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灭”异,后果堪忧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没读过朱大可这篇《必须终结“标准答案时代”》,可能很难以想象在当今中国中小学校的课堂里、作业中和试卷上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标准答案”是多么的“迂腐、粗暴和荒谬”。譬如回答“三国故事里谁最有智慧”这个问题时,你答“诸葛亮”算对,答“孔明”就算错——对这一奇葩的答案,除了苦笑,你还能说什么?
  《必须终结“标准答案时代”》剖析了“标准答案”主导教育教学这一现状的后果及其根源。其后果,轻则令学生的学习活动丧失智慧和乐趣,沦为一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冗繁乏味的行为,摧毁个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伤害学生对文科课程的兴趣,消解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和课外阅读的兴趣;重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双重标准和双重人格,造成学生人格分裂这一可怕的结果。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不无关系,再加上高考这根教学工作的“指挥棒”的导引——高考制订排他性的单一答案,整个应试教育体系必然要适应这种模式。凡此种种,必然使中国的老师、学生、家长成为“标准答案”的奴隶。
  朱大可这篇文章是在拥有大量中外教育典型实例的基础上写成的。丰沛的材料、鲜明的对比和极具逻辑性、思辨性的剖析使这篇不长的评论读来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生应当读一读这篇文章,我们的高层决策者、我们有志于教育改革、有志于中华民族腾飞的有识之士更有必要读一读这篇切中教育时弊的文字。
  【附原文】
  必须终结“标准答案时代”
  文/朱大可
  上海闸北区某重点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请从中找出一种跟其他三种不同的动物。家长们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小鸟,因为只有鸟有羽毛、还会飞;有人认为是蜜蜂,因为唯有它是昆虫,而且只有它尾部有刺;更有人认为是兔子,因为只有兔子长着长耳,它还是其中唯一进入十二生肖的一位;校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熊猫,其理由为,它是唯一须由动物园饲养的国宝级动物。
  此类“脑筋急转弯式”的命题,本来具有良好的益智和启迪功能,如果出题人让孩子做出自由回答,并给出理由,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逻辑,没有偏离常识,教师即判为正确,此为值得推广的好题,而一旦遭到“单一标准答案”的限定,它就迅速沦为一道臭题、愚题和滑稽之题,成为中国教育的诸多笑话之一。
  《收获》编辑叶开说,他在上海闵行区就学的三年级女儿,就遇到过这样一道语文题目:“三国故事里谁最有智慧?”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女儿,很流畅地写下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不料教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因为标准答案是 “诸葛亮”,而写下“孔明”就是犯错。此类“标准答案”之迂腐、粗暴和荒谬,已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曾去旁听过一位优秀小学语文老师的公开课,时值仲春四月,老师出题“窗外”,请学生观察室外景色并报告所看到的事物。有的学生说看到了长出嫩芽的大树,有的看到了蓝天白云,有的说看到了摩天大楼,如此等等。而老师的回答是,你们都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我看到了春天”。虽然老师的标准答案更具“隐喻”特色和“语文”气息,但你又有什么理由说孩子们的答案是错的呢?难道他们看到的都是幻景?
  这种所谓单一标准答案,已经成为中国文科教育的基本模式,被广泛运用于造句(连词造句)、修辞练习和作文批阅之中,令语文学习彻底丧失智慧和乐趣,而沦为应试制度体制下冗繁而乏味的功课。
  文科教育的答题方式,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逻辑。它通常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指涉事实、语法、拼写之类的“硬知识”,可以设定单一标准答案,而关于智力、观点、想象力、风格之类的“软知识”,在整个文科系统中占据70%以上,则应全面开放答案。简单套用理科教学模式,过度依赖标准化测试,放弃了多元开放的教育模式,只能造成对文科教育的最大伤害。
  在西方的语文课里,除了拼写和文法等“硬件”有单一标准外,所有的思考题、智力题、作文、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软知识”,都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开放。学生们在课堂上可自由争论,老师做后期总结,仅仅指出那些明显的错误,但对各种合乎逻辑、自圆其说的回答,都给予正面鼓励。正是这种良性模式把许多学子送入领取诺贝尔奖的殿堂。
  标准化测试对儿童教育的最大威胁,就是摧毁个人想象和逻辑推论,严重伤害学生对语文、历史和政治课程的兴趣、消解独立思考的动力和课外阅读的兴趣。而大量错误的“标准答案”,更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以“常识”的面目植入儿童心灵,其祸害往往延伸到数代人之后。此外,鉴于家长通常会给出自身的不同答案,而学生对此会变得无所适从,最终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形成双重标准和双重人格。对于中国年青一代的人格分裂现状,标准化教育要承担重要责任。
  在文科教育中设置强制性标准,往往是教育机构无能的表现。一些教育机构或从业人员,为了降低批阅的“劳动强度”,避免不同答案可能带来的诸多“矛盾纠纷”,而用单一标准答案来“一言以蔽之”,但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扩大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认知鸿沟,更引发了家长的严重不满,制造出更大的“社会纠纷”。
  强制性标准的设置,无疑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后果。高考制订排他性的单一答案,而整个应试教育体系必然要适应这种模式,它把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捆绑起来,共同揣摩出题者的心理,猜测出题范围和标准答案,努力迎合出题者的观点,而根本无须探求与建构自己的独立见解。正是这种荒谬制度引领整个中国教育,把它变成以单一标准答案为轴心的考试机器。这架庞大的机器至今还在震耳欲聋地运转,制造各种“标准化产品”,把中国送入漫长的“标准答案时代”,而它的最终结果,就是中国不再拥有创新和创造人才,而所谓建设“创造大国”的理念,以及“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只能是一个无限美妙的蜃景而已。
  (原载2014年11期《时代邮刊》)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技法精讲】  有些学生写作时面对一个题目,久久思索不能下笔,多方构思也无头绪。或是勉强写出也会感到自己的作文还是那么单薄,没有其他同学写的那么丰满,总感到欠缺些什么。因此就会产生作文的困惑。为什么我们总感到自己的文章单薄呢?说到底,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一是我们选取的材料不够分量,二是我们行文的方式太单调。前一个容易解决一些,只要注意在选材时多动动脑子,就会慢慢进步。后一个则相对困难一些,因为
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学生却是“闻读色变”。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学生缺少自我表现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二是阅读是一个安静的、耗时较长的过程,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三是有些人把阅读课错误地理解为语法课的延续(胡良梅.2007)。  确实,传统阅读课的主要训练方式就是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做选择题、是非题,学习阅读文章里面的语法语言点。这样的阅读课,时间长了会让
世纪教育,因秩序改变而重新焕发生机。  一切全因教育秩序的魔力,让一群身份低微的草根融入了团队,也因为把握住原始的生长秩序,而找到了属于自我教育的春天;一切全因为秩序的动力,让一群草根教师因此而产生教育思想,有了前进的方向,得到了巨大的成长。教育原规则研究团队,因追寻教育的核心而诞生的团队,也因为“秩序”这一捷径,已渐渐向着更亮的地方在前行,在走远。  源起:回归原点立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各种类型的小数加、减法。  3.让学生在归纳、概括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材料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最近老师开了一家文具店,我想招聘几位营业员,你们有兴趣吗?  生:有。  师:要想成为营业员必须要
在班级实现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如何引领学生组建学生团队,如何引领学生团队良性运转——这是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学生适当的引领,从而为学生团队的发展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障 碍  新高三,接手新班。我的团队理念迅速融入到班级的每一个角落。不到一个月,班级学生团队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体验着成长的愉悦,更体验着一种生命力量
最近,有一则消息在山东威海市学生家长的朋友圈里传得很火,那就是该市环翠区多所学校开始免费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一时间引得点赞连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小学生每天放学后干什么,作业谁来指导,都成了上班族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烦恼。学校放学和家长来接之间形成了一两个小时的“真空时段”,不但孩子的健康成长得不到保障,甚至连基本的安全问题都令人忧心忡忡。  实际上,这已不仅仅是“中国特色”,世界
作业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任务。作业改革的本质是对作业功能的拓展。浙江省特级教师刘善娜主持的“发展高阶思维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是作业改革典型的代表。数学探究性作业关注过程性表达,关注思考过程的自我审视与反思。团队在总结前期成果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探究性作业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研究将数学作业融汇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以促使课堂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
从石缝中钻出的小草,总是格外引人注意;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愈发显得毅力坚挺;绽放在悬崖边上的雪莲,更是弥足珍贵。在大自然中,具有坚韧品性的植物总是更有生命力。人亦是如此,如富兰克林所说“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刘建平,出生于普通农家。幼年时说话很迟,口齿不清;十岁时,父亲病故,饥寒交迫;高考时档案失踪,高分落榜。逆境锻造了刘建平的坚韧,他凭着这份坚韧,成
一、老骟  老骟是二舅家的一头牛。黑色,本没名,9岁时遇“文革”停课,我去二舅家放牧它时,就随口给它取了这个名字。说是随口,其实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一是当时老骟已经老态龙钟,二是它是一头骟过的公牛,三是它的性情特温顺,当地话把温顺叫做“纯善”,所以“老骟”者,也有“老善”的含义。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叫它“老骟”时,没有一个人反对。二舅、二舅娘、大老表等一家老小,全都叫它“老骟”。  印象最深的是阳春
【摘 要】在提倡“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当下,“课前小研究”“前置性学习”等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模式日趋流行,研究单上的“个性化理解”层出不穷。“学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看似弱化了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努力实现角色的三重蜕变。  【关键词】数学本质;知识联系;认知结构  一、第一重蜕变:聚焦数学本质,打好教学研究“主战役”  “学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