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之一,因此《水的沸腾》实验就必须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但是许多物理教师认为这个实验难度不高,课前没必要准备,也不亲自操作一遍,结果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笔者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听了一堂《水的沸腾》实验课,以下是听课后的一些反思.
关键词:沸腾;学生实验;温度计
近年来,由于学校的中考成绩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物理学科中的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已经大打折扣了.这就导致了学生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干脆变成了老师讲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未得到锻炼,教师也由于长时间不接触实验器材,其实验操作能力也在退化,在实验教学中往往状况百出.
1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章节.本节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之一,因此授课老师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
2 课堂流程
上课后老师安排学生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坐好,然后老师开始讲解本节课的实验器材,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方法等内容.这一切都按照老师课前设想好的流程在顺利的进行,然而老师并没有从学生知识储备角度和操作能力方面来考虑.当学生开始做实验时就出现了许多问题.
问题一:学生在用铁架台安装仪器时安装不到位
本实验需要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硬纸片,温度计.由于实验要求是必须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石棉网加热,因此需要先安装调节好酒精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最后再安装温度计.然而许多小组觉得温度计好奇就先安装温度计,导致酒精灯与烧杯的距离始终调节不好.
问题二:烧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水沸腾实验要求水要烧沸腾,由于老师事先没准备开水,导致烧水用时过长.在等待烧水过程中许多学生就没事做,整个课堂秩序显得有些混乱,当老师意识到这个现象后果断要求每组把烧杯里面的水倒掉一些,仅留少量的水.水少了,所有很快就沸腾.
问题三:实验操作不规范
把水烧沸腾以后就开始读数,然而由于老师在讲授第一节《温度》时没有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所以学生在读数时就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便不可避免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读数不够及时
实验中要每相隔30s就读一次数据,当时间刚好到达30s时学生就把视线转移到温度计上去,结果对学生读数不够熟悉,一时半会又读不出来,花费时间太多,读出来的数据就不够科学.
(2)讀数用手操作
有些小组在读数时较慌乱,温度计的刻度面没有正对学生时,他们干脆就用手转动温度计(如图),结果由于烧杯里面水较少就导致温度计的玻璃泡露出水面,这时测量的数据就不准确.
问题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在前面实验过程中由于把水烧沸腾需要太长的时间,所有老师要求每个小组把烧杯里面的水倒掉一部分以减少烧水所用时间.然而这也为后面实验中观察现象带来不利.
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但是由于烧杯里面水太少,气泡产生以后很快就上升到水面破裂,所以根本就观察不到气泡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就不完整了.
3 课后反思
学生分组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应该大力鼓励教师把学生分组实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但是教师把实验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像上面这位教师那样既不准备,又不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应该杜绝.
那么对于这节课中所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进行这样的处理更好.
在问题一中,可设计一个问题.例如怎样进行安装调节让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去探究,从中总结出此实验仪器为由下向上安装顺序.
从问题二可看出教师在课前并没有先做实验,所以没有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其实只要老师在课前先准备好开水,用保温瓶储存并将之带到实验室去,学生开始做实验时便将保温瓶里的水倒在烧杯里,这时水的温度应该在80℃左右,这样加热就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也避免了因水少而对后面实验现象造成影响.由此可见任何实验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先做,才会预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问题三的症结在于教师在讲第一节《温度》的新课内容时没有让学生使用温度计(课后访谈学生),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正确、快速地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另外老师在实验课中科学的引导小组分工尤其重要,本实验最好每组6人:计时员1人,读数员2人,观察员2人,记录员1人.做实验时计时员每30s提示一次读数(最好有读数倒计时),当计时员喊5(两读数员视线在温度计的刻度面上,并且读出大略示数)、4、3、2、1、读,这时就立即读数.
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是本次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后面学压强有联系.关于问题四是由问题二所引起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4 实验课注意事项
4.1 课前准备
实验课(无论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之前,教师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有些老师可能会认为自己上了这么多年的实验课了,每个实验都了如指掌,还用课前再做一次吗?那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这就像中老年教师是否应该写教案是一样的道理,由于每届面对的学生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再加上教材、课标、考点多多少少发生一些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上课前一定要先做一次本堂课的实验.
4.2 基础知识储备
其次是教师应掌握学生对本实验所需知识的储备程度,对于本堂课需要的知识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复习回顾.
4.3 探究引导
当然老师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引导也非常关键.如果老师介绍得过多过细就会使实验探究性和创新性大打折扣,相反老师引导得太少或干脆什么也不介绍则会出现实验过程的盲目性,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实验.
4.4 小组分工
最后学生实验中分组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对学生特点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事可做,使实验过程条理清晰,节奏竟然,实验课的时效性更高.
总之,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最核心的环节,也是支撑物理教学的支架,如何更好的利用物理实验为课堂服务是物理人的永恒话题,实验教学的改进、创新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沸腾;学生实验;温度计
近年来,由于学校的中考成绩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物理学科中的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已经大打折扣了.这就导致了学生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干脆变成了老师讲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未得到锻炼,教师也由于长时间不接触实验器材,其实验操作能力也在退化,在实验教学中往往状况百出.
1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章节.本节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之一,因此授课老师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
2 课堂流程
上课后老师安排学生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坐好,然后老师开始讲解本节课的实验器材,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方法等内容.这一切都按照老师课前设想好的流程在顺利的进行,然而老师并没有从学生知识储备角度和操作能力方面来考虑.当学生开始做实验时就出现了许多问题.
问题一:学生在用铁架台安装仪器时安装不到位
本实验需要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硬纸片,温度计.由于实验要求是必须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石棉网加热,因此需要先安装调节好酒精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最后再安装温度计.然而许多小组觉得温度计好奇就先安装温度计,导致酒精灯与烧杯的距离始终调节不好.
问题二:烧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水沸腾实验要求水要烧沸腾,由于老师事先没准备开水,导致烧水用时过长.在等待烧水过程中许多学生就没事做,整个课堂秩序显得有些混乱,当老师意识到这个现象后果断要求每组把烧杯里面的水倒掉一些,仅留少量的水.水少了,所有很快就沸腾.
问题三:实验操作不规范
把水烧沸腾以后就开始读数,然而由于老师在讲授第一节《温度》时没有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所以学生在读数时就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便不可避免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读数不够及时
实验中要每相隔30s就读一次数据,当时间刚好到达30s时学生就把视线转移到温度计上去,结果对学生读数不够熟悉,一时半会又读不出来,花费时间太多,读出来的数据就不够科学.
(2)讀数用手操作
有些小组在读数时较慌乱,温度计的刻度面没有正对学生时,他们干脆就用手转动温度计(如图),结果由于烧杯里面水较少就导致温度计的玻璃泡露出水面,这时测量的数据就不准确.
问题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在前面实验过程中由于把水烧沸腾需要太长的时间,所有老师要求每个小组把烧杯里面的水倒掉一部分以减少烧水所用时间.然而这也为后面实验中观察现象带来不利.
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但是由于烧杯里面水太少,气泡产生以后很快就上升到水面破裂,所以根本就观察不到气泡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就不完整了.
3 课后反思
学生分组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应该大力鼓励教师把学生分组实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但是教师把实验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像上面这位教师那样既不准备,又不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应该杜绝.
那么对于这节课中所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进行这样的处理更好.
在问题一中,可设计一个问题.例如怎样进行安装调节让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去探究,从中总结出此实验仪器为由下向上安装顺序.
从问题二可看出教师在课前并没有先做实验,所以没有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其实只要老师在课前先准备好开水,用保温瓶储存并将之带到实验室去,学生开始做实验时便将保温瓶里的水倒在烧杯里,这时水的温度应该在80℃左右,这样加热就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也避免了因水少而对后面实验现象造成影响.由此可见任何实验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先做,才会预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问题三的症结在于教师在讲第一节《温度》的新课内容时没有让学生使用温度计(课后访谈学生),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正确、快速地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另外老师在实验课中科学的引导小组分工尤其重要,本实验最好每组6人:计时员1人,读数员2人,观察员2人,记录员1人.做实验时计时员每30s提示一次读数(最好有读数倒计时),当计时员喊5(两读数员视线在温度计的刻度面上,并且读出大略示数)、4、3、2、1、读,这时就立即读数.
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是本次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后面学压强有联系.关于问题四是由问题二所引起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4 实验课注意事项
4.1 课前准备
实验课(无论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之前,教师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有些老师可能会认为自己上了这么多年的实验课了,每个实验都了如指掌,还用课前再做一次吗?那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这就像中老年教师是否应该写教案是一样的道理,由于每届面对的学生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再加上教材、课标、考点多多少少发生一些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上课前一定要先做一次本堂课的实验.
4.2 基础知识储备
其次是教师应掌握学生对本实验所需知识的储备程度,对于本堂课需要的知识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复习回顾.
4.3 探究引导
当然老师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引导也非常关键.如果老师介绍得过多过细就会使实验探究性和创新性大打折扣,相反老师引导得太少或干脆什么也不介绍则会出现实验过程的盲目性,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实验.
4.4 小组分工
最后学生实验中分组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对学生特点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事可做,使实验过程条理清晰,节奏竟然,实验课的时效性更高.
总之,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最核心的环节,也是支撑物理教学的支架,如何更好的利用物理实验为课堂服务是物理人的永恒话题,实验教学的改进、创新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