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残雪

来源 :花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哥哥姐姐们都是在寒冬腊月奏出乐章,但我,是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季谱歌作曲。在这一浪漫的时间,去见我的爱人。
  我们家族的族人都是白色的,听奶奶说是我们忘了本来颜色的缘故。但我忘却的不仅仅只是我的颜色,还有我出席世间的时间和本分。
  太阳落下了山丘,萤火虫亮出点点星光,在充满诗意的夏季,你们飞舞着、飞舞着。你们的美,有一种说不出的深邃,但也许只有这种不可言喻的美丽,才足以吸引我等待两季,降临人间。
  想与你相会,想与你亲吻,但你真的很虚无,你只身长在干净的溪水旁、炎热的气候中,让我这朔方的雪还需迁移境地。
  终于,终于如我所愿,与你相会了。但这并不是你所期望的,你们的生态环境被我这不速之客给破坏,你们在溪水旁戏耍的快乐被我打入梦境,天曹地府之门,对于你们来说,被我打开了。
  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我违背了命定的秩序,违背了上天安排的天理正纲,因为我的愚昧和冲动。但你那时隐时现的淡绿的光,实在太让我魂不守舍了,它像极了我,像极了我可以忘记一切的残忍,像极了我可以将一切化为虚无。
  “啊——残雪啊!”
  这时,不知是哪个幸存的生命悲哀地长叹一声。
  噢,残雪,这就是我的名字,呵呵,它真像极了我的个性。不过,我想,过不了多久,我也会将这一名字忘记。
  (作者单位地址: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白石坡大道4号 吴中菀邮编448124)
其他文献
尽管我读的书不太多,但是,读中国的文学作品,与读外国的文学作品,心里的那种感受是明显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到了文学作品当中,也是一样,所有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与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中国的文化作品的背景总是很丰满和丰富的。大人物有大的时代背景,小人物,有小的背景,哪怕是乞丐,有热闹的街道,同行们的关怀或者争斗,路人冷漠的眼光等等。  场景上,咱们的作品,也讲究大
期刊
我曾有幸听到过钟声,那声音使我终生难忘。  去吉林游玩,选择了北山,我喜欢登山。驱车来到山下,便开始徒步登攀。登到一半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一声声钟声——“当,当……”我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静静地聆听这天籁之音,庄严而又浑厚,仿佛蕴含了宇宙的空旷与深邃,钟声久久地回荡在山中。  我有些激动。一声声敲撞,一声声钟响,此刻,烦躁的心情在聆听中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那份祥和,那份宁静。  我忍不住去追寻那
期刊
黎明时分的秋风有着更深沉的肃杀性与刺骨性,树木已褪去夏天犹存的一缕芳魂,瑟缩胆怯的站在原地,静候着冬季的审判。楼前法国梧桐的枝桠在大地嘴边疯狂的挣扎着,呕咽着。这似乎更像是一场葬礼;乌鸦早已聚成一片,为死去的、沉寂的,唱着诅咒的怨歌,乌鸦在东方人眼里终是不详的,它习惯惨败狼藉的景,习惯死亡的氛围;这黑色的精灵,冥府使者。  月亮演了一晚上的独角戏,终于挨到天边的尽头,告别这经营惨淡的尘世,天际泻下
期刊
那是我第几次去兰石医院探望父亲呢?  只记得,我经过走廊前往病房的途中,浓浓的药水味刺痛着我的神经,那里的一切都浸泡在怪怪的味道里,显得沉郁。  我轻轻地走进了父亲休养的病房,向照顾父亲的亲戚打过招呼后就坐在了病床边的板凳上。我与父亲相距不足半步却恍若隔世,我不了解他的苦痛,我不能安慰他,我无法与他并肩作战,共斗病魔。我能做的只是沉默。彼时我能帮助他的,便是给予他安静,一种可以内窥灵魂,质问生命的
期刊
季老的仙去给人世间留下无限怅然。  季羡林,国学泰斗、佛学大师、中国国宝,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桃李天下,质朴谦逊,实为知识分子楷模。  季老做学,涉猎广泛,且样样成功,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开创北大东方文学系,季式散文行水流云。季老做人,能为刚入校的北大学子视为看门人,守着行李在校门口待了个把钟头;能专门撰文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谦虚的都让人看不下去。  道家的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学仿老子
期刊
漫天雪,勾起了过去的记忆。  那段时光是新荷上莹莹闪亮的水珠,折射着美丽绚丽醉人的光彩,也承受这摇摇坠落的心颤,很高兴认识你,伴我走过青春的岁月。  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很大的雾,阳光穿过雾气照过来,朦朦胧胧的,洒在身上似乎很温暖,细细的朦朦的湿气扑面,睫毛伴着轻柔的水珠,清凉的感觉润到心底,“同学,你的书掉了,”一阵好听的声音在耳畔滑过,我一转身,刚好对上了你的眼睛,你的眸子里透着纯真,我接
期刊
萧关,古代著名雄关。地处固原东南,北连瓦亭土城,南接三关要塞,全长十二公里,六盘山脉横贯西侧,泾河缓缓东去。  清晨,伴着几声嘹亮的鸡鸣,夜幕上的星星稀疏了,却也金黄可爱,整个萧关古道沉寝在晨曦里。走在萧关古道上,看一轮红日从东方连绵起伏的山顶上冉冉升起,论时节,虽然已经农历二月了,但这里的春风依旧夹杂着刺骨的寒意,散发着六盘山麓中枯草的味道,身旁是高大的峰影,显得无比壮阔;把萧关古道烘托的更加神
期刊
[摘 要]作为古人居室之习见之物的“帘”,在唐宋词中频繁出现,这一物象除了为作品营造飘忽绵邈及幽深窈曲的审美意境外,更与作者的言情主旨紧密相联。因此,被频频拮取入词的帘、幕、帷、幌等物象,未必处处是实有之境,而是一个若有若无、虚实之间的概念化意象。这一意象为词人诉诸笔端的无外乎闺阁闲愁、离情别绪和伤逝之嗟三种情感。  [关键词]唐宋词、帘幕意象、言情  在我们惯常的思维中,“帘”即门帘,乃古人居室
期刊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位有着高度自觉的读者意识的作家。几乎是自弃医从文那天起,鲁迅就把“立人”当作自己全部思想和文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与最终目的。这样的起点与目的,决定了先生格外看重文学作品的传播效应,特别关注文学作品给读者带来和留下了什么。而这样的看重和关注又通常体现在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由衷希望文学作品犹如“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末的萌芽”,给人以鼓舞,使其成为“国民精神所发的
期刊
“妈妈,我爱你。”从小至今,从来没有一次对妈妈说这几个字,不是因为不爱妈妈,是因为不好意思。  还记得小的时候,经常会不由自主的说出来,“妈妈,我想你”,这种不由自主可能多出自于习惯和“交易”。因为很久没有见面了,习惯性地想。例如去外婆家待得腻了,一见到妈妈,就会说,“妈妈,我想你了”。或者因为想从妈妈那里得到好处。比如,妈妈给我买了包金丝猴糖,然后再问我想不想妈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想”。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