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热点和亮点。“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自学,鼓励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一、在数学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教师应根据概念特点,让学生体验身边熟悉的实例,作为一个主体研究揭示概念的实际背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知识的真谛,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方式。比如,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的定义,此时,教师就要选择一些实例,让学生去研究函数能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1)火车以速度为80千米/时,在t小时内所行走路程为s千米;(2)用表格列出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的关系式;(3)某天气温变化的曲线可揭示气温和时刻的关系,让学生研究这三个例子中的数量关系,方程各例中两个变量的属性:一个变量有一个确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有唯一确定的值,教师提出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究实例(以上例三)指导学生形成以下后动:(1)指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点。(2)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同一直线。(3)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4)验证:其余各点是满足所求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通过对函数概念从理性到感性,从抽象到具体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函数的概念,以及它的本质和形成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真知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者。
  二、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者
  数学上的定理法则,都是数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推理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揭示知识背景,寻求数学家们的探究的痕迹,让学生探究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的,通过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究的真谛。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节的教学,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把三个角剪下来,可拼成一个平角,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定理是要经过严密论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谈就这样拼的实质。学生的拼法大致有四种情形,教师要让学生把拼的图形画出来,引导学生从拼法中探究、证明思路,自然让学生了解到了添加辅助线的问题,体会到添加辅助线作用和意图,同时证明也很自然。
  通过对这一定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真正学会了探究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路。
  三、在开放性习题训练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者
  数学开放性习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过程,数学开放性题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开放习题的核心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数学开放性题有利于学生个别探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在教学中,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如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圆形空地上建一花坛,现收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是由圆和环形组成的轴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图案。此问题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探究者。
  四、在实际生活中,让每个学生成为探究者
  生活走进课堂,创设出充满生活趣味的课堂情景,学生将会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解决身边与数学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市场销售问题,利润问题,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等。学生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知识后,让学生计算相关经济问题。例:有一批电器,原销售价为8000元,甲乙两家家电商场均有销售,甲商场的促销方法是:买一台单价为7800元,买两台单价为7600元,依此类推,每多买一台单价减少200元,但每台单价不能低于4400元。已商场一律按原价打七折销售,某校需购买一批此型号8台电器,请同学们帮学校计算一下,去哪家商场购买更合算?
  总之,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课改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也是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似乎被淡忘了,越来越多的被解题方法多样化所代替。究其原因何在?还是课改惹的祸?课改的出发点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一题多解并非一无是处,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题多解要求学生个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考虑问题,根据数量间的内在关系,运用不同的解法进行解答。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的灵活性、多向性、开拓性、应变能力,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等是很有帮助的。现
期刊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当前数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心理。教师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本文从:①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课堂上注重数学素养的培养等方
期刊
摘 要:初中课改的目的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虽然很多,但我认为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接纳知识的起点,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自觉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兴趣;方法  怎样使学生具有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期刊
摘 要:学好英语的关键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但是英语词汇量大,词义变化复杂,可遵循的规律较少,是语言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如何学好词汇历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型看,无论是听力题还是单项选择、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单词拼写乃至书面表达,无不与词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中学教师来说,词汇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何突破单词关是广大中学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但英语单词记忆也有技巧和方法。本文分析了
期刊
摘 要: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人类的活动范围已从地表扩大到太空和深海。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地理教学活动,教师除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外,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
期刊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活动课是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以充分而有特色的发展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特长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现实需要的种种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课程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特定的活动项目及特定的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辅助性课程。约占总课时数的6%~8%,其作用是:激发兴趣,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
期刊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为它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所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学会用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单独列出了具体阐述。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期刊
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开展一些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尤为重要。这里,就本人在最近指导学生开展的一项科技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从教学《科学》以来,一些学生常向我提出一些他们不解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涉及到科学方面的知识。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发生在身边的不科学现象。如我们学校的厕所每天清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