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安置:扶贫开发一条成功的路子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广西省环江县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生产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山区的贫困居民迁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实行易地安置扶贫。经过20年的努力,该县安置本县贫困群众1454户6887人,接收了都安、东兰、大化三县大石山区贫困群众1.25万户近6万人,成为广西最大的易地安置扶贫开发工作县,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使6万多生活在“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大石山区贫困人口下山安居,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
  
  一、主要成效
  
  (一)大多数移民迅速脱贫致富。统计年报显示,2006年易地安置移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460元,而搬迁前的1996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据调查,搬迁的1.25万农户,除个别因病返贫外,其他农户基本解决温饱,60%以上农户走上致富之路。2006年相当多农户人均纯收入已超过5000元,是搬迁前的6倍以上。
  (二)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改变。搬迁前,移民全部居住在大石山区,山高路远,信息闭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没有解决或不完全解决,可用耕地少,生产、生活环境非常恶劣。搬迁后,移民迁入低山丘陵地带安置,总体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耕地面积增加、耕作方式改变、耕作条件改善;长期制约脱贫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瓶颈”问题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三)移民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移民大石山区迁到交通便利的丘陵地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思想观念逐步从刀耕火种的单一经济向多元开放的商品经济转变,增强了脱贫致富的本领,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搬迁前,移民生存的方式大多是靠山吃山,形成了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易地安置扶贫后,各移民点均对安置地进行科学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移民新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住房统一规格、人畜分居,厕所、牛栏猪栏与沼气池“三结合”,组织移民种植水果、甜竹、生态林,既开发了产业,又保护了环境。同时,使原居住地的生态得到恢复和保护。
  (五)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施易地安置扶贫,国家、社會及移民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各个安置点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产开发活动,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甘蔗、李果等种养业的发展,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环江县易地安置扶贫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87年—1992年)。积极推进扶贫工作向经济开发型扶贫转变,把大石山区的贫困农户搬迁到土坡地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开始实施易地安置扶贫。1989年创办了第一个易地安置扶贫的经济实体——平原李果场,将县内部分乡镇大石山区的特困农户迁移到场内采取承包经营方式进行开发。
  2、试点阶段(1992年—1995年)。创办以大安林果场、东美林果场等为主体的跨县易地安置点。其中,大安林果场征用荒坡8527.62亩,安置都安县龙湾、三只羊等6个乡的特困户400户2000人;东美林果场征地7670亩,安置东兰县三弄、泗孟等四个乡311户1538人。
  3、全面实施阶段(1996年—1999年)。1996年广东帮扶河池地区易地安置项目在环江县落户,环江县易地安置扶贫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创办县内移民安置场21个64个居民点,征用土地6.03万亩,安置县内移民1454户6887人。创办县外移民安置点207个,征用土地32.098万亩,安置都安、大化、东兰等三县移民12575户59583人。
  (二)主要做法
  1、强化政策保障,确保移民“搬得出”。为使易地安置扶贫“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环江县先后出台了多项易地安置扶贫政策,在土地征用等方面为易地安置扶贫提供了政策保障,通过政府行为解决移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问题。如1992年《马口洞农业综合开发区用地的规定》、1994年《关于易地安置扶贫开发征用土地有关问题的通知》、1996年《关于确定广东帮扶河池地区易地安置征用土地补偿费标准的通知》等。
  2、强化组织管理,确保移民“有人管”。按照“场人建场,以场治场”的管理原则,实行“总场——分场——作业组”三级管理体制,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场部配备有正副场长、会计、出纳、农业和水果技术员。建立有党支部,配备有妇女专干、治安管理人员等,有效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管理。
  3、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移民“搬得进”。征地之后,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场的首要任务来抓,从学校、公路、照明用电、人畜饮水、民房建设等方面抓起,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4、找准生产项目,确保移民“能脱贫”。根据市场、技术要求、土地状况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安置场生产项目,为移民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如平原李果场在移民入场,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了市场前景好、技术要求不很高的三华李作为主导产业,同时在场内创办加工厂,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解决了移民生产的后顾之忧。
  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移民“住得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易地安置场社会治安工作列入当地党委、政府重要职责,成立公、检、法派驻易地安置开发区治安值勤室,负责安置点的社会稳定工作。同时,设立安置场治安联防队、保卫科,共同抓好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移民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几点启示
  
  总结环江县二十年的扶贫工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易地安置是扶贫开发一条成功的路子,是新阶段解决特困山区群众温饱问题可以采用的扶贫方式,其做法和经验给今后的易地安置扶贫工作提供了许多启示:
  (一)必须坚持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易地安置扶贫中的主导作用。易地安置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成本高、安置条件要求较苛刻,其主体是长期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贫困人口,经济能力、自行改变生存条件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大规模的易地安置涉及移民点选择、土地落实、移民点规划及建设、组织搬迁等工作,没有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和组织实施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时,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与群众自愿搬迁、自筹自建相结合的扶贫机制。
  (二)必须坚持整屯搬迁、多种形式安置原则。需搬迁的对象一般是居住在偏远山区,土地资源少、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无论是从所有贫困户的脱贫还是减少扶贫投入成本、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坚持整屯搬迁的原则。在安置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选择有过剩土地的地方,建立移民安置点,实行“有土安置”;引导有能力的农民自主到城镇开发、居住和就业,实行“无土安置”等。
  (三)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原则。创办移民点要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配套、高标准,生产开发要形成产业,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必须强化管理体制建设。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是确保易地安置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办场阶段,要设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征地、生产开发、基础设施等工作,同时将移民点的户籍、计生、文教、卫生、治安等纳入当地村委会、乡镇政府管理;建场工作基本结束后,要及时调整和理顺人事、经费关系,确保当地政府履行对移民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五)整合安置资源,确保资金投入。易地安置扶贫是人口变迁一场革命性的工程,涉及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工程要求高、投入多,必须多方利用、整合劳力、土地、小城镇环境、优势产业、政策等资源,通过政府、社会和移民自力更生多方筹集资金投入,才能确保取得实效。
  [作者简介]韦明芳,男,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副县长。
  [责任编辑:徐永祥]
其他文献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与楚雄、临沧、保山、怒江、丽江等州市接壤,国土面积29459平方公里。辖1市11县。2006年末,全州总人口343.9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白族人口占三分之一,属于比较典型的“老少边穷”的白族自治州。全州12个县市中,有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9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2个。  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经过全面分析州情,认为农村贫困面大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期刊
江西赣县吉埠镇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着力发展新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漫山遍野缘何硕果累累?该镇党委书记汤荣福介绍说,这是培育新农民“构建网络、精选项目、跟踪服务”三管齐下实施公民职业化工程带来的喜人成果。    精心设计 构建培训网络    吉埠全镇16岁至50岁的23000多农民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7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大专文化程度的占1.6%,农民的文化程
期刊
近日,我们走访久负盛名的服装辅料之乡——浦头镇东元村,刚进村,只见一座座村民住宅楼,座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清洁明亮;村道上汽车、卡车、摩托车来往穿梭忙,院落内辅料加工机械沙沙响,到处呈现着“人人忙创业,户户搞经营”的繁荣景象。在村便民中心接待室,当我们问起专业村兴起的奥妙时?村总支书记热情地作了介绍。  东元村地处江都市浦头镇东部,傍依引江二河,紧邻泰州市经济开发区,全村568户、3120人,耕
期刊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自2004年9月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江西经验”、“赣州模式”,并以此走向了全国。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宣传江西的新农村建设,本刊记者就“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对中共江西省委副秘书长、农工部部长、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吕滨进行了独家采访。  记者:江西省新农村建设自2004年9月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以来。围绕中央“二十字”方针和
期刊
[提 要]税费改革,使农业投入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如何评价这一变化,并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机制?作者结合滨海县农村调查情况,提出了农业投入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税费改革;农业投入机制;对策    一农业投入机制的根本变化    滨海地处苏北贫困带,是江苏省重点扶贫县税费改革前后,全县农业投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税费改革前,农业基础投入以农民负担为主以1999年
期刊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农业生产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  会议对搞好“三夏”生产,力争全年农业丰收作出部署一是抓好抢收抢种;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四是落实化肥生产扶持政策;五是加快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拨付进度;六是认真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会议指出,汶川地震灾后恢
期刊
在冰雪消融,春回大地,花开中国的三月,带着江西省扶贫办的关心和问候,我们先后到抚州赣州上饶鹰潭吉安南昌市的东乡龙南全南赣县万年余江吉水新建等县,随机走访调查了在那里从事“三支一扶”的扶贫大学生2006年,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门联合下发通知,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2—3年随之,江西省相应八个部门也制
期刊
湖南省城步县儒林镇白羊村坐落在美丽南山的北麓,离城步县城10公里,全村890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靠山吃山”的观念使饱受饥饿穷困折磨的人们以砍柴生火,砍树卖钱,毁林开荒维持生计,造成森林过度采伐,植被严重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环境日趋恶化,疾病肆虐横行1994年,一场特大山洪暴发,倾刻间山崩地裂,房屋被压垮,稻田被淹没,人畜遭伤亡原本穷困的村民遭此浩劫后,更是雪上加
期刊
近几年,江西省吉安市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积极探索社会扶贫的新路子,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扶贫领域,努力引导和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最近,我们对吉安市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开发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调研,现就几点粗浅的认识归纳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几年,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企业积极运作,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極性越来越高,并已
期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江西省丰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增添发展后劲和潜力出发,顺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制定了《丰城市引进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到村任职办法》,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签订聘用合同等程序,引进127名年龄在30岁以下本科学历以上,有經营管理农业科技市场营销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