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是非常抽象的,既不能看见,又不能摸到,但是数感之于数学就如学习音乐需要乐感,学习美术需要具备美感一样。具備良好的数感,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估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达到对数的敏感度,并能很好地运用数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069-01
良好的数感养成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既要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同时更应当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1 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的内涵,建立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都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地理解数的内涵。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又愉悦的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数的存在,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加深对数的认识,从中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在动手实践中丰富思维,培养数感。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各种探索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从而促使学生有操作有感悟,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3 让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看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发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创设学习和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表达和描述中,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通过讨论,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了数感的形成。
4 鼓励猜测,发展数感。
在学习笔算除法时,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通过实际算一算。通过这样的猜测,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把握数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5 在估算练习中,强化数感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估算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数感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师应重视。例如,在认识较大数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体验,并让学生想象较大的数的情境。估计一个操场大约有多少人,一个体育馆大约容纳多少人。看一段足球赛的录像,感受一个体育场大约有几万人,一万人大约有多少?。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估算练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6 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
数学做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的应用,许多问题的解决更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它存在的价值因此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感作为一种人文素养,心智技能,也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升华,要使学生能积极地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积累经验,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提升数感。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感觉、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周围事物,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提取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同时灵活地运用数的观点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应在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数感。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069-01
良好的数感养成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既要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同时更应当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1 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的内涵,建立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都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地理解数的内涵。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又愉悦的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数的存在,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加深对数的认识,从中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在动手实践中丰富思维,培养数感。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各种探索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从而促使学生有操作有感悟,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3 让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看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发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创设学习和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表达和描述中,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通过讨论,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了数感的形成。
4 鼓励猜测,发展数感。
在学习笔算除法时,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通过实际算一算。通过这样的猜测,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把握数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5 在估算练习中,强化数感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估算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数感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师应重视。例如,在认识较大数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体验,并让学生想象较大的数的情境。估计一个操场大约有多少人,一个体育馆大约容纳多少人。看一段足球赛的录像,感受一个体育场大约有几万人,一万人大约有多少?。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估算练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6 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
数学做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的应用,许多问题的解决更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它存在的价值因此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感作为一种人文素养,心智技能,也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升华,要使学生能积极地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积累经验,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提升数感。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感觉、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周围事物,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提取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同时灵活地运用数的观点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应在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