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t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采用激趣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比较性提问、点拨性提问、发散性提问、诱导性提问开展教学,促进了我所教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所教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改进教法 精心设计 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这就充分阐明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提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作激趣性提问
  在揭题时可作激趣性的提问,目的是培养情感,引起想象,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始上课,必须尽快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他们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小猫种鱼》这一课时,觉得课题十分新颖独特。于是我问:世界上哪些东西可以种植?接着我在黑板上贴上一条“鱼”,问:鱼可不可以种?孩子们都说鱼是不可以种的。我又把一只“小猫”贴在“鱼”前并写上“种”字。小朋友们一看,都瞪着好奇的眼睛,有的小声嘀咕:鱼怎么能种呢?小猫真傻。有的说:真奇怪,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呢?我抓住时机继续问: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呢?它是怎样种鱼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像这样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兴趣投入新课学习,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作引导性提问
  在细读课文时可作引导性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过易或过难的提问都难以有效地引起和促进学生的思维,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提出几个过渡性的问题,然后逐渐引导到中心问题上。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三只白鹤》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这是本课的难点),我先让学生看屏幕显示图,然后引导他们想想:时间发生变化了吗?太阳的位置会不会变?白云是不动的吗?柳树呢?让学生看动态的图,积极地思考,不但理解了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对课文的难点也就轻易地解决了。
  三、作比较性提问
  在精读时可作比较性的提问,目的是通过比较、推敲,弄清难理解的词句,使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保持学习兴趣。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司马光》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当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学生回答后又追问:“举起石头”能换成“拿起石头”吗?然后让学生做做“举起”和“使劲碰缸”的动作,最后问:通过这件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提问,既使学生在自觉理解、体会、推敲这些词句的过程中,保持了学习兴趣,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
  四、作点拨性提问
  在小结课文时可作点拨性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掌握课文实质,获得知识。我在分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当学生知道了小壁虎尾巴有再生的特点之后,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知道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借到了吗?为什么?然后再问:小壁虎尾巴的作用作者告诉我们了吗?接着要求齐读第一段,再问:当时蛇咬住了小壁虎的尾巴,小壁虎如果挣不断,会有怎样的后果?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学生很快就说出有“保护自己的作用”。这样,既顺利地总结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作发散性提问
  在结束课文时作发散性的提问,目的是拓开学生的思路,敢于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有益的。如在授完《司马光》一文后,我问:假如司马光力气太小,一下子不能把缸砸破,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一个学生说:用水勺把缸里的水舀出来,水舀完了,小孩就得救了。有个同学马上说:这样恐怕太慢了,等把水舀完了,缸里的小孩恐怕已经不行了。有个同学说:几个小朋友一齐用力把缸推倒,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就得救了。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动脑筋,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发展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诱导性提问
  在教学中如遇疑难模糊处可作诱导性的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议论、分析,能够化解疑难或者走出认识的误区。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三昧书屋》时,有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在书桌上刻“早”字是不是不爱护公物的表现?这个问题提得好。对此,教师应因势利导,逐步提出以下问题:1、鲁迅的书桌是从哪儿搬来的?2、鲁迅为什么要在书桌上刻“早”字?3、这个“早”对鲁迅一生有什么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终于使大家明白:鲁迅在书桌上刻“早”字不是不爱护公物的表现,而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体现。这样的提问,既澄清了学生的模糊认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此外,提问还有曲直之分。曲问,即迂回提问。生动活泼的曲问,能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目的。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称象》一文后提出:只有七岁的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称象的办法?教室里沉寂了一会儿,这时小朋友正在紧张地思索。一分钟之后,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曹冲多观察、多思考,所以……有的说:官员们的议论对他有启发,官员说用大秤来称,他就想出用大船代替大秤。有的说:官员要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称,曹冲就想这一块一块可用石头代替。最后,教师在总结课文时可对学生说:多观察、多思考,会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俗话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提问,力求做到该问时才问,该问的地方才问,问就要问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考,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丹.《司马光》教学设计[OL].海南教研网刊.好研.
  [2]刘宾.语文课堂上的曲问探微[J].辽宁教育
  [3]俞红琴.谈课堂提问的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
  [4]冷新安.把握准课堂提问的时间和程度[J].小学语文教学
  [5]徐琼.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提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其他文献
摘要:正确认识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组织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分析。  关键词 教学过程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共同的双边活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最佳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并以言行对学生施以影响;另一方面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侧重于课堂教学中进行话题设计的这一新课题,分别从话题的概念、特征、类型、设计原则以及基本策略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旨在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探寻更好话题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更加高效。本文尽量以现象为依据,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点,尽量做到行文的有理有据。  关键词:话题 筛选
教学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技巧,通过有效的提问,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并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而讲究方法,讲究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一、把握时机  课堂提问选择
期刊
在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推广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听和说的训练则相对欠缺.根据小学中
期刊
杨树在我国分布广泛,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繁殖容易,并且其基因组小,在传统和分子操作上要比大多数树种简单,是林木育种研究的模式树种。DREB1C转录因子(Dehydration Responsiv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语文思维 培养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
摘要:新的语文教学评价目的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评价改革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强调评价标准的多维化,评价内容的开放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主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单一封闭沉闷的课堂正日益被多向开放活泼的课堂所替代,学生的学
初中阶段教材选编了很多文言文的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它们是古代文学的精华,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彩。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典籍浩如烟海,它是世界上惟一能够延绵5000年至今也没有中断的优秀文化。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典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言文,这种将书面语言和口语相分离的表达形式,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而言,文言文的学习难度是很大的,其中重要的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