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体系里主要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教师能够巧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育学生数学知识内容,还能够通过情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数学教学经验,浅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巧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307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善于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灌输学生数学知识,但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既不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孕育而生,它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完成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培养。
一、设置直观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直观的教学情境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教学感受。故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把教材上的抽象知识通过图片、视频、解说等方式形象立体的展示出来,进而创设出直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到来视觉、听觉双重感官刺激[1]。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数学面积课堂教学活动中,本章的教学目的是学生学会计算等腰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为此,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给带领学生回想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正方形面积计算等于“长X寬”,而后在带领学生回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等于“底X高/2”,在学生对两个公式都进行回想后,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一个等腰梯形,询问学生我们应该在怎么求出它的面积,在学生都陷入沉思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梯形一个边切割成直角三角形,并将它贴在梯形的另一个边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正方形,而后通过已经条件上底边、下底边、高,推导出等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边+下底边)X高/2”。利用多媒体设置直观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随时加以更改,还能够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利于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数学知识,利用已知的问题探究未知的问题,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愿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教学方法。故此,在小学数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的结合学生的个人喜好和认知水平设置问题,使问题更加具有艺术系和逻辑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2]。例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1.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数学教学活动中,本章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利用举例法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符合逻辑思维、不重不漏。本章的教学内容较为有探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机进行分层训练,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一层,让他们探讨“如何用一根55CM长的绳子围一个面积最大的图形”;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让他们探讨“假如同学A去食堂吃饭,食堂供应3种,素菜4种,同学A只能选择一荤一素,请问他有几种选择的方式”;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一层,让他们探讨“已知学校操场一圈500米,小明围着操场跑了一圈需要10分钟,小红跑一圈需要15分钟,若二者反向跑30分钟会碰面几次”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底层次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后,可以继续挑战高层次学生的学习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设置生活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处处存在数学的影子,而生活教学情境也是情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故此,小学生数学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将一些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视角了解数学的本质,完成数学思维的转换。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比的意义》数学课堂活动中,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了解比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将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调查任务,像A组调查大市场香蕉售卖情况和价格,B组调查主干道水果店的香蕉售卖情况和价格,将得到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对比,得出相关的数据。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可以更加的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此期间,小学数学教师要转换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敏. 巧用情境教学,灵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5):161-162.
[2]韩银叶.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5):11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307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善于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灌输学生数学知识,但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既不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孕育而生,它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完成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培养。
一、设置直观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直观的教学情境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教学感受。故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把教材上的抽象知识通过图片、视频、解说等方式形象立体的展示出来,进而创设出直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到来视觉、听觉双重感官刺激[1]。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数学面积课堂教学活动中,本章的教学目的是学生学会计算等腰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为此,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给带领学生回想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正方形面积计算等于“长X寬”,而后在带领学生回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等于“底X高/2”,在学生对两个公式都进行回想后,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一个等腰梯形,询问学生我们应该在怎么求出它的面积,在学生都陷入沉思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梯形一个边切割成直角三角形,并将它贴在梯形的另一个边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正方形,而后通过已经条件上底边、下底边、高,推导出等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边+下底边)X高/2”。利用多媒体设置直观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随时加以更改,还能够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利于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数学知识,利用已知的问题探究未知的问题,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愿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教学方法。故此,在小学数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的结合学生的个人喜好和认知水平设置问题,使问题更加具有艺术系和逻辑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2]。例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1.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数学教学活动中,本章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利用举例法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符合逻辑思维、不重不漏。本章的教学内容较为有探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机进行分层训练,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一层,让他们探讨“如何用一根55CM长的绳子围一个面积最大的图形”;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让他们探讨“假如同学A去食堂吃饭,食堂供应3种,素菜4种,同学A只能选择一荤一素,请问他有几种选择的方式”;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一层,让他们探讨“已知学校操场一圈500米,小明围着操场跑了一圈需要10分钟,小红跑一圈需要15分钟,若二者反向跑30分钟会碰面几次”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底层次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后,可以继续挑战高层次学生的学习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设置生活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处处存在数学的影子,而生活教学情境也是情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故此,小学生数学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将一些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视角了解数学的本质,完成数学思维的转换。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比的意义》数学课堂活动中,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了解比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将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调查任务,像A组调查大市场香蕉售卖情况和价格,B组调查主干道水果店的香蕉售卖情况和价格,将得到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对比,得出相关的数据。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可以更加的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此期间,小学数学教师要转换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敏. 巧用情境教学,灵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5):161-162.
[2]韩银叶.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