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读题和审题能力例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该从低年级起重视对学生读题和审题能力的培养,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或圈画重点,理解题意;或边读边思,理清关系。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读题和审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 读题 审题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24
  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的制约,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依赖家长和教师读题,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家长、教师的一次次帮助下得不到培养与提高,从而导致审题习惯和方法被弱化、被误导。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呢?现我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学生读题和审题能力的培养。
  一、“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片断
  师(出示上图):猴爸爸带小猴们到桃园摘桃,顽皮的小猴一边摘一边吃,猴爸爸便出了一道题考它们。请小朋友们自由轻声地把这道题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学生自由轻声地读题)
  师:读懂了吗?大声读给同桌听一听,尽量做到流利、不漏字、不添字,并比比谁读得好。(同桌一个读,一个认真听)
  师:老师请一个读得好的小朋友为大家读一读,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思考:猴爸爸告诉小猴几个信息?是什么信息?要小猴求什么问题?
  生1:猴爸爸告诉小猴2个信息,即“摘了28个桃”“还剩7个”,要求的问题是“小猴吃了几个桃”。
  师:你会列算式求“小猴吃了几个桃”吗?
  生2:28减7等于21。
  师[板书:28-7=21(个)]:为什么用28减7?
  ……
  教后反思:
  上述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读题:第一次自由初读,使学生把不会读的字读对,初步了解题目大意;第二次读题是同桌我读你听,旨激发学生读题的热情和兴趣,明白只有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才能读得对、读得好;第三次读题,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如何通过已知信息来解决“小猴吃了几个桃”这一问题上。所以,当我提出“你会列算式求‘小猴吃了几个桃’吗”“为什么用28减7”的问题时,学生如蓄势待发,很快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还你一个惊喜。
  因为教两个班级,在研究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读题教学的对比。如在另一个班级出示情境图后,我直接清晰地把题目读了一遍,学生的反应比较被动、沉静,只有几个学生听完题目后立刻脱口而出“28加7等于35”,这是由于刚刚学习用加法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造成的,可这样的回答在第一个班级中几乎没有。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很少,在最初一段时间由教师或家长为其读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思想,使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凭经验盲目解决问题。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我们一定要做一名“懒”教师,读题任务要逐步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师的任务是在他们读题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从中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读题时会自发地对题目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效果明显优于听别人读题。
  二、“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自由地把题目读一读,理解题意。(生自由读)谁来给大家读?
  生1:划走了一些船,还剩5只船。湖边原来有27只船,问划走了多少只船?
  师:有谁读得跟他不同?(很多学生举手)
  生2:湖边原来有27只船,划走了一些,还剩5只,划走了多少只船?
  师:两个信息读的顺序不同,你觉得哪种顺序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更方便、更有帮助呢?
  生:第二种!
  师:看来,读题时还要注意信息的顺序。现在请同学们把题目齐读一遍。
  ……
  教后反思:
  读题方法大有讲究,既要规范,又要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还要讲究读的顺序。而且,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既让学生感受读题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又让他们知道读错、读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读的机会,让他们多读几遍,轻声读或朗读。随着学生读题能力的提高,再逐步提高读题要求,如默读。
  三、“复习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片断
  师:哪个小朋友能为大家读一读这道题目?
  生1:已经搬走了72盆花,原来有多少盆花?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们理解题目的意思了吗?(有学生理解,有学生不理解,于是师把屏幕上的情境图关掉,又请刚才那位学生重复读了一遍题目)
  师:现在没有图,根据他读的能解决问题吗?(学生都认为不能)为什么不能解决?
  生2:只有一个信息,不好列算式。
  师:对呀!读题时既要从文字中找到有用信息,又要仔细看图,因为有的信息隐藏在图中。只有把信息读全,才能正确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
  教后反思:
  低年级的数学题大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以上两种读题情况是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因为学生看到什么就读什么。很明显,这样读题,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没有思维的参与,或者思维参与的程度很低。而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而且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题方法。
  1.圈画重点,理解题意
  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即使题目中的字都认识,仍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圈划出关键的字、词、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如“一个文具盒比一个书包便宜多少元”,有学生就不理解题中的“便宜”是什么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把“便宜”两个字圈出来,并提问:“这里的‘便宜’可以换个字,这个字是我们比较两个数时经常用到的。”通过提示,学生很快想到“便宜多少”就是“少多少”的意思。又如:“做了24件上衣和35条裤子,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我先让学生说出题目中不懂的字、词,重点圈出“配套”一词,理解“配套”就是上衣和裤子同样多,再引导他们理解问句“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就是求“还要做几件上衣就和裤子同样多”,其中有不少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理解为 “求裤子比上衣多多少件”。
  2.边读边思,理清关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且逻辑严密,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思维的参与,往往句子读通也没有理解题意,还会出现忽视图中信息、读题不完整等现象。因此,读题前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一些要求,如“同学们边读边想题目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等。经过训练,学生能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逐步提高审题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重视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中,有意识地向他们逐步渗透画图、列表、列举、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假设、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这些策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复习课作为提高学生知识系统性的一个过程,地位十分重要。以“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学为例,剖析导致复习课缺乏灵活性的原因,提出“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自主复习”等改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真正让数学复习课“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构建网络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程序化水平”是指学生按顺序熟练地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结构化水平”是指学生按原理灵活地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内容为例分析了引导学生由“程序化水平”升华为“结构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程序化水平 结构化水平 算理 算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13  先对题目中的两个词做一个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数学本质出发,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以“认识周长”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周长;学生认知;动手操作;探究;自主体验;数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18-02  “认识周长”是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因而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抓好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等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教学 课堂活力 思维脉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37  曾在一位教师的博客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
[摘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历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最终能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发现问题 探究方法 解决问题 应用意识 容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6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外,还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多种方法与最优化方法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由发展 空间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8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挂图,略):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卡片?(生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这一研究结论揭示了学习效率的高低源于学生参与研究的方式。如果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那教学就会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不同的发展。下面,结合“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的教学片断,作点滴思考。  教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有两位教师都执教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例题是这样的:“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小芳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9。’谁看的页数多?”请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题,想想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们做什么?  生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们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你会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对知识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可巧用比较策略,让学生理解、感悟、深化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比较 策略 理解 感悟 深化 数学本质 路程 时间 速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20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