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武玩”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刚出生时,他爷爷说给取个单名吧,“斌”,有文有武,叫起来又响。可是把姓和名放一块就不对劲了,听上去像“伤兵”,所以就没取“斌”字。
  不知是因为我这个做爸爸的专业是儿童心理学的缘故,还是因为独生的孩子本来就缺少玩伴使然,儿子总爱缠着我跟他玩。
  如今,同二三岁的孩子可以玩些什么呢?想必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心得与高招。
  我呢,尽管没有给孩子取名字为“斌”,倒是将孩子这一年龄段的玩法归为两种:“文玩”和“武玩”。


  先说说“文玩”。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一般在室内进行,孩子以动脑、动手为主要特点的玩耍,就可以称之为“文玩”?说白了,是安安静静、文质彬彬的玩儿。
  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识字、念儿歌,与孩子一起搭搭积木,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文玩”。
  儿子爱听故事。一个好听的故事,让他百听不厌。他常常会自己捧来我们给他买来的童话书,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然后指着它,央求道:“爸爸,给我讲这个故事,好吗?”讲完了这一个,自然会接着要求讲下一个。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在接受、强化一种正规化的成人语言表达,也在慢慢地学得一些有关生活的经验和道德准则,甚至还会与故事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运”,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求知欲。这种玩对孩子学习语言表达的作用非常大。平时家庭中成人总是喜欢模仿孩子的口吻与他们交谈,尽管这在早期的确有助于亲子间的交流,但对发展孩子的正规语言却没有什么大的帮助。由于从一开始我就坚持以普通话和正规语言同儿子交流,以至于他刚上幼儿园时,老师还问我们是不是北方人,因为孩子讲的普通话十分标准,这在以讲方言为主的当地是不多见的。而且,儿子表情达意也非常清楚。
  儿子爱识字。有些专家指出,每个汉字在孩子眼里都犹如一幅独特的画,所以让孩子早期识字并不比让他们识具体的东西或图画更为困难。这话并不算错,但也不完全对。因为儿子学认字倒是学得不慢,但忘却的速度也同样可以——几十张识字卡,在二三天里重复几遍,再回过头来考他,准保八九不离十。但他又不会自己“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地去操练,父母一疏忽,乖乖,几天工夫几十个字只剩下几个了。话又說回来,你又能指望二三岁的孩子识了几百个字后干什么呢?毕竟,他们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推理还没有达到可以借助于文字进行阅读和交流的程度。他们爱识字,只不过因为那也是一种玩儿,他们更沉湎于这个玩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而作为父母,关注的却常常只是后者。所以,我的主张是,不妨将识字看做是孩子的另一种玩耍方式,从小识字多多固然喜人,但仅爱“玩字”也有不少益处:孩子能从中得到一些对文字的敏感和结构的把握,以及识字后无与伦比的成功体验,因大人的赞赏而激发的自我肯定与自信。我就常常看到,儿子在报纸的一大版面中认出“上海”两个字时,是何等的快乐与自豪。
  儿子爱搭积木。各种各样的积木,他有满满的一大箱。儿子不仅一个人玩,也拖着家里来的任何一个小孩子玩,还喜欢我边出“考题”边与他玩。在我看来,积木是二三岁孩子最好的玩具了。市场上许许多多的所谓“智能玩具”,有不少都注明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但面对这些“智力”玩具,孩子除了按一下开关以外,就只有“欣赏”的份了——当然有时“欣赏”起来还是蛮刺激的。不过孩子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一个看客,他们注定要参与其中。结果通常就是高档玩具在孩子手里一会儿就弄坏了,回过头来招致父母的一顿臭骂。这时,积木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它既满足孩子动手摆弄的愿望,又可以让孩子的想像自由地驰骋,堆砌起孩子感兴趣的种种具体的、抽象的图案来。


  儿子爱打牌。不过,我们用的不是平常所见的那种扑克牌,而是他的动物图片卡。玩的方式呢,也由起初简单的你出一张“大象”牌,我出一张“老虎”牌,渐渐扩展到一些新奇的玩法。有一种儿子极为感兴趣的玩法是,我取出一张动物卡,然后对他说,有一种动物,它身上是白白的毛,眼睛是红色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走起路来蹦蹦跳跳,这是什么动物呀?有时孩子会好好地想一想,有时他又会快速地回答你。孩子在猜测动物的过程中,将动物的主要特征与细微差别区分得清清楚楚,并且充分调动了他的想像力。这样的“打牌”游戏,动物特征的列举可以或多或少,也可以让孩子与大人的角色做一转换。当然,其他类型的图片卡,除了用作于识图、识字外,也可以做这样的游戏。
  以上是“文玩”。下面再说说“武玩”。
  孩子的天性好动,男孩尤其如此。这是由孩子成长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发展所决定的:兴奋性神经元发展较快,抑制性神经元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孩子的活动,体现了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也使他们的能量得以宣泄。因此,所谓的“武玩”就是以孩子躯体活动为主的玩耍。
  儿子喜欢玩球、踢球。电视里的球赛看多了,连小孩子也忍不住要去踢上几脚。出门就有一块空地,那自然是儿子施展脚头的好战场。有时候我就与他在空地上疯跑疯踢,有时候则给他加上一些其他内容:


  练射门:把两脚分开,形成一个“空门”,让孩子射门。孩子可从中把握方向感和精细动作,并体验到射门成功后的喜悦。
  区分左右:左右是孩子最难区分的一对方位概念,在踢球的过程中,有时规定这次只能用右脚踢,下一次只能用左脚踢,久而久之,孩子会掌握一种较为稳固的左右概念,且不容易遗忘。因为与一般的概念学习不同,他的左右概念是伴随着躯体动作而掌握的。
  数数:单纯地让孩子学数数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很难让孩子对此感兴趣。那么就让他数踢球、拍球的次数吧,保证他会乐此不疲。如果再加上一些竞争,孩子还不肯轻易善罢甘休呢!
  利用家里不大的空余场地,有时也能“武玩”上一阵。讲完了“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我们就在家里进行一场“龟兔赛跑”——看谁在地上爬得快。往往是你追我赶,一番热闹景象。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运动量也有了保证。
  在我眼里,玩是孩子天生的权利,是孩子快乐的源泉,也是他们认识和智慧的发端。与孩子一起玩,其乐无穷。■
其他文献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有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以至“犯傻”,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正如柴迎红家长所说的,为孩子的“傻”心痛和无奈。  孩子的“善良”、“好脾气”,以至“犯傻”,有的家长说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又有人说是 “天性”厚道,但是不管怎么样,家长都担心这种好心眼的孩子吃亏。其实,在我看来,孩子的“犯傻”和“好脾气”,
期刊
当前亚洲教育的趋势是给孩子们越来越多的课业压力,特别是对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这样做就更显得不合适。实际上这种状况并非自古有之。过去孩子们可以享受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地长大。他们按其特有的节奏玩耍学习。然而现在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后果是什么呢?孩子们极端厌学,学习上的问题日渐严重,家庭里的压力在不断升级。为什么人人都在这样做?原因是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到别人的后面,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能进入好学校;一
期刊
在分科细密的大型医院里,充塞着各色各样令人眼花的晦涩地带和悲伤场景。但穿越各个病房、手术室、诊疗室和看诊间,有一个温暖的角落,一直是我自学生时代便衷心喜爱的,那就是满溢神秘和盼望的“产房”。无奈产科与眼科之间的关联性极为淡漠,眼科医师除了偶尔接获几张“妊娠毒血症”或“怀孕型糖尿病”孕妇的眼底检查照会单外,能够堂皇步入产房的,大概只剩下摘取新鲜羊膜的稀少机会了。  “天然的羊膜,透过目前仍未研究出来
期刊
“谢谢”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词了。我们经常听到妈妈们对孩子说:“谢谢阿姨”,“跟叔叔说谢谢。”然而,孩子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会按要求这样做的,这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表达谢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用心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不一样,那是一个几乎透明的世界。当孩子从内心深处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心存感激的时候,他往往会很直接地用行动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上面的这些情境
期刊
4岁的鹏鹏自己的任何东西都不让别人动。晓晓想玩他的玩具,他大喊:“不许玩,这是我的!”洋洋想看他的图画书,他一把把洋洋推开:“这是我的,不许你看!”就连爸爸妈妈买回来的好吃的,他也统统放在自己的小屋里,连家里人都不许尝一尝。  讲道理吧,鹏鹏根本听不进去;来硬的吧,他又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哇哇大哭。这可让爸爸妈妈又着急又生气。    家长先做个大方的人    以前我没小孩的时候,常到一些有孩子的同事
期刊
斜颈,一般指“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头向一侧偏斜的一组症状。请看看下面的来信:  来信之一:女儿6岁多了,刚刚上学。因她自幼患有“歪脖”,上学后同学不叫她的大名,而叫她“歪脖”,她回家哭了好多次。孩子的眼睛也因斜颈受了影响,一眼大,一眼小,脸也是一边大一边小。手术能改变这些畸形吗?是否等孩子长大些再做手术呢?  来信之二:我儿出生时很好,足月顺产。可在他生后两周多我们就发现
期刊
妈妈:“谢谢”,是一种礼貌,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感情。  女儿:“谢谢”也是一种语言。  妈妈:枫枫,关于说“谢谢”,你有什么故事?  女儿:怎么说呢,有这么个印象,从小我爸就教我说“谢谢”,但他对我说“谢谢”的时候却很少。有时我帮他做完一件事以后,他连半个谢字也没有,好像我该做一样。但是,在他帮完我的忙后,却一再强调:“要懂礼貌,怎么一声谢谢也不说!”假如连家长都不会说“谢谢”,那他还有什么资格教
期刊
”本次会议的焦点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资源——儿童。  今天我想和诸位谈谈儿童是如何学会语言的。我们最新的研究结果是从婴儿身上得来的,总共有两点:一、学习的过程是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人类的一大显著特征,而语言学习的起点是在婴儿出生头几个月的摇篮阶段。二、婴儿早期的语言学习虽不涉及拼词造句,但却表现在语言的最小单位——音素上。所谓音素,就是构成单词的一个个辅音和元音。我们发现,在音素层面上的学习过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到了5岁以后,往往会特别乐于学习一些带有挑战性的新的技能,比如剪纸、画画、弹钢琴或骑自行车等。不过,有很多孩子一旦碰到一点困难,就会不停地抱怨说“我不会”、“我不行”,并从此半途而废。  前不久,一个朋友跟我抱怨说,她5岁半的儿子先是不断地吵着要学游泳,可刚学了两天,就没了兴趣,教他一些动作时,他总说:“我学不会。”  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在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方面
期刊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故事,是时下许许多多家庭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的写照。那位母亲的感慨和孩子的茫然都让人觉得亲切熟悉,仿佛就是自己家里尚未平息的争论,仿佛就是朋友刚刚诉说的烦恼。而且,对这类事情的意见通常泾渭分明,家长们“英雄所见略同”,孩子们则“不谋而合”。究竟是家长们思想陈旧,还是孩子们观念超前?的确是值得讨论一番。  首先,什么是奢侈?似乎是存在着某种标准的,而这标准又好像并不固定。细想一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