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的情感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利用优美文字陶冶学生情操,把握情感基调刨出新的情感氛围,并借助多媒体积极刨设新的情景等方面讨论了初中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情境教育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在语文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何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注重情感体验。课本的教材中有不少流露着浓烈情感色彩的文章,如《父亲》背影中讲述中那浓浓的父子之情,羚羊木雕中中交织的亲情和友情,这样的洋溢着浓烈的情感的文章无处不在感染着读者,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中的内涵,让真、善、美走进大家的心灵,是我们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一、以优秀的文章,陶冶情操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各方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社会、人文、自然的认识感悟,经常集风景美、道德美、思想设于一体。而蔡元培老先生也曾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所以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相同的情境和感受。如诗歌《我爱这土地》中的“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就表达出来作者那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后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睛里常含泪水”又体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头,最后“应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有怎能不引起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呢?体验其中就会感受到那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情景的境界是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的愉悦感。对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能使学生最容易达到与作者共鸣的就是那真挚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做的就是积极创建情境,做好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播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的感悟,去体验文中那份真挚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二、把握情感,创设氛围
  
  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难以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习”的状态下高兴的学习。语文科目的涉及面广、内容之多也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在学生在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应该抓住教材的情感个性,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扣动心灵,才能使那充满情感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语言、动作、才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如在《故乡》一课中,我们有这样一个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1919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同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很容易带着学生去感受“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同是以读人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掌握一定的技巧、投入感情的去读,更能使学生们进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教学这样的文章,不易吧知识过于割裂,而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以通过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的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新奇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引入多媒体,积极创设情景
  
  文学作品多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因此我们在讲解课文时要让文章所呈现的会面逼真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的意境在心中产生,是学生根据引导进入特定的情感氛围,让他们感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如上课前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调动起学生的情感高潮,促使学生竟如最佳的情景?事实证明高歌一首、一个猜谜或来一段音乐,表演一个小品,一首诗歌等都能起来到良好的效果。
  在《沁园舂·雪》的课堂上,我们先借助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在课堂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通过歌声是学生们能体会到千里冰封雪覆、粉妆玉砌的美景,然后再导入配乐朗读,有效地把学生引入到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们伴随着婉转激昂的音乐,细细品味作者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情感。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它也是有效地提高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能有效地融于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语文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情感教育必将成为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技巧。恰当的提问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本人特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谈几点看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时提问    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部分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新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81-01  当前中学生的议论文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通病——认识肤浅。看问题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或事物的一个方面,不会深入分析事物形成的原因和事物的本质,观点也谈不上有启发性,常常是人云亦云的大路货。文章的说服力不强,缺乏逻辑力量,思辩色彩不浓。这样的文章因外表华丽而被一些专家看好,直接影响了众多学生,形成重形式、忽略思想
【摘 要】作为中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考虑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将更有利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培养 数学思维 解决问题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思维培养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讲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需要不断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39-01  摘要:本文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概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我们可以更理智地投资、理财和生活。  关键词:概率 决策 应用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不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广泛存在,概率论就是用数学的观点研究随机现象基本性质的数学知识。概率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指标,事件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迈向了自主化、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道路,它使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观察;探究;动手;动脑;总结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太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据初步了解,在职校(包括职业高中和职业
一提到美术课很多人会说:豆芽课嘛,只要让学生能依葫芦画瓢,画点简单的东西,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发散思维在绘画中的作用    美术教学
学案教学模式是已经经过众多学校教学实践证明,已经为广大学校实践认可的教学模式。但是,学案的形式和质量一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学案教学开展的瓶颈。由于受化学学科知识点多、小的规律方法多等特点的影响,很多其它学科的学案、外地市外校的一些化学学案一直不被我们认可。同时,山东省新课程改革步伐加大,课时大减,每周仅为2课时,如何在这么少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甚或取得比原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带
【摘 要】测评工具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使用个性化的“评价单”。评价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诊断性评价”,一种是“形成性评价”,都是按照《课程标准》设计的。笔者在《诗经·卫风·氓》的教学中使用了测评工具,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 测评工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前测 后测    【案例背景】    一、当前语文教学缺少科学的评价手段。    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是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造与内容相适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精心创设数学情境非常重要。但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费尽心机创设情境,声、光、电、形一齐上阵,表面看热热闹闹,效果却很不理想。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