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照:让识字教学丰厚起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一年级上、下册安排了集中识字,其中有来自于古代的蒙学教材,有中国传统的字谜识字,还有的揭示汉字造字规律……均采用韵文的形式,朗朗上口,学生在诵读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意蕴,选文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因子。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為识字而识字”,应进行适当的文化观照,让识字教学丰厚起来。
  一、图画—文字,追溯“形意”合体
  汉字的“形”不是一个简单、生硬的符号,如何让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从笔画组合的层面走向深处记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由图画到文字,搭建从“形”到“意”的桥梁。
  观物取像,以像示意。一年级上册中的《日月水火》一文就向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介绍了象形文字。文中的“日、月、水、火……”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通过图片将识字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做的是带领学生观察图画与字形、字义之间的关系。比如教学“水”,先出示河水图片,然后出示甲骨文的“水”字。在比较中学生发现甲骨文中的四个点就像无数个水滴下落的样子,中间的曲线似水流动的样子。在从图到文字,再从文字到图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古人是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抽象勾勒,最终形成了文字,在认识汉字的同时又惊叹古人造字的智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以像想象,形意合体。中国的汉字就像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在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汉字来源于图画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文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教学“美”,课件出示“美”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过程。由甲骨文,学生看到了一个人,想到了古人可能喜欢在头上带一些东西,让自己变得美美的;由篆书和楷体,学生好像看到了山羊。这时候,教师补充说明:在古代,羊早已被驯养,是餐桌上的主要肉食之一,羊肉的味道也很鲜美,所以这里的美也有美味的意思。学生通过汉字的形想到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理解得越深刻,对汉字的形掌握得就越牢固,学生就不容易写错字。
  二、组合—串联,运用“构字”规律
  从汉字构造特点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比较,发现汉字构成的一些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把汉字进行串联,组成字群,一组一组进行教学。
  部件组合,析字猜字。教学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学生在诵读中提炼出汉字“(日) (月)=明 、(田) (力)=男……”然后让学生根据两个独体字来说一说组合而成的新字的意思。这一过程旨在让学生领会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的构字特点。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可逐步放手,让学生运用拆分组合的方法去认识并理解“众、歪、泪”等汉字,进一步感受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发现汉字里深藏的秘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汉字的热情。
  归类串联,字群识字。首先是偏旁串联。比如把一年级下册《操场上》和《语文园地五》中“我的发现”整合起来教学,提炼出汉字“打、拔、拍、提”“跑、跳、踢、踩”,让学生通过动作来表示每一个汉字传递的意思,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提手旁的字与人的手以及手部动作有关,足字旁的字与人的脚以及脚步动作有关,从而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根据这一规律进行拓展巩固,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动作与手、脚有关系,教师依照学生说的进行板书:“抱、拾、推……”“蹲、趴、跨……”并带领学生认读。其次是母字串联,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以母字“青”与各个偏旁组合成不同的汉字:晴、睛、情、清、请。通过比较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随即出示偏旁“亻、艹、米、女、鱼、争”和母字“青”进行组合,让学生来猜一猜“倩、菁、精、静、婧”的意思和读音。课后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包、丁、工……”这些母字与不同偏旁进行组合后会是什么字,由一个字带出一群字,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将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从而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深深感受到不期而遇的深度学习带来的魅力。  上课伊始,我出示古诗题目和作者,问:“你们从古诗的题
【设计理念】  《守株待兔》(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文言文,统编本教材对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定位是“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学生是熟悉的,用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感到好奇,阅读小古文的兴趣会被自然地激发。本设计凸显一个“趣”字,通过“猜字激趣”“趣读古文”“趣解悟理”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小古文学习之趣,进而爱上小古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
语文课程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门既要常“挂”嘴上,又要常“落”笔上的语言艺术课程。叶圣陶说:“文学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最佳方法首推阅读。”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生该具有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也就是细读,根据文本和教学要求的不同,选择读的方式也不同,但是两种读法都是教学中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观摩中,时
如何让入学之初的学生既有学习古诗的热情,又能达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并在恰当的时机触发学生的想象,丰富他们学习古诗的体验。同时,还要注重利用古诗语境,采取多种方式教学生字新词。笔者将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池》的教学,具体阐述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一、巧创故事情境——“带入”激活思维  《小池》编排在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在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健全。统编本教材一二年级选入了多篇童话,让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向往美好的生活,关心自然和生命。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中呈现了七篇中外优秀童话故事,并在语文要素上进行了梯度式设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如何落实要求,真正让学生喜欢童话,会写童话,笔者觉得需要从
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难点。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识字教学,在编排上体现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识字方法多样,识字文化内涵丰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多元识字为识字方法路径,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传统文化的渗透等,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依托教材,在识字中尝试积累运用  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学生语言的发展,鼓励学生从小积累语言,运
课堂拓展旨在扩大学习的范围,在补充的资源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能力,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拓展的要素是指拓展的指向是什么,是课堂拓展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抓住了三个着力点。现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为例,具体谈谈课堂拓展的做法。  一、课堂拓展要重视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对所要阅读内
不会预习就不会学习。教师上课需要备课,提前准备。对当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更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加强识字的预习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识字的兴趣。笔者结合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规律谈谈识字教学的预习方法。  一、第一学段识字教学规律  识字教学较为枯燥。如果直接让学生认读生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集中反映,是作者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在遇到特殊情况下内在心境的文字表达。刘勰曾经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入对话的通道,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和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揣摩作者的内在情感。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史铁生写的《那个星期天》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基于情节发展,梳理情感呈现的主线
“一边读一边预测”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据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对故事后面的内容进行推测,并验证自己推测结果的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一边读一边预测”的阅读策略呢?一是因为“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学生带来阅读乐趣;二是因为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思考去预测故事的发展;三是可以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到有效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