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围垦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在《我与杭州》、《爱我萧山》等市区统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地处萧山围垦的实际,我校开设了以“走近围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周围有许多历史和文化遗迹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西北侧的蜀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西南侧的青龙山和白虎山,留有几百年前抗倭的历史遗址;北侧和西侧的钱塘江大堤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见证,萧山历史上的几次大的围垦造田都发生在这里,是围垦精神的发源地。垦区目前的发展,也体现了萧山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学习这种文化,对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为扎实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围垦是由钱塘江河道几经变迁及“围涂造田”形成的。围垦文化存在于围垦社会的种种活动和现象之中,经过历代围垦人而演变得多姿多彩。如果我们对“围垦文化”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或查阅资料的层面上,无疑是纸上谈兵、蜻蜓点水,也就谈不上“综合实践”了。只有真正融入围垦,沉入围垦人的生产生活中,进行深入观察、调查、体验、反思,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领悟其文化真谛,产生情感共鸣,凝练个性品质。
  我们编印了题为“走近围垦”的“承传围垦文化,弘扬围垦精神”校本课程教材。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我们以此为基本教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具有浓厚围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中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
  
  一、课程学习的内容
  
  我们的课程是以学生学习中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为学习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习惯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由于小学生认知有限,不可能进行高层次的深入研究,因此就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活动范围等方面贴近学生,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在学生认知能力的范畴内的、方便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我们结合围垦的资源优势,确立了“传承围垦文化,弘扬围垦精神”这一主题,并在此主题框架下设计编制各类有关围垦的学习内容,包括: 围垦的历史、围垦的生活、围垦的行业、围垦的风俗、围垦的水利、围垦的经济、围垦的名胜、围垦人与围垦等。
  
  二、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自主选题
  选择好恰当的小课题进行研究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一步。教师可以事先设计课题框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选择课题框架外的内容进行自主设计,师生共同审题、论证,最后由学生确定。但不论哪种形式的选择,其前提是学生自主。(课题框架见“附件”)
  
  (二)探究组队
  为了便于探究,学生要组成3~8人的课题小组。课题小组的组员一般是由兴趣与基础相近、对同一类探究课题感兴趣的学生自由组成;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把不同性别、个性、探究能力、学习兴趣的学生组合在同一课题研究小组内。应保证每个组员为完成小组探究作出贡献的机会均等,并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种身份、一项职责和具体任务内容。
  具体的分工方法有:第一种,根据组员的长处分工,即让组员选择自己擅长的子任务,如能写的写报告,善说的汇报,电脑高手负责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课题小组整合学生的特长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第二种,实行角色轮换,即不按组员长处分,而倡导组内互助,使学生在助人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在完成好所担当角色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提高能力。
  (三)设计方案
  方案是实施活动的蓝本,方案由探究目的、探究人员、探究过程、探究成果形式和探究保障等若干部分组成。教师可以从案例指导入手,在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探究方案。上表是一则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
  探究方案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启发学生用日记等多种形式,记录成长与进步的足迹。
  (四)合作探究
  此环节为实施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在组长的带领下,各组按照活动方案,自主地完成探究学习的内容。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资料查阅、社会考察、讨论分析、模拟会议、角色扮演、社会洽谈、调查采访等活动方式,对所选课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好课题活动日志、活动记录和访谈记录。
  (五)形成成果
  小组在合作探究获得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形成成果。学生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活动日记、史料册子、小报、课本剧、照片展览等,也可以是学生设计制作的相关题材的音像作品。教师要对学生形成成果的过程加强指导,尽量提供条件,如在学生写《寻访“蜀山文化”遗址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提示拟定提纲,对已拟定的提纲提出修改、补充意见,通过报告会、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相互研讨,相互启发,培养合作互助精神。对于学生的成果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
  (六)交流评价
  评价总结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的发展,预防与克服合作探究形式化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交流评价可以采用成果答辩、交流日记、举办展览等形式完成。
  成果答辩:各课题小组把探究成果写成报告之后,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质疑,进行答辩。每个课题组可以派若干名代表陈述成果报告,然后接受质疑并进行答辩。在答辩过程中,参加旁听的同学若有疑问,也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交流日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日记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记录了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资料,还记载了学习实践的过程和心得体会,从日记可以感受到学生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在课题组内交流日记,并相互评说,让学生学会尊重、合作与分享。下面是五(3)班一位同学的一则日记:
  6月22日 星期 五 天气 晴
  全长五百多公里的钱塘江,虽然没有黄河、长江那样源远流长,没有大海那样宽广,但它却一直以“地卷银山万马腾”的秋涛名扬天下。在茫茫的天地间,在众人的惊叹和欢呼声中,有声有色地演奏出一部大自然的交响乐章,用“天下奇观”称之,当之无愧。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钱塘江,这就是我们的古今潮——钱塘潮。
  试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和历史名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为之吟诗赋文?不仅在于它的气势、它的魅力、它的壮观、它的声势,更在于它的精神、它的勇气、它的胆识、它的无坚不摧的毅力。其实,这正是我们萧山人精神的集中表现,正是我们沙地人的那种不畏艰难困苦的垦荒精神。
  举办展览:学习结束后,每个课题组把研究成果以文字、照片、图画、制作、电子作品等形式组合成一个展览会,进行展示,向他人宣讲。
  
  三、课程实施的结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活动课程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设计方案、调查、访问、考察、访谈、上网搜索和写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极大的提高。
  2.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希望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家乡的变化,树立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品质和情操。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围垦人“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不为虚名、只求实利”的创业精神,“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以及“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新时代围垦精神,都值得广大学生学习和借鉴,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有了提高。以下是学生杨丹在采访闸北村二组居民李建华后的体会:
  通过采访李叔叔家五次建房的过程,我的内心深受震撼,从开始住草舍的搬迁农户,到现在住着小别墅的富裕工人,这之间经历了多么大的转折和变化呀!这靠的什么?靠的是政策,靠的是勤劳,靠的是智慧,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种“勇立潮头”的精神和斗志。围垦从开始的泥围垦,变成现在的银围垦和金围垦了。人们收获的难道仅仅是财富吗?
  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们所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努力追求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任务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必须提倡合作,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也加强了感情的交流。
  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以“传承围垦文化,弘扬围垦精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认识自己家乡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活动中的表现是积极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而且学生喜欢听、愿意记、爱交流。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习时的联想。这样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爱围垦、爱家乡、爱祖国,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
  
  (二)提高了任课教师的素质
  1.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在一定时空内学习和研究的方式,学生的活动方式和学习对象都发生了转变,任课教师的观念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学的目的要由预定型向开放型转变;(2)教学的内容要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3)教学的方式要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4)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发生质的变化,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从形成性评价转为发展性评价等。
  2.促进了教师的学习
  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会遇到一系列的新知识和新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请教,向书本请教、向同行请教、向家长请教、向学生请教等。
其他文献
Go for it 这套中学英语教材在保持语言的结构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设出丰富的语言情景,同时也更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将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交际活动?以下是笔者就结构—情景—交际活动优化组合,分四个步骤进行初步尝试。    一、创设语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际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根据教材所展示的语言材料,运用适当的方法
期刊
Excel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在数据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输入,如果不注意技巧和方法的话,将会花费很大的精力。我在使用Excel的过程中,琢磨出几个小技巧,对快速输入很有帮助。     一、快速输入大量含小数点的数字    在Excel工作表中输入大量带有小数点的数字时,按照普通的输入方法,一般会按照数字原样大小直接输入。例如:要在单元格中输入0
期刊
随着班主任工作的不断深入,我越发觉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似乎是家庭的缩影。亲子教育专家董健宇博士说:“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周弘教授说:“父母用无知的爱逼出一个个坏孩子。”事实确实如此,于是召开了一次家长会。  “同学们,今天晚上要召开家长会,你最不喜欢听而且又是父母经常讲的话是什么?老师今晚可以转告你们的家长,叫他们以后不要说。”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爸爸妈妈总是拿我跟别人比,
期刊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说,成大事者更要注重细节。细节,常常发生在不经意间,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细节,也常常不被人重视,但日积月累,小小的细节变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可以是一种陋习,也可以是一种修养。  有人说,细节造就成功。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细节也造就优秀生。  午自修期间,我还没到教室门口就听到了班长与同学的争吵声,进入教室之后,同学们开始安静下来。这时班长朱斯雅走到我
期刊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传统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告驴-审驴-得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在市镇上被人调包,他捉不到窃贼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认为,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落实语文实践效果的同时,设计适当的语文综合实践作业是体现与落实语文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学生语文应用实践的必要手段。  然而,我们多年来的课外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部分教师无视作业设计的科学
期刊
《基础教育中的科技创新教育》系列讲座已经进行了三期,我们已经分别对基础教育中为什么要设置不同类型的科学与技术教育类课程,为什么设置这些课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保障;它们对培养创新人才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些不同属性的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技活动)在教学实施层面上分别有何不同的操作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次讲座中,我们将阐述在基础教育中,科技创新教育的“预期发展效能”评价理论。  科技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开放性、创新性、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在处理教材时空间弹性更大,开放性更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可以放飞学生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还学生一个富于童真和灵性的世界,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江苏科技版)共三册,适宜四年级至六年级使
期刊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而言,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怎样开展好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研究课题的选择。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巴尔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目前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一般都采用学生自主选题的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
期刊
背景分析    根据国内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我们国家的自然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有24.3%的人不及格,这种现象让人担忧。而在整个课程资源中科学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资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进一步实施和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演化,科学教师将成为科学教育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命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独立做好观察实验。课后,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做好课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