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感喟人生的诗歌透视其处世哲学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古今,似乎越是优秀的诗人,经历越是坎坷,最伟大的诗人往往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掌权者,而是壮志难酬、郁郁寡欢的可怜人。李太白空有满腹经纶却始终无法接近权力的中心;杜子美心怀天下,可这天下却不容他,饥寒甚至夺去了他的幼子;而苏东坡,在诗作成就上虽比不上太白的浪漫洒脱、开创一代先河,也比不上子美以诗写史,录人间疾苦,但他的诗别有一番滋味,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思想,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苏轼 感喟人生 诗歌 处世哲学
  苏轼的仕途可谓多舛,历尽浮沉,曾五次三番被贬值,赶到偏远地区做小小的地方官,也曾三次在京城权力漩涡中挣扎。他在这万丈红尘起起落落中,却能够始终秉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他始终都能够随遇而安,无论身处何方,总能为自己的生活寻到乐趣,这与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精神内涵后感悟出的处世哲学有关,而这种哲学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万物与我而为一
  《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前赤壁赋》记载了苏轼与友人泛舟赤壁所见之景,明月高悬于空,月光分外清冷,在这曾见证了惨烈的赤壁之战的山水间,友人不自觉地想起曾经的一代枭雄如今却不知身在何方,因而心生悲凉情绪,深感自身的渺小,认为自己于浩瀚历史不过是轻如蜉蝣,加上周围凄清环境衬托,更是悲从心来。而苏轼对友人的观点并不赞同,他认为天地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但江水源源不绝地向东奔流,却永远未曾枯竭,因此事物又具有永恒性,不必为此而感到悲伤。另外,他认为世上所有事物都有自己注定的归属,不应当苛求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美好的景色乃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他对于万物的态度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颇为相似,都带有豁达与乐观的态度,讲究顺应天命,对事不苛求,也正是这种乐观的态度,才能使他不汲汲于富贵,在经历多次贬官后还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二、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是苏轼的又一名篇,在这首词中,苏轼体现出了超然豁达的心态,寄予了豪放乐观的精神。行路时突然遇到大雨,同行人皆是措手不及,颇为狼狈,只有苏轼能够在风雨中从容行走,也只有他能够纵声高歌,与风雨声应和,披着蓑衣就仿佛身穿坚硬铠甲,仿佛能够凭此抵御世间所有灾难。寒风料峭,将醉酒的他吹得清醒,使他感觉到丝丝寒凉,但当他回首走过的路,却不会在意它曾经多么坎坷。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明明是被贬谪之人,但他的心中却全无一丝愤懑,亦无对曾经锦衣玉食生活的怀念,有的只是勇敢面对前路风雨的大无畏精神与不在乎坎坷路途的豁达心态。
  三、曲高和寡,高洁自许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率领家人共渡难关,但他的内心其实也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寂寞与无奈。变法就意味着要彻底颠覆人们传承已久的制度和观念,他不愿意看到这些变动的发生,不愿稳定的朝局发生动荡,可当时皇帝与王安石等变法派大臣心意已决,极力排除异己,而他,就是反对变法的异己。他虽无恶意,却被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放逐到黄州这样一个穷苦地区,全不念一丝情谊,哪怕他也曾为了这个朝廷鞠躬尽瘁。可他的寂寞,不是婉约派词人的顾影自怜,不是闺怨诗中的自怨自艾,他的寂寞,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凤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他就是那月夜中徘徊的孤鸿,虽然疲惫寂寞,却不肯随便寻个枝头落脚,不肯屈服于这凡尘俗世。这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是哪怕不被理解也不会同流合污,虽无知音,却仍旧能够高洁自许。在世俗的潮流中,有多少人选择了屈从,当时苏轼若肯低眉顺目,若肯表露出几分谄媚,定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不会面临生命危险,可他竟是从未屈服,坚守着心中的信念。
  四、用舍由时
  苏轼认为,大千世界如此繁华,上至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下至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各自有乐在其中的事情,所有人都不例外,但能否得到富贵、权利,却是由天命决定,人们不必强求,只需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人的意愿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在很多时候,哪怕付出数十倍的努力也无法获取想要的,可许多人都不懂得适时放弃,苦苦追寻,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而苏轼对此不做强求,秉持“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能够对权和名看淡,这份从容十分可贵。
  结语
  李白虽以浪漫乐观著称,可诗词作品难免有壮志未酬的慨叹,但苏轼却是完完全全的豁达潇洒,不将这些身外之物放在心上,这种处事原则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珈萌.苏轼诗歌中的空间表现与哲理意蕴[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4):80-86.
  [2]李天依.从苏轼感喟人生的诗歌透视其处世哲学[J].文学教育(上),2018(05):24-25.
  [3]苏畅.苏轼诗话中審美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许磊.郑文君苏轼诗歌研究探微——以《诗歌,政治,哲学:作为东坡居士的苏轼》为例[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3(02):85-87.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时间你慢些 别惊了少年  少年你快些 别误了时间  它拽著你 奔跑在路上  你拉着它 不忘回头望  少年啊  别忘了看看沿途的风景  那里山花烂漫风景秀丽  更别忘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一深一浅夹杂的  是笑声泪水,更有着悔悟  最后啊  望望前头吧  虽然荆棘遍布  虽然变幻无穷  却有光牵着你的脚步  少年啊  向前奔去吧  去追逐它吧  待到山花烂漫时  便可嗅着光  道一声  也曾是少年 
期刊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核心,其作为一种古代文学形式,文字精炼有意蕴,语言清新有格调,思想深邃有表达,文化深厚有渗透,潜藏着古人的思想、文化、精神和期盼,既能够展现我国古代文人的深层样貌,让后人更清晰地还原古代的生活环境,又能通过鉴赏其诗文之美,获悉其中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感受古人语言文字运用的高雅技巧。由此,本文即通过分析中职语文中古诗文的美妙与高雅之处,探寻引导学生鉴赏古诗文的方法和
期刊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文学作品鉴赏引入到了高校语文课堂,以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在结合教学主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大有裨益,为大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只有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在高校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发挥文学作品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并结合于国学教育的实际,在充分了解国学教育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后对其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在农村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建议。不仅如此,其建议从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平时的国学书籍上进行相应联系,从而保证所开展的国学教育课堂形式多样并且内容丰富,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进一步满足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  关键
期刊
摘要:语言艺术缤纷多彩,情感表达需要语言传达,个体的喜怒哀乐同样在语言中得到体现。作为教师更是时刻离不开语言媒介,好的语言运用及表达更能在课堂中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也只有多运用语言艺术,充分发挥言语中的微表情、微动作,才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受到课堂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语言艺术 微表情 微动作 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语言丰富,各族人民语言各异,都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了积极连通彼此的作用
期刊
摘要:自唐宋以来,诗词一直都是古代文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最佳载体,其意蕴深远、文化厚重,累计了两千年来汉字文化的艺术美、精神美和情感美,是现代人品味古人情怀,寻求思想共鸣的良好途径。在当代教育体系下,学生需要从小接受古诗词的熏陶,读古人之风骨,品文人之精神,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即探析小学阶段的古诗文鉴赏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 鉴赏 意境  古诗词是汉语文学中的精华,其格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的解读,深入解析中小学书法教学既要承载语文教学中的“写字”功用,还需要兼顾普及书法文化传承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同时分学段进行书法教学的有效分析与思考,阐述中小学书法教学中“书写意识”的转变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书法教学 书写意识 实用与审美  2019年1月17日北京市中考《考試说明》发布,北京市将在今后的中考语文学科中,增加对书法基础文化常识
期刊
摘要:本文开宗明义对校园书法教学自定义,在指出由于当今社会的负面影响而必须强化校园书法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联系笔者长期进行学生书法教学和参与组织学校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的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根据实践提出了书法教学四大方面的思考性启示。  关键词: 校园 书法教学 思考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净化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全面提
期刊
摘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传神地展现着文人墨客的艺术情操和个性风骨。在大学教育体系中设置书法教学,是大学生掌握书法知识、感受书法魅力、汲取艺术精华、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力途径。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结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以达到提升学生书法水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 实践教学 书法课堂 运用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素质教育,因而书法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不
期刊
摘要:美术是艺术教育中比较宽泛的一个学科,其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为学生的艺术思维发展开辟途径,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创造艺术氛围和应用空间。因此,美术教学的意义非凡,教师必须要掌握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为学生学习制造更加舒适的环境。本文即以《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为例,探析在多元教学视角下美术教学的设计与应用途径。  关键词:多元教学 美术教学 色彩搭配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期刊