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间太短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乡下。我从没和爷爷奶奶生活过。只是后来长大些了,爸妈会每隔一两年带我回老家看望他们。自我第一次见他们,爷爷奶奶就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这些年来,未曾变化。所以他们的年轻岁月,我也未曾有机会了解。只有爷爷柜子上那只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杯子还盛着些许他年轻时的记忆。
   青春在爸妈身上的流逝,我是随着自己的长大亲眼目睹的。也许自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大大小小的繁忙事务,爸妈就不再拥有青春。可当我还小的时候,他们很能干。妈妈可以亲自动手装修房子,爸爸可以扛着煤气罐一口气爬上六楼。那个时候,他们风华正茂。而现在,他们都已开始为自己的力不从心而叹息。于是他们会有不甘心的时候,而我也只能安慰说:“您看您女儿不是都长大成人了吗?”
   是长大成人了。长大了就意味着肩上的责任会越来越多。且不说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一个年轻人首先得形成自我认识,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拥有的年轻岁月负责。其次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谈作为一个人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年轻的时间,真的太短。
  当我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概在上高一。那个时候爸妈刚四十出头,却已经开始抱怨身体的不适,衰老的迹象已开始在他们身上显现。而我却享受着无限美好的青春年华。这种强烈的对比顿时让我产生了一个骇人的想法:如果我这一生能活八十个年头,像父母一样,四十岁过后我就会发现自己在衰老。那么我人生岂不是将有一半的时间在度过老年生活?对生命这东西,我不在乎能活多久,但我很怕老。虽然知道时间会给我们积淀下宝贵的财富,但在我看来,没有活力的生命是很可悲的。
   那个时候我的确这样悲观地想,从而滋生出对年轻的珍惜。年轻,也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也许在我们还没醒过来,它就在时间这本书上被重重地翻了过去,来不及让我们读懂上面的每字每句。
   后来我跟外婆生活了一段时间。和外婆一起生活的经历,让我更加体会到年轻真好。外婆虽然身体很好,但毕竟年纪大了,思想落后在被时代淘汰的边缘。很多在我们看来很自然的东西,在她眼里,就变成了令人费解的东西。这无疑又是一种悲哀,被时代滞后的悲哀。而我们,迟早也会有这一天的。
   现在,我们还年轻。年轻的我们拥有强壮的身体,旺盛的精力,敏锐的感知能力,的的确确是处在生命最茁壮的时期。但这种状态是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的。在人生坐标上,X轴是有限的,而Y轴却是无限的。能在人生曲线的上升阶段走多高,取决于在这最茁壮的时期,我们是否给足了斜率。
   挥霍也好,珍惜也好,虚度也好,把握也好。人们总是在年华逝去后才感叹青春短暫。遗憾是难免的,我只希望我们这些年轻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不要等无情的岁月来教我们什么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为,年轻的时间,的确太短。
  (作者系美国德州大学二年级学生。邮箱:mychen41@hotmail.com)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编者按:救灾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一套长效的赈灾机制。和地震本身不一样,地震的余震可能会越来越轻,可灾民的痛苦在后面,就像四川人常说的“摔倒了不痛,爬起来痛”。灾区的重建需要五年、十年的时间,可灾民们,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失去兄弟姐妹、失去老师和同学、身体在瞬间伤残的孩子们,心灵的重建需更长久的时间,康复起来会更艰难、更复杂。正如中国心理学会会长张侃提出,这次汶川地震的心理干预要坚持20年。  海
期刊
关键词:学校恐惧;合理情绪治疗;意象对话    一、收集临床资料    开学第一天,杨某(女),因恐惧上学,在母亲(后母)的陪同下来到我校心理辅导室求助。  初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深刻。她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她连日睡眠不足。说话声音低沉而无力。她斜靠在椅子上,低着头,头发蓬乱。垂下的头发挡住大半边脸。脸上似有不洁的泪痕。衣着宽松而较整洁。十指涂有粉红色的指甲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左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网络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交际方式和生活方式。方兴未艾的网络不仅连接了世界,而且越来越深刻地进入了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的发展进程构成了一种不得不面对的新的环境变量。而这种新的环境变量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据统计,我国2006年10月上网人数已达一亿三千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
期刊
我们面对的这群孩子,11、12岁到14、15岁,正处于人生的心理风暴期,以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启迪他们的心灵,才能将心理保健知识方法传递给他们,使他们内化运用,获得体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趣、生动、又不流于形式?怎样才能让活动的影响和效果最大化,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这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反复探索的问题。“心理游园会”正是集活动性、趣味性、生动性、体验性于
期刊
摘要:在心理健康日益重要的今天,如何上好心理辅导课至关重要。作者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从备学生、备教材、备环境三个角度探讨了心理辅导课的备课艺术。论文从理论探讨延伸到实践操作,分享了许多可操作性的经验。  关键字:心理辅导课;备课艺术    上好任何一门课,备课这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那如何才能备好心理辅导课呢?笔者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这里想从“三备”的角度谈谈心理辅导课的备课艺术。    一、 备
期刊
重庆市合川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以“城乡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课题形式开展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二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关于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1999年6月,课题组采用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编制的MHQ问卷对城区的四所初始实验学校(中小学各两所)的近万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将调
期刊
【活动目的】围绕“友谊”这个主题,引导学生感悟如何获得朋友,以及体会到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所带来的帮助。尊重:学会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会主动地付出,礼貌客气,自信和好意。欣赏: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合作:团队合作精神的渗透。  【辅导重点】把握同学间的友谊,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学会珍惜。  【辅导难点】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对人处事,感受到在这样的心态下合作的愉悦和效率。  【活动形式】互动体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常用的问题行为辅导方法——行为矫正法。主要包括强化惩罚法、代币法、行为契约法、认知行为矫正法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综合考虑自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问题行为;行为矫正;儿童     一、 问题行为概述    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出
期刊
自2004年11月第二届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成功召开以来,全国各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深入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经验和成果。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精神,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定于2008年11月上旬,在上海召开第三届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    一、主题与内容  主题:人文关怀 生命成长——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学校心理健
期刊
摘要:理情教育(简称REE)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学校情境中的一种应用,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性的心理辅导课程。本文对理情教育的理论基础、理情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实施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对它的有效性研究,最后总结了理情教育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理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理情教育源于Ellis的理情行为治疗法(简称REBT),是REBT在学校情境中的一种应用。REE强调个体自我接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