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与规约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柏拉图提出“命名论”以来,语言学界内的大家学者就语义的获得的问题提出了各种观点,包括指称说、概念说、观念说、用法说、行为反应说、因果说、七元论等。语义的产生其实是语言的内容(客观实在)和语言的形式(语音和符号)在人脑中发生关系,而语义的丰富则是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规约而来的。
  关键词:语义;形式;内容;规约
  一、 语义的获得
  语言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发明创造的。人类语言是一种包含着形式与内容的符号系统。
  形式又包含了语音与文字符号两套子系统。语音属于语音学研究的范畴,文字符号则属于符号学研究的范畴。根据七元论,语音是语义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在表音文字系统中表现尤为突出,如字母 “I”的发音与“小”存在着内在的关联,英文中的little(小),威尔士语的liten(小的),苏格兰语wee(极小的),法语petit(娇小的)等。而索绪尔在符号学中指出文字符号有着能指(signify)的功能。如:月亮(moon)能够指代现实中的月球,汽车(car)同样能够指代客观存在的交通工具,即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也可以用air来指代。简而言之,语音和文字符号是描述客观存在的语言形式,这是一套相对稳定的静态子系统。
  内容是语音和文字符号所指称的对象,属于语义学研究的范畴。Eleaor Rosh (1973) 和Mervis(1975)提出每个词(word)都有客观原型(prototypes),也就是说所有的语音和文字符号所指的都是客观存在。后来,索绪尔指出符号均有所指(signified)。简而言之,内容先于形式而存在,以形式为载体,并赋予形式以实在意义。
  柏拉图的命名论(Naming of Thoery)提到:语言的发明是为了命名客观原型。他指出命名的方式有两种,即内容与形式通过两种方式发生关系:自然——一种相对静态的关系,规约——一种动态的关系,故而通过命名,形式被内容赋予了意义,于是人类语言便获得了语义。
  首先,语言作为人类的工具,是为了迎合人类的需要而诞生的,因此,语言从诞生起就被人类赋予了最原始的意义——本义。如:light的本义自然的闪电,车的本义是古代四匹马拉的两轮战车。其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符号不断被创造,同时旧的符号也不断的被重组并赋予新的意义,而后者更为常见。电不再单指闪电,还指人工发明的电,车也同样变为了专指汽车等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发展到了现代社会,“电”被规约定义为日常使用的电,车则指代汽车。由此可见,语言的初始状态体现了形式上的任意性,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的规约性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换言之,时至今日语义不再是单纯地将形式与内容间随意对等,而是根据经验和需要去赋予某个词以实际意义。
  二、语义的变化
  在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语义的获得包含了自然和规约两种方式,而由于语言的有限性后者成为了主导。然而,规约性并非人们随意规定,而是必须以自然意义为基础,正如梁启超先生所指出的:一、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摈。二、选择证据,以古为尚。 “车”的本义是古代四匹马拉的两轮战车,现在的汽车及其他车类都与古代的战车有相似之处,以此为基础,‘车“与“汽”组合而成一个规约性的新词。通过类似的种种规约方式,多变的客观内容与有限的语言形式发生了新的关系,从而也产生了新的语义,这同时表明了语言符号与客观内容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也表明了语义的获得多为人们对原有的词语赋予新的语义。
  洪堡特指出:对事物的全部主观知觉都必在语言的构造与运用中得到体现,要知道词正是从这种知觉中产生的,词不是事物本身的模印,而是事物在人的心灵中造成的图像的反映,任何客观的知觉都不可避免的混杂着主观成分……但是个人更多的是通过语言而形成世界观……可见每一个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姚小平,1995)
  洪堡特告诉我们的是语言的获得语义的过程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中实现话语指称意义的过程,而语言并非事物的模印,而是人们在人脑中形成的图像,即概念。换言之,语言形式与客观内容要发生关系必须通过概念的作用,这也符合了索绪尔、洪堡特和萨丕尔等人主张的:语义对应的是意识中的概念。其中,洪堡特强调人们的世界观是通过语言形成的,所以每个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总而言之,在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见证了不同的客观变化,同时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因此人类语言包含的语义受到了不同形式的规约——或同化,或异化,或显化,或虚化,或强化,或广化,或狭化,或褒化,或贬化。
  2.1 同化
  同化指的是原来的两个义位存在着差别,在组合后同化无别。
  如:“跋涉”,跋指在草上行走,而涉则是在水中行走,两者合并起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形容旅途艰辛。又如:声音一词,声指单声,即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而音则指宫商角徵羽等有节奏的声,两者合并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2.2 异化
  异化指同一个义位在不同的组合里异化为有差异的甚至是对立的变体。
  较为常见的是“传统”一词,它在不同的组合里向两极异化:可以指长久相传的,如传统工艺、传统产业、传统友谊等,也可以指陈旧的,传统观点、传统道德、传统习惯等。而“斗”字在“斗胆”、“斗腕”、“斗大”中被异化为“大”,在“斗舍”、“斗船”、“斗室”中则被异化为“小”。
  2.3 虚化
  在语言的运用中,有的语素被虚化为零或者趋于零,从实指专为虚指。如“车水马龙”在现代语境中,马的语义已经被虚化为零了。“大人物”中“物”也同样被虚化。在英文中“blackbird”一词black的意义也大为减弱,所以它的意思不是黑鸟而是画眉。
  2.4强化
  强化通过添加修饰从而达到将原来的语义强儿化之的效果。
  如白昼、黑夜、圆圈、死亡、硬骨头、软豆腐等。而在强化的组合中,往往会出现表层羡余的现象,因为强化的是深层的语义。   英文中也常见类似的规约现象,如:The car goes like a boom. boom 的定义是:a deep prolonged loud noise,句子中boom的fast 的属性被显化了。
  2.5 显化
  通过自然的方式获得的语义往往会把某些属性隐含起来,放弃部分细节从而概而括之。吕叔湘(1980),而显化则通过词语的组合激活某些潜在的隐形义素。
  “雷”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而在不同的组合中,它的其他属性被显化出来,如:“暴跳如雷”——猛烈;“迅雷不及掩耳”——迅速;“如雷贯耳”——大声等。
  “梯”在“梯形”里突显的是外形,在“梯田”显化的是层次,而在“梯度”则体现“变化的次序”。
  英文中也常见类似的规约现象,如horse 的英文定义为1. solid-hoofed herbivorous quadruped domesticated since prehistoric times, 在 as strong as a horse 中显化了horse强壮有力的属性。如:The car goes like a boom. boom 的定义是:a deep prolonged loud noise,句子中boom的fast 的属性被显化了。
  2.6 广化
  常见的广化指的是由专有义位向普通义位的广化。
  如:他是当代的包公;这个人很阿Q;达到了科学上的珠峰。英文中也常见类似的规约现象,如salary在过去意为salt money, 现在意为fixed pay.
  2.7 狭化
  狭化指的是义位在组合后小于各语素的义位。
  如:“佳人”中的“人”可以指男性和女性,而组合后单指“美貌的女子”,“排外”中的“外”泛指不是自己方面的,这里特指某个范围之外的人。“个人问题”中的“问题”也被狭化为“婚姻问题”。“收心”中的“心”,“老脸”中的“脸”等也是较为典型的例子。英文中也常见类似的规约现象,如meat 在过去意为food and drink,现在意为flesh of animal for food.
  2.8 褒化
  褒化指的是中性词倾向扬升。
  如:有“水平”、有“办法”、有“眼光”、够“朋友”、是“汉子”、真是“时候”、赛出“风格”等词中的引号部分都是中性词褒化现象。英文中也常见类似的规约现象,如nice 在过去意为foolish,现在意为fine, friendly。
  2.9 贬化
  贬化与褒化相反,指的是中性词倾向贬降。
  如:“形象”工程、有“情绪”、耍“态度”、捏造“事实”、有“想法”、粉饰“太平”、隐瞒“身份”等词中的引号部分都是中性词贬化现象。英文中也常见类似的规约现象,如disease 在过去意为discomfort,现在意为illness.
  三、结语
  人类在赋予语言语义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脑中形成的对客观实在的概念创造了语言,并将语言发展成一套庞大的体系,而由于语言符号的有限性和客观实在的不断丰富,既有的语言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于是人们以现有的语言系统作为基础,以不同的规约方式赋予旧语言符号以新的语义,使得人类语言体系更为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姚小平,人文研究与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张志毅,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禅宗思想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古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决不仅是因为优美的文字与华丽的辞藻,也不仅是因为巧妙的结构与精美的修辞,应该是文章所承载的一种精神与思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也是大量古文被收录到高中语文课本的原因。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把禅宗思想运用到古文教学中以继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特作此文。本文佐以诸多实例,并引述相关禅宗
期刊
摘 要:认知语言学语法原型理论框架下,及物性作为一种语法范畴,是具有典型性的,动词及物性被认为是一个语法原型。本研究对典型及物性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并证明这一观点所引发的结论的不全面性。原型范畴仅在语用解释层面起作用,只是对现象的菱镜似的解读,解释不了及物性问题。  关键词:及物性;认知观;反思  1 Introduction  Cognitive linguists consider that
期刊
摘 要: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一思考一行动”为逻辑顺序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在公共政策分析的课程教学应用中有四个步骤:经典场景设定、角色分配准备、角色扮演实施和案例讨论总结。在此基础上,就角色扮验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较为透彻的分析与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公共政策分析    角色扮演是以莫雷诺(J.D.Moreno)为代表的心理剧论者和群体动力学论者
期刊
摘 要:军训在高中生的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培养其国防知识与军事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培养高中生的行为习惯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等非智力因素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但是,当前的高中生军训中存在一些列问题如师资队伍、军训教学管理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对策以便改善高中生军训,更好的提升军训的效用。  关键词:军训;高中生;功能;策略    一、高中生军训的功能  (一)军训对高中
期刊
摘 要:詹姆斯?乔伊斯的《伊芙琳》是他的短篇小说《都柏林人》中一篇,描述一个名叫伊芙琳的女孩在关键时刻放弃追求自己幸福生活希望的故事。伊芙琳的两次精神顿悟过程陷入两难境地,该人物极具代表性的展现了当时爱尔兰人民精神瘫痪的状态。  关键词:精神瘫痪;意识流;顿悟    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包含了15个小故事,刻画了当时爱尔兰社会人民精神瘫痪状态的全景。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们大
期刊
摘 要:《论语》是反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它的翻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从目的论的角度评析《论语》选段的不同译本,不仅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证明了翻译批评在提高译者翻译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 《论语》; 翻译批评    一、前言  翻译,即语言的转换,它包括相同语言的语内转换和不同语言的语际转换。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文学作品语际转换的重要目的
期刊
摘 要:中日两国素有“同文”之说。如果单纯就两国具有悠久的“一衣带水”的邻国关系及共同使用“汉字”这一点来说,似乎不无道理。但随着对日本文化诸要素的深入探讨,不难发现日语与汉语本属全然不同的语系。无论是语序、构成还是语法规则,甚至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都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日语;一心传心;暧昧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季风气候使大自然富于变化。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培育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的细
期刊
摘 要:雷锋精神,放诸四海皆准的道德规范,经历了岁月洗礼,依然颠扑不破。在不同时期,它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精神,60年代是追求真善美;70年代是爱憎分明;80年代是发扬“钉子”精神;90年代是爱岗敬业,而今是返璞归真。本文从雷锋事迹中剖析雷锋精神,深入分析道德建设中典型教育弱化的现象以及它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原因,进而深层次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并结合社会需要、道德传统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建设道德文明的若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规范标准及原则。规范标准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语言标准,二是文化标准,三是品位标准。规范原则主要有柔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实语言;规范;标准;原则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产生于网络空间环境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网络传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网络语言大有“走出网络,走进现实”的趋势。很多流行于网络的词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良性变迁。本文从分析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出发,进而对他们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做了策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学校教育;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策略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以此支撑着自己民族的生存和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