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目标方法  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这句话虽然说得朴实无华,但细细琢磨,却意味无穷,给人很多的启发。如果把小学语文教学看
因为爱,我们成为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的家人,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我们和我们的父母,青春谁来做主?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这几年时间中,我们的家庭教育确实应该花些时间做些思考。  一、溺爱让他处于忧郁状态  小东是个14岁的男孩子,今年上初二,这一年来整日愁眉不展,有时还唉声叹气,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大着嗓门跟父母发火,甚至摔东西。  诊断结果小东处于情绪中度抑郁合并焦虑。原因是父母溺爱的抚养方
摘要: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很多语文课堂仍以传授学科知识、中考内容为主。教师不厌其烦地以单纯讲授语文学科知识为主,带领学生投入书山题海之中,强化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和方法。从而导致缺乏课堂的实践教育造成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低下。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课堂内及课堂外等两个角度对如何开展初中语文实践性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语文;实践;教学  一、前言  孔子说:
【摘要】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我们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寻求恰当的途径和策略,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资源,激活品德课堂。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从开拓文本资源、调动生活资源、捕捉生成资源、整和学科资源四方面,来谈谈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课程资源 文本 生活 生成 整合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迈进,涉农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就是农村教育问题。而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成果,也将影响到整个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教育部颁布的几个五年计划中多次提到农村的学前教育问题,在每个计划中都对普及农村学前一年和三年入园率提供相应的指标。而纵观我省的农村学前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我省农村幼儿的入园率已经达到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感情真切的评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情绪和感情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我时时、处处注重感情的投入,让学生在真切的情感评价中扬长避短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而这种现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国内外已属常见。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我院自2002年10月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来,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依托陈武彩叶苗木示范基地,建立辐射面积80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