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焕发光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18世纪正式提出“美育”的概念,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可以“陶冶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之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审美教育越来越为教育界所重视,逐渐与德育、智育、体育等统一起来。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世界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可塑性强。如何将审美教育很好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何让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焕发光彩,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关键。笔者认为,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形成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能力是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三个不可或缺的阶段。三个环节紧密联系,循序渐进,最终促成审美教育终极目标(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现。
  一、发现美——运用朗读、多媒体、情景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审美活动发生之初的行为,而审美感知力是学生发现美的最基本条件。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为重点,从而为中高段学生审美鉴赏力与审美创造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低学段学生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时期,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仍然停留于诵读的阶段,因而多种形式的朗读仍是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男生读、女生读、师范读、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到语言文字中的节奏美与韵律美。朗读的重要性在中高段学生语文学习中仍有重要的体现。
  其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很多文字上难以理解的东西,通过声画的传递,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多媒体呈现的画面感与音效无疑成为刺激其审美感知力形成的有效途径。如在教授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阶段,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拼音的知识点做成一节节生动、有趣的微课,学生在学校学习新知识后,业余时间还可以像观赏动画片一般欣赏老师制作的微课,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中直观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老师的讲解更直接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另外,针对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两种方式同样是激发学生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这两种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快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让抽象、难懂的古诗文变得生动、形象。
  二、鉴赏美——引导学生挖掘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感受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进而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评价文学作品的美,提高其审美鉴赏力
  学生经过低学段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已经初步具备了发现美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开始着重培养中高段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作者的精雕细琢,蕴含深意的语言文字似一颗颗珍珠被作者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构思巧妙、张弛有度。在小学中高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逐渐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品味作品的创作技巧,进而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刻涵义。文章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段落结构等形式美的要素,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加点拨、对比分析、反复琢磨。在感知作品形式美的基础上,也需要引导学生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初步掌握鉴赏作品形式美与内在美的技巧后,教师应逐渐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每一部文学作品,或评价分析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谈谈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学生自由地畅谈过程中,教师时时引导、点拨,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六年级课文《凡卡》是一篇构思巧妙、主题深刻的文章,在教授本篇目时,我让学生试着品味文章语言构思之巧妙,作品中对比、反衬、细节描写等都非常到位,尤其在体会凡卡现在的“苦”与曾经的“乐”的鲜明对比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凡卡的悲惨命运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的过程中只能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一点点发现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经过反复的鉴赏训练,学生会逐渐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力。
  三、创造美——利用表演、写作、演讲、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力与审美鉴赏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表演、写作、演讲、辩论等方式都是学生可以选择的方式。低段学生可以以表演、小组辩论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非常符合低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爱说、爱表现,但不愿意落到笔头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荷叶圆圆》一文时,我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孩子们很快就能记住它们分别说的语句,并能总结出荷叶的特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中高学段的学生在激发他们审美兴趣的同时,更需注重他们的文字创作能力。在文字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体会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运用学过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在中高段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文字创作,让孩子们对一处美丽的风景进行描述,写一次节日记事,对最喜欢的人想说的话,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等等,并选出其中优秀的作品与孩子们进行鉴赏,在鉴赏、创作、再鉴赏的反复训练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很好地激发,写作水平也大大提升。
  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进而能够创造美,这需要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本文将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与小学语文具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低学段和中高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及学情,選择了不同的审美教育方法,旨在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语文学科在审美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审美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将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担负起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重任。
其他文献
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歌唱活动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主体内容,是幼儿表达、交流情感最为自然、最为真切的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初步感受音乐魅力,打好音乐学习基础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融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中班幼儿歌唱活动中应用游戏就显得尤为必要,不仅可以激发幼儿歌唱兴趣,还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一、游戏在中班幼儿歌
期刊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10月,习主席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民间剪纸同其它艺术一样,来源于一定的社会生活。那么发展至今,我们不得不驻足
期刊
创意线描画是以线描的形式,通过点、线、面及黑、白、灰的安排组合,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画出自己所思、所知、所感的个性化作品。在教师的主题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联想、想象、创造,创作出来的具有创意的线描绘画作品, 与临摹线描画相比,更突出学生在创作中的思维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线条表现力,和创作绘画的能力。  一、认识线条,感受魅力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表现孩子的内心,从学习初期孩子
期刊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民间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独特性的领域,它除了对幼儿能起到增长知识、启发智慧、激发想象、培养品德、陶冶情趣外也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它的作用是其它文学作品所不可替代的,这主要是因为民间童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其娱乐性强,开展不受时间、空间
期刊
2007年秋季学期小学期末文化素质检测早已过去,我凭祥市在这一期的统一考卷中,一年级试卷的第三大题[解决问题]中有这么一道题:  一(2)班有17个小朋友放学排成一列纵队。小红的前面有9人,她的后面有几个人?  三年级试卷的第五大题[解决问题]中有这么一道题:  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当时我作为凭祥市上石镇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名数学学科科研员,有机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就是要求我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普通中学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性质与这个核心正相吻合。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戏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经过笔者的深入思考,大胆实践,得出了几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在文章中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传统戏曲,
期刊
摘要:科技教育中的“科技”,是指大科学、大科技,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社会学等。科技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标,需要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激励青少年树立科学梦想,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好贯穿教育全过程,培育青少年科学思维习惯,提高青少年对周围世界的科学认知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科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的将科技教育应用到教学始终,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以
期刊
美术教学语言艺术,就是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美术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兴趣的语言技能活动。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应该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还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美术教师在课堂往往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觉得美术课堂不必过于讲究语言的规范,从而忽视了课堂教师语言的艺术。因此,有些美术课堂出现讲述不清、繁冗
期刊
许多教师在上课之后常感叹课堂效率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映不积极,授课效果差。 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过于详尽地策划了自己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导致课堂上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听讲、记笔记、回答老师的问题,非常被动,致使学生无精打采,没有兴趣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  而教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参与、经历和发现来获取知识,教学活动的目的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群稚气的孩子手捧五彩斑斓的连环画,爱不释手,看着吉祥喜庆的年画笑脸颜开……这就是美术的魅力,它与儿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是难以想象的,设想一下失去色彩的童年将会怎样呢?  作为艺术教育之一的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儿童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的任务。它能使儿童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不断的得到锻炼和提高,让他们对美与丑、高尚与庸俗、文明与野蛮、健康与颓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