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y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问现代文阅读教学教什么。初看这个话题似乎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歪解或错解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常是承包了一切:教学程序由老师预编,课文解读由老师展示,学生的任务仅仅是配合教师把“预案”演绎完成。这样的结果是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疲软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训练的时间,最后现代文的阅读还是没真正学好。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提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那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是先生讲学生听,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而阅读教学有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文章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把握别人写文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写作表达的能力。如果说现代文阅读需要教的话,那大约应该是教给学生阅读现代文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现代文的能力了。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
  一、在现代文阅读中,面对一个文本,学生会有或能有什么收获,这应该是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
  这是我们都会思考得一个问题——教什么,并以此定位一篇文章的教和学。因而,我们思考自己教什么时,先要从学生出发,思考文本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知识性的收获,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既能积累自己所需的哪些知识,又可以学习到自己需要的哪些阅读方法。
  而我们思考得结果经过价值澄清与选择,最后确立成了我们整个教学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拟定要达到以下要求:准确、集中、生成。所谓“准确”,是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以后的准确把握,是语文的中心处、关键处,即日常所说的重点、难点;所谓“集中”,是指目标要求要聚焦,并且“投射”到教学内容上,在对内容梳理以后进行筛选;所谓“生成”,是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调整的,可以生成新的教学目标,这是一种发展性目标。 “教学的核心即学生的学习。”当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时候,当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时候,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
  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现代文的阅读不是简单的文本信息输入,它是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筛选、编码,使之与读者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信息相互联系和重新组织,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现代文的文体和阅读要求的不同,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规阅读要领,以便在需要时灵活运用,如默读、精读、研读、赏读等阅读形式。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做到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果死搬硬套,往往会妨碍有效的自主阅读。
  如学习《绿色蝈蝈》时,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短文,我们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并能概括说出文章的内容要点,所以只能选择默读的方法,并告诉学生默读的要领,让学生真正的会用,这样便于边读边思考,在读的过程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就会得出课文关于“叫声、外表、食性、居住”的内容要点了。
  第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学会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这个“渔”指的就是阅读的方法、技巧、策略,再通过技能训练才能为学生掌握与运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选文作为工具,来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技能的训练,力图让学生通过篇篇选文的学习获得方法和技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其它同类文章,收到举一反三、以一篇带一类的效果,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阅读能力。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特色显著,学法鲜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更多地教给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技巧、要领、关键和诀窍,以便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会学生理解词句、概括主要内容、质疑问难、复述课文、做读书笔记等各种方法。
  如学习《绿色蝈蝈》,除了先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外,然后在赏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品读文章中的美词佳句,引导学生圈点勾画,从不同的角度找读文中句子,并能有自己的评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赏读课文、品味语言的方法,可以是找重点词语分析它的使用好处;或是抓住一些重点句子,看它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亦或是发现文章在写作中还有其它特点。这样就在这节课上教会了学生品析语言的方法,让学生总结体会这种方法,教会其在以后的现代文阅读中使用,学以致用,大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三、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多一些学生的能力训练,学以致用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显而易见,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最终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所以,现代文阅读教学义不容辞的担当了这个任务,语文教师需要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方法和技能,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很好的运用这种方法和技能。
  总之,我认为,现代文阅读教什么不仅是内容问题,更重要是教学目标问题。“教什么”的核心是学生“学什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教什么”的层面上,而忽略“怎么教”的问题,否则,“教什么”只是“死”的,而非“活”的。所以,教什么应站在文化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文化的包容量很大,而学生的接受范围有限,教师究竟教什么,还应当进行理性地筛选,不能使一堂课负载太多,而应尽量做到实惠和精炼。
其他文献
游戏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角色游戏就成了幼儿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社会中进行与他人交往的最直接也是最有利的途径。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应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不是游戏的包办者、替代者;但这也决不是说就可以“放羊式”地管理幼儿游戏。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幼儿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
期刊
奉献在乡村教育的一线教师应该对“差班”这个词并不陌生吧。乡村孩子本是一个个富有个性、渴望求知的小天使,可不幸的是乡村教师因为缺编、调动,和支教教师过少、教师老龄化等原因,给偏远学校扔下了一个个“差班”,无形中给这个班的学生烙下了“差”标签。对于这个“富有个性,又笼罩着灰色”得烫手班级,我们将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有效教育和管理。结合我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探索,我初步总结了以下几条方法。  一、个性分
期刊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 教师一言堂教学,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 教,课堂没有生气。生本教育使学生摆脱原有教体系的桎梏,摆脱完全由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自己活动起,自己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生本教育法,一改以前的一言堂,惟我正确的局面,让学生自主,独立去探索,启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
期刊
课改实施过程中,课程的实施给了教师很大的空间。如何有效的落实课程、开展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精心安排的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那么,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与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期刊
初接这个班,面对着一张张新面孔,我既激动,又兴奋,我认为我可以让这帮“小不点”在我的呵护下健康、快乐、优秀的成长,于是我决定利用第一节课拉拢孩子们的心,因为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无不喜欢被夸奖,所以我的第一招就是众所周知的“赏识、激励和夸奖”。“不管你之前学习是好是坏,只要你这学期跟上老师的脚步,我保证每个同学都会很优秀。”“咱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很聪明,对不对?”在一系列的
期刊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更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若对一道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一番探索,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裨益。  例: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ΔACM,ΔCBN是等边三角形,
期刊
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拉扎勒斯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爱厌和执着追求。如果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  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数学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
期刊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就是媒体社会,信息社会的教育就是媒体教育,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在教育现代化的诸多要素中,教育技术这个积极的因素是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以推动整个教育的改革,它将引起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模式、方法等一系列变化。  所谓多媒体技术,是把声音、正文、图像、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再和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
期刊
大班适龄幼儿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过渡期,这也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关注的问题。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关键所在。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伟大民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把汉族与少数民族历史有机结合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我认为可从一下两个大方面着手。  一、运用中国古代历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  第一,利用教材具体阐述中华民族的民族大团结形成。  中国现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在长达五千年历史中不断融合,最后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具有极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从中国历史上看在尚未有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