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图的五种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dou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配的插图大大小小共有一百零七幅。这些插图有人物画像图、故事场景图、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及生物图等,它们紧扣教材内容,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与课文同等重要,共同建构了语文教材,既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又能给学生以艺术上的熏陶。但我发现我身边的许多语文教师对此重视不够,甚至视而不见,从未利用,使这些经编者精心选配的插图倍受冷落,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些小插图的作用不可小觑,利用得当,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插图创设情境
  
  一堂课要想上得好,首先要创设一种适合传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境或氛围,激发学生投身到课文中去。在学习《三峡》这篇古文时,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致不高,我先安排学生打开插图《长江三峡》,请学生面图默思:“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面对插图中壮阔的长江三峡,学生们不由的震撼了,有的说:“三峡风景甲天下!”,有的从碧水描绘到蓝天,从群山描绘到飞泉,还有的不禁吟起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看到此时学生心中溢满了对三峡的向往之情,我就适时带他们走进课文,研读下去。
  
  二、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在讲《日本平家蟹》这篇说明文时,虽课文在文字理解上并无障碍,但由于初中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日本平家蟹相当陌生,就不容易理解透“人工选择”的含义,此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材前面插图中平家蟹的特点,学生就会明白平家蟹正因为有着酷似武士的怪模样,才被人们喜爱并得到保护和繁衍,进而也就理解了什么是“人工选择”。又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苏园“无论站在哪一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重点难点,我们打开了教材前面第一幅插图《拙政园》,苏园建筑的不讲究对称,假山堆叠池沼安排的艺术,栽种修剪树木的画意,花墙廊子的层次,角落的布置,门窗的设计雕镂,色彩的搭配等方面的特点,都在插图中一一得到印证,这幅插图正是苏园图画美的具体体现。小小插图,就像一把把钥匙,巧用一下,可以打开学生思维上的锁。
  
  三、利用插图理解主旨
  
  有的课文,内容较抽象深奥,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课文的主旨。如第二册语文课本中的《敬畏生命》,谈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这对刚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不能尽享课文的文字之妙。在教学中,我相时指导学生读插图《生命》,每读一遍课文,就读一遍插图,再谈读文读图的感受,读过几遍以后,学生感到文在嘴边,图在眼前:万道霞光中,古树参天,挺拔昂扬,挥洒生命的活力,令人肃然起敬。这样文与图融为一体,图是文的解说,文是图的升华,学生在插图的辅助下对课文主旨有了深层的理解。
  
  四、利用插图把握形象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故事(小说)情节插图十七幅,这些情节场景化的插图,往往再现的是课文最精彩之处。借助它们可使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加深理解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例如在学习《五柳先生传》,学生们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五柳先生形象时,我把第一册中的插图《五柳先生》和第五册中的插图《渊明醉归图轴》一起展示给学生,前者中的陶渊明手拿菊花,遥望远山,归隐后闲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者中的陶渊明眼睛微闭,面带微笑,步履蹒跚,率真放达的性格一览无余。这两幅插图结合起来,正是对五柳先生隐者形象的最好诠释。就这样学生们从《孔乙己》的插图中看到了受科举毒害、穷困潦倒的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从《变色龙》的插图中看到了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从《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插图中看到了旧社会遭受多重摧残的下层劳动者的形象……插图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由平面化变成立体化。
  五、利用插图培养情趣
  在教材一百多幅插图中,不乏大家的作品,如岳飞书的《前出师表》、徐悲鸿画的《愚公移山》、刘旦宅书画的《月下独酌》《登幽州台歌》等,还有一些摄影作品,立意和视觉角度极佳,如《生命》《黎明》《鹰》等,它们能焕发出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使之驰骋在思想的空间里,得到书外之趣。对这样的艺术精品,我常多次利用,除了在讲课文时用,也非常注重从欣赏的角度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质。正是在利用和欣赏插图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学会了自己给课文插图,《斑羚飞渡》《木兰诗》《观潮》等课文的插图构思,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自叹弗如。
  “小小插图尤可贵,常常巧用不可废”,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插图的一点粗浅的体会。我想每一幅插图都体现了编者的精心、苦心和用心,我们前线教师确实应最大效率地发挥其作用,不要让它们只成为课本的装饰品。
  
  单位:山东荣成26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智慧潜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广阔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探究让学生“学好语文、乐学语文”的快乐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资源库中挖掘提取出新鲜切实有用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从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练习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阅读教学不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同样,写作指导与训练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我有如下几种尝试与探讨。    一、仿写句式
近年来,“媒介融合”作为一个流行词汇在传媒行业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现象日益广泛。对于广播媒体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众所周知,板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通过有效和清晰的板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相关的英语知识点进行清晰掌握
期刊
要培养创新能力,首要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思路狭窄。而思维训练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说:“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中心环节。”因而教学中须千方百计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他们的脑子动起来,转起来,培养他们爱思、多思、善思、深思的习惯,训练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发掘解放他们一切潜能,使他们的个性
新闻策划的相关介绍rn所谓策划实际上就是指一种程序,其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务,换言之就是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出
“杜甫很忙”“元芳,你怎么看?”成为2012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佼佼者。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结合符号学相关理论对此类流行语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了该类非新闻性网络流行语
一般过去式的教学是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掌握一般过去式的用法也是初中英语语法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在具体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当中,
期刊
学制改革在各国都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的制度问题。目前中国基础教育主要沿用1922年开始形成的“633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延续已近百年。对于该基本学制,自20世纪60年代便遭到较多批评,主要认为学制太长及其分段合理性存在问题。那么,在从1922年整个教育环境和年青一代成长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学制是否应当又应如何做出调整与变革?  近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基础教育学制改革
期刊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媒环境的深刻变化,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传播话语权不是简单的超大媒体集团,也不是带有强制性的官方媒体,更多时候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