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将,满身书香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克将军以102岁高龄驾鹤西游,使得共和国又一位开国上将凋谢了。百年人生,波澜壮阔,戎马征战,九死一生,萧克将军无数的传奇故事,必将永留史册;而他历经磨难,淡泊处之,坦荡襟怀,儒雅为人的高尚人格,更是一代儒将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余生也晚,既无缘亲近将军身经百战的金戈铁马,也无从知闻将军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心路历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萧克将军以85岁高龄出任了他人生最后一个重要职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主任,这竟使我在深圳得到了一次与老人家相见相识的机缘。
  那是在1993年的早春二月,我刚刚从天津调来深圳到报社报到不久,就接到一个紧急采访任务,到银湖宾馆去采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华文化通志》新春开笔恳谈会。我过去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文化机构,自然也就不知道这部皇皇巨著的编委会主任正是大名鼎鼎的萧克将军。进入会场,只见主席台正中坐着一位光头圆脸,浓眉慈目的老人家,主持人一介绍,才知道这就是萧克将军。按照恳谈会的议程安排,上午是由《中华文化通志》各分卷的主编汇报进展情况,我发现,各分卷的主编们几乎囊括了当时各个学科的顶级高手,其中包括历史学家戴逸、文化史家刘梦溪、宗教史家王尧以及哲学家孙长江等。而这些学术大师在言谈话语间,无不对他们的总编辑萧克将军充满敬意,这绝不是一般的客气,而是发自内心的学术尊重。老将军认真地听着,很少插话,不时用铅笔在材料上划着重点线。望着老人专注的神态,我不禁浮想联翩,遥想当年,作为红军的军长、八路军晋热察挺进军司令、解放军四野参谋长,萧克将军在那一张张作战地图前,应该也是这样用一支铅笔勾画着作战部署,指挥着千军万马决胜于千里之外吧?如今,将军卸甲,重拾文墨,面对这部洋洋数千万字、卷帙浩繁、纵横古今的大书,他同样是指挥若定,排兵布阵,调动着各路高手的智慧,推进着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
  上午的汇报会结束之后,大家纷纷散去了。我发现老将军依然端坐在原位上翻阅着面前的资料,连忙走上前去向老人家打个招呼。老人笑着应答我的问候,并和蔼地问我:“你是负责哪一卷的?”我知道老人家误把我当成编书的人了,就回答说:“我是记者,不是编者!”老人家有点耳背,没听清楚,我又大声说了一遍,老将军哈哈大笑起来,说:“哦,你是来报道我们这个事情的!好啊!中华文化是天大的事情,你们要好好宣传啊!”我说,有您这样的老前辈挂帅,我们一定尽力!老人家听了很高兴,他加重了语气说,我老了,现在是发挥余热。我今后别的事情都不做了,就是要集中精力编好这部大书,这是造福后代的大事啊!
  我见老人家谈兴尚浓,就转换一个话题,谈起他不久前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告诉我,这部书断断续续写了几十年,原稿还丢了两次,后来好不容易又找了回来。在那么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部书稿能保存下来,实在是个奇迹。“所以,对我来说,小说写的如何是另外一回事,最要紧的是把当时的情形记录下来,让你们这些年轻人知道当年的情况。”
  本来老人家那天还谈了很多关于编书和写书的内容,可惜的是,我对湖南口音的辨识水平实在太差,相当一部分都是似懂非懂,现在想来还深感遗憾。老人家看出我是个爱书的人,就对我说,《浴血罗霄》这次没有带过来,不过,这次带来了上个月刚刚出版的新书《朱毛红军侧记》。“小鬼,今天下午你还在这里参加会吗?那就好,下午我会让他们把书带过来,你可以问他们要!”
  这实在太意外了!一位老将军竟然对一个素昧平生的爱书人如此体谅,真让我感动万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正好与刘梦溪教授同桌,我就把刚才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讲给他听,刘先生说,这一点都不奇怪,萧克将军早就是全军有名的儒将,对知识分子一向很好。“我们跟他一起编这部通志,他对我们的意见同样是非常尊重的。”难怪一位将军会在群贤毕至的文化界拥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不正是一代儒将的人格魅力么!
  下午,我早早来到会场。不一会儿,就见几个工作人员拿着一包新书来到了会场。我喜出望外地迎上前去,那工作人员似乎知道我是谁,当即取出一本崭新的《朱毛红军侧记》交给我,还悄悄对我说了句:“老将军专门吩咐要到会场把书交给你呢!咳,他还特意让多拿几本,这不,别人也都沾了你的光,先到先得!”
  说话间,萧克将军也来到了会场。我当即迎过去向老人道谢,并递上一支随身带的圆珠笔,想请他签名。老人家笑着推开我的笔,却麻利地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一支老式钢笔,问了我的姓名,唰唰几笔,两行潇洒刚劲的字迹就留在了新书的扉页上:“侯军同志留念,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六日,萧克”。
  我真没想到,老将军的字写得如此漂亮。随后又发现。原来这本书的书名也是萧克将军自己题写的,那一行隶书颇有汉隶名碑《曹全碑》的味道。顿时,我对面前这位身经百战、文武双全的老将军,不由得愈加敬佩了!
  后来,我从一篇回忆文章中了解到,萧克将军出身于湖南嘉禾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的秀才,家族中读书气氛非常浓郁。萧克将军年轻时苦读诗书,苦练书法。1927年,他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一度与部队失去联系,流落在广东汕头—带,在衣食无着的艰难中,还曾靠卖字维持了一段生计呢!
  一代儒将,不光在共和国的战争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战绩,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和学者气质,在共和国的文化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当硝烟散去,干戈化为玉帛;当时间远逝,刀剑化为笔墨,我们缅怀着萧克将军的文韬武略,恍惚间觉得这位蔼然长者,倘若不是生在那个呼唤英雄的时代,他或许会成为一代才华横溢的文豪或者儒雅渊博的学者。往者已逝,音容宛在。走笔至此,老将军那令我似懂非懂的湖南口音,似乎又响在耳畔了。
  萧克将军,一路走好!
其他文献
梁启超,大政治家,大文豪,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他一生著述1400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瓷肆汪洋,当时“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哭,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击节赞赏。    在北大教授中,除了李大钊,张竞生认识较早、交往较多的要数胡适。他们同是留洋博士,同在哲学系,年龄也相差无几,因此,彼此颇有惺惺相惜的味道。当然
房地产泡沫、美元挤兑、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危机是否来临?在美元崩溃之后,哪种货币将替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全球经济遭受冲击似乎不可避免,在此之后,世界经济的蓝图又将如何?本书详细阐述了导致美国经济下滑的原因,讨论了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的应对措施,以及在此后的经济重建中如何获益的各种措施。    自2007年美国次按危机爆发至今,在外贸出口、资本流动等经济金融的众多层面的联动上,国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有了
从《金融进化论》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本金融著作把达尔文进化论奉为圭臬。  作者首先把视野拉长,当里奥·蒂尔曼去剖析过去1/4世纪所发生的结构性金融变迁时,他用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词:“进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于整个金融界而言,金融机构和从业者的残酷竞争,就像新陈代谢一般,是成长的需要。  书中里奥·蒂尔曼全面探讨了金融机构所面对的挑战,以及金融界在挑战面前形形色色的反应。不确定性和变化,是他频频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胡萝卜味的苍蝇?    在这本可爱的书里,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意识到,即使不能分享所有的东西,他们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好朋友!  主题语:真正的友誼不在于形式    哟,我们家来客人啦!    柯柯到蹦蹦和跳跳家做客,大家的生活习惯很不一样,好心情全被破坏了。几个朋友经过一番风波与眼泪,终于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  主题语:朋友相处要敞开心扉    所有的青蛙都会飞吗?    兔子蹦蹦和青
时下,投资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开始考虑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以使它能保值、增值,而不是被通胀侵蚀。遗憾的是内地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使我们很难自如地配置自己的资产。比如,内地比较缺乏能使我们从泡沫破裂中获益的做空机制,提供投资效率的期权市场,帮我们管理风险的金融期货市场,使受害的投资者获得有效赔偿的司法体系,以及一个市场导向的成熟监管体系和能为投资者提供不同声音的舆论环
同学们常问我,最喜欢哪一门类的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古典诗词。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则是,“宁可食不精细,不可一日无诗”。  市区桃花已谢,走进北京植物园桃园,却正云蒸霞蔚。白居易的诗顿上心头: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蛊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一阵风吹过,花瓣纷纷飘落,真有“惜春常怕花开早”(辛弃疾《摸鱼儿》)的感叹。
中国哈佛留学生情侣李姝聪和邓博磊, 以共同一作身份,在Nature正刊发表人生首篇“合体”论文。  李姝聪今年26岁,邓博磊27岁,分别来自河南郑州和贵州遵义。留学美国之前, 前者在清华读书, 后者在浙大学习, 一南一北的他们,当时并不认识。  谈及最初相识,李姝聪说:“来哈佛后,有一学期上课我和博磊有几次是同桌,他当时高高壮壮的有一米九多,皮肤黑黑的,从不讲话,生活上也从没有进一步走近。后来我的
在中学教育的圈子里,王金战是一个传奇人物。坊间流传:只要插到他的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也能上北大;考前被他辅导2小时,高考就能提高20分;再自闭再有问题的学生,遇上他也能打开心结……  “我哪有那么神!”这位还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老师憨厚地告诉记者:“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英才。”王金战在采访中讲述了他从教多年的经验和体会。  记者: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女生,有记日记的习惯。家长想了解孩子的想
1.毕业论文的收藏概况及其价值    1.1 收藏概况  四川大学图书馆收藏了为数众多的特色资源,其中建国前四川大学毕业的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非常珍贵的一批资料。这批论文数量大约五千余篇,绝大多数的成文时间都在1932-1949年间,包括当时四川大学的十二个系和原华西协和大学的四个系,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是四川大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这些年出了不少关于书的书,读来都有意思。但我总有一点不满:书这码事儿,有写书——出书——卖书——买书——读书一系列环节,进而言之,“写书”又涉及作者,收入,“出书”涉及编辑、校对、装帧设计,“卖书”涉及书店,“买书”涉及收藏,“读书”涉及评论,此外还有审查、评奖,等等;而作者囿于一己见闻,往往只说到其中一小段儿。譬如收藏家注重版本,出版社当初推出某种版本时有过何等考虑,他就未必知晓了。我一直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